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內科學知識點輔導:泌尿系統(tǒng)疾病(急性腎小球腎炎)

字號: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常發(fā)生于β—溶血性鏈球菌“致腎炎菌株”感染后,發(fā)病機制為免疫介導性腎炎。感染導致免疫反應,免疫復合物沉積;補體被激活后,炎癥介質浸潤損傷腎小球。
    病理
    腎小球彌漫性增生及滲出性變化。腎小球內皮細胞、上皮血細胞及系膜細胞增生,并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病前1~3周有前驅感染。
    1.水腫
    輕者眼瞼水腫,重者波及全身。
    2.高血壓
    多為輕中度高血壓,主要為鈉、水潴留引起,經利尿后血壓多降至正常。
    3.尿異常
    主要表現(xiàn)為少尿、血尿和蛋白尿。
    4.全身表現(xiàn)
    疲乏、腰痛、厭食、惡心、嘔吐、頭痛、頭暈等。
    診斷和鑒別診斷
    1.診斷
    鏈球菌感染后1~3周出水腫、高血壓、血尿、蛋白尿、血清補體C3下降,甚至氮質血癥,可診斷本病。
    2.鑒別診斷
    ① 急進性腎炎
    臨床表現(xiàn)與本病相似,但腎功能急劇損害,數(shù)周至數(shù)月發(fā)展至尿毒癥,各種癥狀進行性加重,預后惡劣。
    ② 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引起的腎損害
    臨床表現(xiàn)相似,但有原發(fā)病癥狀及實驗室檢查,如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臨床不難鑒別。
    ③ 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
    多有慢性腎炎史,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一周內出現(xiàn)癥狀,有明顯貧血、腎功能損害等。
    治療
    1.一般治療
    ① 急性期臥床休息;
    ② 有水腫及高血壓者,予低鹽飲食(<3g/日),同時限制攝水量;
    ③ 腎功能正常者,蛋白質入量正常;
    ④ 氮質血癥時應限制蛋白質攝入,予高質量蛋白質。
    2.治療原發(fā)感染
    清除鏈球菌感染,青霉素應用2~3周,過敏者改用紅霉素。
    3.對癥治療
    ① 控制高血壓
    經利尿消腫后血壓可下降,如血壓控制不滿意,可加用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每日2~3次,每次5mg~10mg。
    ② 利尿消腫
    常用噻嗪類利尿劑氫氯噻嗪,每日2~3次,每次25mg,必要時呋塞米20mg~60mg/日,分次口服或注射。
    ③ 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尿毒癥等并發(fā)癥應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