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缺 氧(hypoxia)
第一節(jié) 概 述
一.缺氧的概念:
當(dāng)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時,組織的代謝、功能、甚至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都可能發(fā)生異常變化,這一病理過程稱為缺氧。
常用血氧指標(biāo):
(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溶解在血中的氧產(chǎn)生的張力。
正常值: PaO2:100mmHg(吸入氣的PO2,外呼吸)
PvO2:40mmHg( PaO2,內(nèi)呼吸)
(二)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 MAX)
100ml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被氧充分飽和時的攜帶氧量。
正常值:20ml/dl
(血紅蛋白的量和質(zhì))
(三)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
100ml血液實際攜帶氧量。
正常值: CaO2:19ml/dl
CvO2:14ml/dl
(PO2和氧容量)
CaO2- CaO2=5ml/dl
(組織攝取氧量)
(四)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
SO2 = (CO2- 溶解O2)/ CO2 MAX X 100%
正常值: SaO2:95%
SvO2:70%
( 2,3-DPG , H+,PCO2,, T )
三.分類:
(一)按病因分
1 供O2↓:低張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環(huán)性缺氧
2 用O2↓: 組織中毒性缺氧
(二)按血氣變化分類
低張性低氧血癥,等張性低氧血癥,低血液動力性缺氧,
組織中毒性缺氧
第二節(jié) 原因和發(fā)病機制
一.低張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一)概念:
動脈血氧分壓↓,使動脈血氧含量↓,組織供氧不足,稱為低張性缺氧。
(二)原因
1.吸入氣氧分壓過低(大氣性缺氧 atmospheric hypoxia)
2.外呼吸功能障礙(呼吸性缺氧 raspiratery hypoxia)
3.靜脈血分流入動脈
(三)組織缺氧機制
PaO2<8kPa(60mmHg)
↓
O2彌散速度↓
↓
供給細胞的O2↓
(四)血氧變化特點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發(fā) 紺(cyanosis)
還原血紅蛋白>5g/dl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一)概念:
由于血紅蛋白數(shù)量減少或性質(zhì)改變,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紅蛋白結(jié)合的氧不易釋出所引起的組織缺氧。
等張性低氧血癥 (isotonic hypoxemia)
(二)原因與機制
1.貧血
缺氧機制:
Hb↓使CO2↓,毛細血管處PO2降低的速度加快,導(dǎo)致氧向組織彌散速度迅速減慢,供給組織的氧減少。
2.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機制:
(1)Hb+CO→HbCO,失去攜氧能力
(2)抑制正常RBC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造成氧離曲線左移。
3.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缺氧機制:
Hb(Fe2+) 氧化劑 Hb(Fe3+)
亞硝酸鹽
(1) Hb(Fe3+)無攜氧能力;
(2)提高剩余Hb(Fe2+)與O2的親和力,造成氧離曲線左移。
“腸源性紫紺”
4.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增加
輸入庫存血→2,3-DPG↓,
輸入堿性液→血PH↑,使氧離曲線左移
Hb病: Hb →與氧親和力↑
(三)血氧變化特點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第一節(jié) 概 述
一.缺氧的概念:
當(dāng)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時,組織的代謝、功能、甚至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都可能發(fā)生異常變化,這一病理過程稱為缺氧。
常用血氧指標(biāo):
(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溶解在血中的氧產(chǎn)生的張力。
正常值: PaO2:100mmHg(吸入氣的PO2,外呼吸)
PvO2:40mmHg( PaO2,內(nèi)呼吸)
(二)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 MAX)
100ml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被氧充分飽和時的攜帶氧量。
正常值:20ml/dl
(血紅蛋白的量和質(zhì))
(三)氧含量(oxygen content, CO2)
100ml血液實際攜帶氧量。
正常值: CaO2:19ml/dl
CvO2:14ml/dl
(PO2和氧容量)
CaO2- CaO2=5ml/dl
(組織攝取氧量)
(四)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
SO2 = (CO2- 溶解O2)/ CO2 MAX X 100%
正常值: SaO2:95%
SvO2:70%
( 2,3-DPG , H+,PCO2,, T )
三.分類:
(一)按病因分
1 供O2↓:低張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環(huán)性缺氧
2 用O2↓: 組織中毒性缺氧
(二)按血氣變化分類
低張性低氧血癥,等張性低氧血癥,低血液動力性缺氧,
組織中毒性缺氧
第二節(jié) 原因和發(fā)病機制
一.低張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一)概念:
動脈血氧分壓↓,使動脈血氧含量↓,組織供氧不足,稱為低張性缺氧。
(二)原因
1.吸入氣氧分壓過低(大氣性缺氧 atmospheric hypoxia)
2.外呼吸功能障礙(呼吸性缺氧 raspiratery hypoxia)
3.靜脈血分流入動脈
(三)組織缺氧機制
PaO2<8kPa(60mmHg)
↓
O2彌散速度↓
↓
供給細胞的O2↓
(四)血氧變化特點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
發(fā) 紺(cyanosis)
還原血紅蛋白>5g/dl
二.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
(一)概念:
由于血紅蛋白數(shù)量減少或性質(zhì)改變,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紅蛋白結(jié)合的氧不易釋出所引起的組織缺氧。
等張性低氧血癥 (isotonic hypoxemia)
(二)原因與機制
1.貧血
缺氧機制:
Hb↓使CO2↓,毛細血管處PO2降低的速度加快,導(dǎo)致氧向組織彌散速度迅速減慢,供給組織的氧減少。
2.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機制:
(1)Hb+CO→HbCO,失去攜氧能力
(2)抑制正常RBC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造成氧離曲線左移。
3.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缺氧機制:
Hb(Fe2+) 氧化劑 Hb(Fe3+)
亞硝酸鹽
(1) Hb(Fe3+)無攜氧能力;
(2)提高剩余Hb(Fe2+)與O2的親和力,造成氧離曲線左移。
“腸源性紫紺”
4.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增加
輸入庫存血→2,3-DPG↓,
輸入堿性液→血PH↑,使氧離曲線左移
Hb病: Hb →與氧親和力↑
(三)血氧變化特點
PaO2 CaO2 SaO2 CO2MAX CaO2-Cv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