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資格
中級基礎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一章
解剖與生理基礎
一、人體解剖
1.細胞
2.組織
3.器官
√
√
√
二、運動系統
1.骨
2.關節(jié)
3.骨骼肌
4.顱骨局部解剖
5.軀干骨局部解剖
6.上肢骨局部解剖
7.下肢骨局部解剖
√
√
√
√
√
√
√
三、呼吸系統
1.鼻
2.喉
3.氣管、支氣管
4.肺
5.胸膜
6.縱隔
7.橫膈
√
√
√
√
√
√
√
四、消化系統
1.口腔
2.咽
3.食管
4.胃
5.小腸
6.大腸
7.肝
8.肝外膽道
9.胰
√
√
√
√
√
√
√
√
√
五、脈管系
統
1.心血管系統的構成
2.淋巴系統
√
√
六、泌尿、生殖系統
1.泌尿系統
2.生殖系統
√
√
七、神經系統
1.中樞神經系統
2.周圍神經系統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八、內分泌系統
1.甲狀腺
2.腎上腺
3.垂體
4.松果體
5.胰島
6.胸腺
7.生殖腺
√
√
√
√
√
√
√
九、感覺器官
1.視覺器
2.聽覺器
3.其它覺器
√
√
√
十、人體的生理
1.血液
2.體液
3.呼吸
4.消化與吸收
5.基礎代謝
√
√
√
√
√
第二章
X線物理學基礎與防護
一、物質結構及放射線
1.原子的核外結構
2.原子能級
√
√
二、X線的產生
1.X線的發(fā)現
2.X線的產生
3.連續(xù)X線、特征(標識)X線
4.影響X線產生的因素
5.X線強度的空間分布
√
√
√
√
√
三、X線的本質及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X線的本質
2.X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3.相互作用效應產生的幾率
√
√
√
四、X線強度、X線質、
X線量
1.X線的波長與管電壓
2.X線強度
3.X線質
4.X線量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五、X線的
吸收與衰減
1.距離的衰減
2.物質吸收的衰減
3.連續(xù)X線在物質中的衰減特點
4.衰減系數、影響衰減因素
5.人體對X線的衰減
6.X線濾過
√
√
√
√
√
√
六、X線劑量單位
1.照射量與照射量率
2.吸收劑量與吸收劑量率
3.吸收劑量與照射量
4.劑量當量與劑量當量率
5.比釋動能與比釋動能率
√
√
√
√
√
七、X線防護
1.生物效應及組織對X線照射的感受性
2.X線防護原則
3.我國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
4.CT輻射防護
√
√
√
√
中級資格
中級相關專業(yè)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三章
醫(yī)學影像設備概要
一、醫(yī)用診斷X
線裝置
1.構成
2.分類
√
√
二、X線管
1.X線管的結構
2.X線管的分類
3.X線管的技術參數
4.X線管的特性
5.X線管組件
√
√
√
√
√
三、醫(yī)用X線高壓裝置
1.主機的構成
2.控制裝置
3.高壓部分
4.電源與地線
√
√
√
√
四、X線機應用
裝置
1.X線管支架
2.準直器
3.檢查臺
4.X線影像增強器
5.X線電視系統
√
√
√
√
√
五、CT機的構成
1.CT的硬件構成
2.CT裝置的類型
3.機房設計及運行環(huán)境
√
√
√
六、數字攝影裝置
1.概論
2.計算機X線攝影
3.數字X線攝影
√
√
√
第四章
醫(yī)學影像質量的管理程序
一、醫(yī)學影像質量管理概述
1.質量與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標
√
√
二、影像質量管理活動與現狀分析
1.質量管理活動的開展程序
2.質量管理方法
3.質量管理活動的評價
√
√
√
第五章
醫(yī)學影像學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醫(yī)學影像學的建立與發(fā)展
1.歷史回顧
2.發(fā)展動向
√
√
二、醫(yī)學影像新技術的發(fā)展
1.CT掃描技術的進展
2.MR掃描技術的進展
3.X線數字攝影技術的進展
√
√
√
三、圖像網絡傳輸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2.協議和標準
3.遠程醫(yī)療與遠程放射學
√
√
√
中級資格
中級專業(yè)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六章
