(2.)仔細審題
審題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這里所說的審題并非指考生完全看不懂題目,而是指由于審題不仔細而捕捉不到問題的核心。我們來看看下面一道題:
The modern electronic anti-noise devices
A. are an update 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B. share similariti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C. are as inefficient a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D. are based on an entirely new working principle.
以上問題的核心在于領會 modern electronic anti-noise devices(現代抗噪音電子裝置)的定義,而不僅僅是抗噪音電子裝置),更不是一般的 anti-noise devices(抗噪音裝
置)。錄音中很可能出現有關anti-noise device在各個不同發(fā)展時期不同特點的信息,如果不認真審題,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另外,審題的仔細還表現在領悟特殊形式的題干,如否定式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NCORRECT,或排除式All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等等。正確審題是答題的關鍵,否則聽力能力再好的考生也不會有好的成績。
(3.)領會講話者的語氣
聽懂說話者的語氣可幫助我們回答問題。這一點在TEM-8聽力第二部分(對話或面試)顯得更為重要。例如,Well, I’m afraid I do. But I might be mistaken.表示了說話者不肯定的語氣。有時字面意思與說話者所要表達的意圖相反,這時考生更多的是依賴講話者的口氣
來答題。如,I’d be sacked if I accepted your offer.所表達的是拒絕。講話的口氣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表達驚奇、猶豫、挑戰(zhàn)、諷刺、安慰、決心等,正確領會它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聽與記錄同時進行
考生可在聽的過程中適當做些筆錄因為僅憑腦力無法記住長達數分鐘的討論或對話。考生在記錄時不必拘于形式,做一些只要自己能明白的簡單符號記錄即可,特別是眾多的數字、時間、日期、人名、地名更需要我們做些筆記。而且,TEM-8聽力第四部分正是考察“聽 和“記”的同步能力。
TEM-8聽力第四部分記筆記填空是較為復雜的聽力測試項目,有其自身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對考生大有好處。該部分錄音通常是一篇具有較強邏輯性的篇章,從幾個方面論證或敘述一個問題。因為考生須填空的詞是基于整個題要點及其重要細節(jié)的實詞,所以考生在記筆記時應重點盯住這些內容,而非繁文褥節(jié)。舉個例子,如果錄音中出現了關于一個問題的三四個例證,如為了說明 fast food而列舉了 Kentucky Fried Chicken,McDonalds,Pizza Hut等等,考生最多記住一兩個即可。另外,用于填空的詞不一定非得是錄音中出現的詞,凡是在語義上與原文一致且語法上與填空短文相適應的單詞均可。本書練習題該部分并不局限于書中所給出的答案,可能的答案也許有更多,大家可自行掌握。填空時,考生一定要注意所填單詞的詞性準確無誤。我們發(fā)現,有的考生能找出一個意義相應的詞,但不是很注意詞性,因為該填動詞的地方一定要填動詞,如不能用intense來代替intensify。另外,倘若所填單詞在句首,該單詞首字母要大寫。最后,希望廣大考生千萬不要盲目信仰應試技巧而忽視語言基本能力的訓練,因為技巧只不過是以扎實語言基本功為基礎的一點兒輔助性的東西而已。
(二)
校對與改錯
Proofreading and Error Correction
校對與改錯是英語專業(yè)學生高年級考試(TEM-8)的第二部分。該部分采用主觀測試題型。該項目包含兩個部分:答題要求和一篇要求修改的短文。答題要求部分說明修改短文的三種方法:加入、刪去和改動某一單詞,并舉例說明。要求修改的短文長度為200字左右。短文的體裁和題材不超出學生所熟悉的范圍。短文內含10個錯誤;錯誤都出現在標有題號的行內。錯誤一般涉及單個詞;每行只出現一個錯誤。要求修改的單詞既有功能詞(如介詞、冠詞等),也有實義詞(動詞、名詞等)。錯誤既涉及句內也涉及句際。
校對與改錯部分的測試目的是檢查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該項目考查學生的語法和詞匯知識,但更側重評估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校對改錯部分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找出10個錯誤,并根據要求用三種方法之一改正錯誤。
這一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三種知識:
(1.)語法知識
眾所周知,英語語言能力包括眾多因素,其中之一是語法知識。沒有系統的語法知識,學習者就很難全面、準確地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思維或意念。對于把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生來說,語法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因為它有助于提高語言的準確性、邏輯性。鑒于此,校對改錯項目的一個測試點是檢驗高年級學生語法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運用能力。一般地說,該項目中要求改正的錯誤里包括一些語法錯誤。例如:
定語從句(1996年第三題),
情態(tài)動詞(1997年第一題),
冠詞(1997年第九題),
介詞(1998年第四題),
反身代詞(1998年第六題),等等。
校對改錯項目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語法知識,來判斷句子的正誤,找出語病,并作修正。
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TEM-8考試的這個項目不是孤立地測試學生的語法知識;它更偏重學生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即怎樣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在平時一要鞏固已學過的語法知識,理清概念;二要注重提高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2.)詞匯與搭配
校對改錯項目的另一測試點是學生對常用詞匯、搭配和用法的了解及運用。比如: 外層空間應為outer space,而不是out space(1996年第 5題),做動作應為 perform an act,而不是 make an act(1997年第 8題), 姿式應為posture,而不是post (1997年第10題), 站起來應為 get to their feet,而不是get on their feet(1998年第 4題),等等。
詞匯測試面涵蓋各類詞性的詞,同時側重考核它們的搭配與用法。歸根結底,詞匯測試部分主要是檢驗高年級學生在詞匯方面是否達到英語專業(yè)高年級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要求。
詞匯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它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積少成多。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平時自己在學習中要注意擴大、鞏固已有的詞匯量,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在學習、掌握詞匯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提高自己靈活運用詞匯的能力。
(3.)篇章結構
在第1、第2點中我們提到校對改錯項目的兩個測試點:語法和詞匯。同時我們也再三強調,這個項目盡管涉及以上兩點的評估,但它不是簡單、孤立地檢驗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
該項目仍著眼于語言的運用。也就是說,該項目旨在測試在具體語境或上下文中使用語法或詞匯的能力。在校對改錯這個特定的考試環(huán)境中,它所提供的具體語境或上下文是一篇200來字的短文。這篇短文由十來個在意義上相關聯的句子構成;而需要修改的語病都出現在 這些在意義上是有機組合的句中。鑒于這個特點,學生就要從篇章結構這個角度去判斷句子的正誤。也就是說,學生要跳出單句的框架,從語段(表達一相關層次意思的句子組合)的角度來進行判斷。
從語篇角度看,校對改錯項目內的錯誤可大致分為兩類:
1)句內錯誤:一般對此類錯誤的判斷無須超越句子本身。如:
1996年試卷的第6題
water rising away from the depths of the earth during(6)
(刪去away)
1999年試卷的第4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