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筆記--水、電解質(zhì)代謝障礙

字號:

第三章 水、電解質(zhì)代謝障礙
    (Disturbance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metabolism)
    第一節(jié) 水、鈉代謝障礙
    水的生理功用
    (1)促進物質(zhì)代謝 (2)調(diào)節(jié)體溫 (3)潤滑作用 (4)是組織器官的成分
    水的來源和排出
    鈉的生理功能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2.參與神經(jīng)、肌肉、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的形成
    3.參與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活動
    鈉出入機體的途徑
    攝入:小腸
    排出:
    (1)腎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2)汗液
    一.水、鈉正常代謝的調(diào)節(jié)
    1.渴中樞
    作用:引起渴感,促進飲水。
    刺激因素:血漿滲透壓(晶體滲透壓)↑
    2.抗利尿激素(ADH)
    作用:增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促釋放因素:
    (1)血漿滲透壓↑
    (2)有效循環(huán)血量↓
    (3)應激
    3.醛固酮
    作用: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排 H+ K+
    促釋放因素:
    (1)有效循環(huán)血量↓
    (2)血Na+降低
    (3)血K+增高
    4.心鈉素(ANF)
    作用:
    (1)減少腎素分泌;
    (2)拮抗血管緊張素縮血管作用
    (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
    (4)拮抗醛固酮的保鈉作用。
    促釋放因素:
    血容量增加
    二.水、鈉代謝障礙的分類
    (一)低鈉血癥
    1 低容量性低鈉血癥(低滲性脫水)
    2 高容量性低鈉血癥(水中毒)
    3 等容量性低鈉血癥
    (二)高鈉血癥
    1 低容量性高鈉血癥(高滲性脫水)
    2 高容量性高鈉血癥
    3 等容量性高鈉血癥
    (三)正常血鈉性水過多
    水腫
    三 低鈉血癥(hyponatremia)
    血鈉濃度小于130mmol/L,稱為低鈉血癥。
    (一)低容量性低鈉血癥(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低滲性脫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特征:
    失鈉大于失水,血鈉小于130mmol/L,血漿滲透壓小于280 mmol/L。
    原因和機制:
    體液丟失,只補水而未及時補鈉
    1 經(jīng)腎丟失
    (1)藥物的影響
    (2)疾病的影響
    2 腎外丟失
    (1)消化液大量丟失
    (2)體腔大量液體潴留
    (3)皮膚丟失液體
    對機體的影響:
    1.體液的變化
    細胞外液明顯減少,細胞內(nèi)液有所上升,易發(fā)生休克
    2. 明顯的失水體征(脫水征):
    3.對尿的影響:
    (1)尿量變化: 早期尿量正常,重癥病人尿量減少
    (2)尿鈉含量變化:
    腎臟失鈉引起者表現(xiàn)為尿鈉含量增多;
    腎外原因引起者表現(xiàn)為尿鈉含量減少。
    4.一般無口渴感
    防治原則:
    1.防治原發(fā)病
    2.補等滲鹽
    3.防治休克
    (二)高容量性低鈉血癥(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特點:
    血鈉下降,血漿滲透壓<280mmol/L,血清Na+濃度<130mmoI/L,但體鈉總量正常或增多,水潴留使體液量明顯增多。
    原因:
    過多的低滲性體液在體內(nèi)潴留。
    1 水攝入過多:
    2 水排出減少:
    對機體的影響:
    1.體液的變化
    細胞內(nèi)外液量均增加,血液稀釋。
    2.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3.實驗室檢查
    血液稀釋表現(xiàn)
    防治原則:
    1.防治原發(fā)病
    2. 輕癥患者,限制水分攝入;
    重癥患者,給予脫水劑或強利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