醫(yī)學影像成像技術
一、X線成
像原理
1.X線影像信息的傳遞
2.X線照片影像的形成
3.X線對比度
4.X線照片的光學對比度
√
√
√
√
二、X線的幾何投影
1.X線管焦點成像性能
2.X線束
3.焦點、被照體、膠片間投影關系
√
√
√
三、X線的散射線
1.散射線的產生及其含有率
2.散射線的減少與消除
√
√
四、X線照片影像的銳利度
1.照片銳利度
2.影響銳利度的因素
√
√
五、X線照片影像的顆粒度
1.照片顆粒度概念
2.照片顆粒性的影響因素
√
√
六、X線攝影條件
1.感光效應與攝影條件選擇
2.自動曝光
√
√
七、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成像概要
1.DSA成像原理
2.DSA的減影方式
3.系統對DSA圖像的影晌
√
√
√
八、X線照片影像質量評價
1.主觀評價
2.客觀評價
3.綜合評價
√
√
√
第七章
醫(yī)學影像照片處理技術
一、醫(yī)用X線膠片感光特性及其測定
1.概述
2.感光測定的條件
3.X線膠片的特性曲線
4.X線膠片的感光測定方法
√
√
√
√
二、照片自動沖洗技術
1.自動沖洗機應用的特點
2.自動沖洗機的分類
3.自動沖洗機結構
4.自動沖洗機藥液性能
5.自動沖洗機的動態(tài)管理(QC)
6.自動沖洗機藥液性能的管理
√
√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三、激光打印機
1.激光打印機結構
2.激光機工作原理
3.激光機工作性能
√
√
√
第八章
CT成像技術
一、概論
1.CT的發(fā)明
2.CT成像的基本概念
√
√
二、CT成像原理和圖像重建方法
1.CT的成像原理
2.CT圖像的重建方法
√
√
三、CT檢查基礎
1.檢查程序
2.CT的掃描方法
3.CT對比劑的應用
4.圖像的格式和窗口技術
5.CT圖像的后處理技術
6.CT掃描注意事項
√
√
√
√
√
√
中級資格
中級專業(yè)實踐能力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九章
X線攝影檢查
一、X線攝影體位選擇
1.胸部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2.腹部常見病變攝影體位選擇
3.四肢與關節(jié)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4.脊柱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5.頭顱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
√
√
√
√
二、常見攝影體位的標準影像所
見
1.胸部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2.腹部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3.四肢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4.脊柱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5.頭顱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
√
√
√
√
三、X線造影檢查
1.對比劑
2.泌尿系統造影
3.膽道系統造影
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
√
√
√
四、X線特殊攝影檢查
1.乳腺X線攝影原理
2.乳腺X線攝影的臨床應用
√
√
第十章 CT成像技術
一、頭頸部CT檢查技術
1.顱腦
2.眼及眶部
3.耳部
4.鼻和鼻咽部
5.喉和頸部
√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二、胸部與腹部CT檢查技術
1.胸部
2.肝臟、膽道系統
3.脾臟
4.胰腺
5.腎、輸尿管和腎上腺
6.腹、腹膜后腔及盆腔
7.腹部各臟器圖像顯示所見
√
√
√
√
√
√
√
三、脊柱與四肢CT檢查
技術
1.脊柱
2.四肢骨與關節(jié)
√
√
四、CT的圖像質量
1.圖像質量的基本概念
2.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
3.圖像質量控制
√
√
√
五、螺旋CT掃描
1.單層螺旋CT
2.多層螺旋CT
√
√
第十一章 醫(yī)學影像質量的管理實踐
一、常規(guī)X線影像質量標準
1.概述
2.影像質量標準
3.常見部位的影像質量標準
√
