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總結:內科學第一章常見癥狀與體征

字號:

【考綱要求】
    1.發(fā)熱概念、發(fā)生機制、常見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臨床表現(發(fā)熱的分度、臨床過程與特點、常見熱型及臨床意義)、常見伴隨癥狀及臨床意義。
    2.咳嗽與咯痰常見原因、臨床表現、伴隨癥狀及臨床意義。
    3.咯血概念、原因、臨床表現、伴隨癥狀及臨床意義。
    4.紫紺的概念、發(fā)生機制、分類與臨床表現、伴隨癥狀及臨床意義。
    5.呼吸頻率變化及臨床意義、呼吸深度變化及臨床意義、呼吸節(jié)律變化及臨床意義。
    6.語音震顫臨床意義。
    7.胸部異常叩診音及其臨床意義。
    8.正常呼吸音及其聽診特點、異常呼吸音及其臨床意義。
    9.濕啰音發(fā)生機制、特點、分類、聽診分析要點、干啰音發(fā)生機制、聽診特點、分類及其臨床意義。
    10.胸膜摩擦音聽診特點及臨床意義。
    11.胸痛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臨床意義。
    12.呼吸困難常見原因、臨床常見類型與特點、呼吸困難的臨床意義。
    13.水腫的常見原因、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臨床意義。
    14.頸靜脈怒張的常見原因、檢查方法、臨床意義。
    15.心前區(qū)震顫的常見原因、產生機制、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
    16.心界的正常心界范圍、心界變化及臨床意義。
    17.正常心音的各個心音的組成、聽診特點及臨床意義。
    18.常見第二心音分裂的種類、聽診要點、臨床意義。
    19.額外心音常見原因、產生機制、聽診特點、臨床意義。
    20.心臟雜音的常見原因、產生機制、聽診要點、臨床意義。
    21.心包摩擦音的聽診特點、臨床意義。
    22.周圍血管征的常見原因、產生機制、檢查方法、臨床意義。
    23.惡心與嘔吐的發(fā)生機制、常見原因和臨床特點,伴隨癥狀和診斷意義。
    24.腹痛的常見原因、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臨床意義。
    25.腹瀉的常見原因、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臨床意義。
    26.嘔血的常見出血病因及部位、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變與臨床表現、伴隨癥狀、體征及臨床意義、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與非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區(qū)別、出血量與活動性判斷。
    27.便血的原因、不同出血量的病理生理改變、臨床表現、伴隨癥狀及臨床意義。
    28.蜘蛛痣的常見部位、特點、臨床意義。
    29.黃疸的正常膽紅素代謝、黃疸分類、黃疸鑒別診斷、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肝功能、免疫學檢查、血液學檢查等。
    30.腹水的常見原因、發(fā)生機制、診斷方法與步驟、常見疾病的鑒別診斷。
    31.肝腫大的概念、常見原因與機制、診斷方法、常見疾病的鑒別診斷。
    32.正常淋巴結、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淺表淋巴結的觸診方法與順序、腫大淋巴結的觸診內容及臨床意義。
    33.紫癜的概念、引起紫癜的常見原因、紫癜的臨床特點,與充血性皮疹的鑒別、臨床表現。
    34.正常脾的體表投影位置、引起脾腫大的常見原因、體格檢查時脾腫大的測量方法及臨床常用脾腫大分度標準。
    35.多尿、少尿、無尿的定義及臨床意義,夜尿增多的定義及臨床意義。
    36.尿路刺激征的概念、臨床意義。
    37.意識障礙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伴發(fā)癥狀及臨床意義。
    38.頭痛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伴發(fā)癥狀及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