√
√
二、CT影像質量控制標準
1.概述
2.CT檢查的適應證
3.CT影像質量控制標準
√
√
√
中級基礎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一章
解剖與生理基礎
一、人體解剖
1.細胞
2.組織
3.器官
√
√
√
二、運動系統
1.骨
2.關節(jié)
3.骨骼肌
4.顱骨局部解剖
5.軀干骨局部解剖
6.上肢骨局部解剖
7.下肢骨局部解剖
√
√
√
√
√
√
√
三、呼吸系統
1.鼻
2.喉
3.氣管、支氣管
4.肺
5.胸膜
6.縱隔
7.橫膈
√
√
√
√
√
√
√
四、消化系統
1.口腔
2.咽
3.食管
4.胃
5.小腸
6.大腸
7.肝
8.肝外膽道
9.胰
√
√
√
√
√
√
√
√
√
五、脈管系
統
1.心血管系統的構成
2.淋巴系統
√
√
六、泌尿、生殖系統
1.泌尿系統
2.生殖系統
√
√
七、神經系統
1.中樞神經系統
2.周圍神經系統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八、內分泌系統
1.甲狀腺
2.腎上腺
3.垂體
4.松果體
5.胰島
6.胸腺
7.生殖腺
√
√
√
√
√
√
√
九、感覺器官
1.視覺器
2.聽覺器
3.其它覺器
√
√
√
十、人體的生理
1.血液
2.體液
3.呼吸
4.消化與吸收
5.基礎代謝
√
√
√
√
√
第二章
X線物理學基礎與防護
一、物質結構及放射線
1.原子的核外結構
2.原子能級
√
√
二、X線的產生
1.X線的發(fā)現
2.X線的產生
3.連續(xù)X線、特征(標識)X線
4.影響X線產生的因素
5.X線強度的空間分布
√
√
√
√
√
三、X線的本質及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X線的本質
2.X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3.相互作用效應產生的幾率
√
√
√
四、X線強度、X線質、
X線量
1.X線的波長與管電壓
2.X線強度
3.X線質
4.X線量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五、X線的
吸收與衰減
1.距離的衰減
2.物質吸收的衰減
3.連續(xù)X線在物質中的衰減特點
4.衰減系數、影響衰減因素
5.人體對X線的衰減
6.X線濾過
√
√
√
√
√
√
六、X線劑量單位
1.照射量與照射量率
2.吸收劑量與吸收劑量率
3.吸收劑量與照射量
4.劑量當量與劑量當量率
5.比釋動能與比釋動能率
√
√
√
√
√
七、X線防護
1.生物效應及組織對X線照射的感受性
2.X線防護原則
3.我國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
4.CT輻射防護
√
√
√
√
中級資格
中級相關專業(yè)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三章
醫(yī)學影像設備概要
一、醫(yī)用診斷X
線裝置
1.構成
2.分類
√
√
二、X線管
1.X線管的結構
2.X線管的分類
3.X線管的技術參數
4.X線管的特性
5.X線管組件
√
√
√
√
√
三、醫(yī)用X線高壓裝置
1.主機的構成
2.控制裝置
3.高壓部分
4.電源與地線
√
√
√
√
四、X線機應用
裝置
1.X線管支架
2.準直器
3.檢查臺
4.X線影像增強器
5.X線電視系統
√
√
√
√
√
五、CT機的構成
1.CT的硬件構成
2.CT裝置的類型
3.機房設計及運行環(huán)境
√
√
√
六、數字攝影裝置
1.概論
2.計算機X線攝影
3.數字X線攝影
√
√
√
第四章
醫(yī)學影像質量的管理程序
一、醫(yī)學影像質量管理概述
1.質量與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目標
√
√
二、影像質量管理活動與現狀分析
1.質量管理活動的開展程序
2.質量管理方法
3.質量管理活動的評價
√
√
√
第五章
醫(yī)學影像學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醫(yī)學影像學的建立與發(fā)展
1.歷史回顧
2.發(fā)展動向
√
√
二、醫(yī)學影像新技術的發(fā)展
1.CT掃描技術的進展
2.MR掃描技術的進展
3.X線數字攝影技術的進展
√
√
√
三、圖像網絡傳輸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2.協議和標準
3.遠程醫(yī)療與遠程放射學
√
√
√
中級資格
中級專業(yè)知識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六章
醫(yī)學影像成像技術
一、X線成
像原理
1.X線影像信息的傳遞
2.X線照片影像的形成
3.X線對比度
4.X線照片的光學對比度
√
√
√
√
二、X線的幾何投影
1.X線管焦點成像性能
2.X線束
3.焦點、被照體、膠片間投影關系
√
√
√
三、X線的散射線
1.散射線的產生及其含有率
2.散射線的減少與消除
√
√
四、X線照片影像的銳利度
1.照片銳利度
2.影響銳利度的因素
√
√
五、X線照片影像的顆粒度
1.照片顆粒度概念
2.照片顆粒性的影響因素
√
√
六、X線攝影條件
1.感光效應與攝影條件選擇
2.自動曝光
√
√
七、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成像概要
1.DSA成像原理
2.DSA的減影方式
3.系統對DSA圖像的影晌
√
√
√
八、X線照片影像質量評價
1.主觀評價
2.客觀評價
3.綜合評價
√
√
√
第七章
醫(yī)學影像照片處理技術
一、醫(yī)用X線膠片感光特性及其測定
1.概述
2.感光測定的條件
3.X線膠片的特性曲線
4.X線膠片的感光測定方法
√
√
√
√
二、照片自動沖洗技術
1.自動沖洗機應用的特點
2.自動沖洗機的分類
3.自動沖洗機結構
4.自動沖洗機藥液性能
5.自動沖洗機的動態(tài)管理(QC)
6.自動沖洗機藥液性能的管理
√
√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三、激光打印機
1.激光打印機結構
2.激光機工作原理
3.激光機工作性能
√
√
√
第八章
CT成像技術
一、概論
1.CT的發(fā)明
2.CT成像的基本概念
√
√
二、CT成像原理和圖像重建方法
1.CT的成像原理
2.CT圖像的重建方法
√
√
三、CT檢查基礎
1.檢查程序
2.CT的掃描方法
3.CT對比劑的應用
4.圖像的格式和窗口技術
5.CT圖像的后處理技術
6.CT掃描注意事項
√
√
√
√
√
√
中級資格
中級專業(yè)實踐能力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第九章
X線攝影檢查
一、X線攝影體位選擇
1.胸部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2.腹部常見病變攝影體位選擇
3.四肢與關節(jié)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4.脊柱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5.頭顱常見病變的攝影體位選擇
√
√
√
√
√
二、常見攝影體位的標準影像所
見
1.胸部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2.腹部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3.四肢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4.脊柱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5.頭顱體位標準影像所見
√
√
√
√
√
三、X線造影檢查
1.對比劑
2.泌尿系統造影
3.膽道系統造影
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
√
√
√
四、X線特殊攝影檢查
1.乳腺X線攝影原理
2.乳腺X線攝影的臨床應用
√
√
第十章 CT成像技術
一、頭頸部CT檢查技術
1.顱腦
2.眼及眶部
3.耳部
4.鼻和鼻咽部
5.喉和頸部
√
√
√
√
√
單 元
細 目
要 點
要求(主管)
了解
掌握
熟練掌握
二、胸部與腹部CT檢查技術
1.胸部
2.肝臟、膽道系統
3.脾臟
4.胰腺
5.腎、輸尿管和腎上腺
6.腹、腹膜后腔及盆腔
7.腹部各臟器圖像顯示所見
√
√
√
√
√
√
√
三、脊柱與四肢CT檢查
技術
1.脊柱
2.四肢骨與關節(jié)
√
√
四、CT的圖像質量
1.圖像質量的基本概念
2.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
3.圖像質量控制
√
√
√
五、螺旋CT掃描
1.單層螺旋CT
2.多層螺旋CT
√
√
第十一章 醫(yī)學影像質量的管理實踐
一、常規(guī)X線影像質量標準
1.概述
2.影像質量標準
3.常見部位的影像質量標準
√
√
√
二、CT影像質量控制標準
1.概述
2.CT檢查的適應證
3.CT影像質量控制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