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臨床應用前景。方法 病人取去枕平臥位,穿刺點為鎖骨中點下緣下方1 cm處,方向指向胸鎖乳突頭肌與鎖骨形成的夾角平分線上,穿刺針刺入約3~4 cm后回抽見血,導入導絲、最后導入導管。結果 共行60例次,57例次成功,3例次失敗,所有病例無嚴重并發(fā)癥。 結論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推廣等優(yōu)點。
[關鍵詞] 鎖骨下靜脈;中心靜脈導管;穿刺
有些內科病人住院周期長,通常表淺靜脈穿刺困難,如老年人、高度水腫病人、肥胖病人、休克病人;有些病人需防止藥液外滲,以免引起血管及周圍組織壞死,如中晚期癌癥病人需全身靜脈化療;有的病人需長期靜脈高營養(yǎng),如重度營養(yǎng)不良、極度衰竭的病人。這些病人都需要一條開放的靜脈通道,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為了提高靜脈輸液質量,保證病人的正常治療,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我們于2003年7月~2005年12月,選擇了60例次相關病例,實施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臨床觀察效果肯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收集了2003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60例次,接受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其中男32例次,女28例次,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65±6.8)歲,置管原因有:長期輸液造成淺表靜脈穿刺困難的有28例次、需要全身靜脈化療者20例次,因休克造成外周靜脈塌陷不易進行外周靜脈穿刺或外周靜脈輸液易鼓、漏、滲者10例次,肥胖不易進行淺表靜脈穿刺者2例次。
1.2 方法 (1)病人取去枕平臥,頭偏向對側,肩背部墊一小枕(個別無法平臥病人,采取了半臥位,肩背部墊一小枕,頭后仰,偏向對側)。(2)頸、胸、肩部常規(guī)皮膚消毒(碘伏)。(3)打開一次性無菌穿刺包,戴手套,鋪無菌巾。(4)抽取2%利多卡因5 ml做局部浸潤麻醉。(5)取出深靜脈穿刺針,抽取肝素稀釋液使其充盈。(6)選擇穿刺點:鎖骨中點下緣下方約1 cm處(一般選擇右側),方向指向胸鎖乳突肌與鎖骨形成的夾角平分線上。(7)穿刺針沿穿刺方向刺入約3~4 cm后回抽,見靜脈血后置入導絲,退出穿刺針,用擴張器擴張皮膚后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深約12~15 cm,局部固定,外表覆蓋紗布封閉或一次性貼膜封閉,即可接輸液管輸液。
1.3 器械 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包,靜切包。
2 結果
(1)60例次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57例次成功,3例次失敗。(2)置管時間:最長70天,最短1天(因脫管而拔出)平均置管時間(19.7±5.6)天。(3)并發(fā)癥:導管脫出1例次,局部滲血2例次,心悸、氣短、心律失常1例次,無氣胸發(fā)生。(4)病人情況:37例次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克服了淺表靜脈穿刺困難,保證了每日靜脈輸液的順利進行。18例次順利進行了全身靜脈化療,避免了化療藥液外滲對患者局部損害。值得一提的是2例次休克病人,外周循環(huán)衰竭、表淺靜脈塌陷,于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保證了靜脈通道,補足了液體,改善了休克,從某種程度來說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3 討論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自20世紀70年代,始有個案報道,后來逐漸增多,一般為有經驗麻醉師或外科醫(yī)師操作,由內科醫(yī)生獨立操作少見,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有以下優(yōu)點:易固定,易消毒護理,不易被污染,不影響病人頸部及四肢活動,相對安全等優(yōu)點 [1],并發(fā)癥少,損傷小,易于掌握。
目前國內外中心靜脈導管及外周微量泵的應用已非常廣泛,2004年國內外應用中心靜脈導管及微量泵靜脈化療治療中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成為目前,毒副反應最輕的方法,該治療由中心靜脈導管連接化療泵進行。
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可用來測量中心靜脈壓,從而判定補液量是否滿足病人的需要。
我們進行了60例次的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3例不成功,分析其原因:1例系腫瘤患者,穿刺置管后,血液很快在中心靜脈導管頭端凝結,造成置管失敗。后又改用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因雙腔管粗)置管,置管后有一條通路有回血但不暢,接液體后仍不暢而失敗,另一條通路堵塞。分析原因可能為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易造成導管堵塞。后改用肝素液(100 mg肝素溶于100 ml鹽水中)充盈中心靜脈導管,穿刺針抽入肝素液2~3 ml進行操作,上述堵管現象明顯改善。2例為胸部畸形,由于長期胸部畸形改變了局部的解剖結構,故穿刺不易成功。
很多文獻均提到并發(fā)氣胸的情況 [1,2]本組病例中無一例發(fā)生氣胸。因我科住院病人絕大多數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我們給這類病人多數行鎖穿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無氣胸發(fā)生,體會是掌握穿刺要點,緊貼鎖骨下進針,一旦過了鎖骨下把針尾壓下,使針尖向上,針尖在里面不能擺動,這樣可能并發(fā)氣胸的機會少一些。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損傷小、易固定、易消毒護理、不易污染等優(yōu)點,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推廣,而且還可以測中心靜脈壓,了解補液量的多少,還可以通過鎖穿管,送漂浮導管,測肺毛壓、肺嵌壓,通過鎖穿管送起搏器到心室,達到治療的目的。所以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關鍵詞] 鎖骨下靜脈;中心靜脈導管;穿刺
有些內科病人住院周期長,通常表淺靜脈穿刺困難,如老年人、高度水腫病人、肥胖病人、休克病人;有些病人需防止藥液外滲,以免引起血管及周圍組織壞死,如中晚期癌癥病人需全身靜脈化療;有的病人需長期靜脈高營養(yǎng),如重度營養(yǎng)不良、極度衰竭的病人。這些病人都需要一條開放的靜脈通道,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為了提高靜脈輸液質量,保證病人的正常治療,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我們于2003年7月~2005年12月,選擇了60例次相關病例,實施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臨床觀察效果肯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收集了2003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60例次,接受了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其中男32例次,女28例次,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65±6.8)歲,置管原因有:長期輸液造成淺表靜脈穿刺困難的有28例次、需要全身靜脈化療者20例次,因休克造成外周靜脈塌陷不易進行外周靜脈穿刺或外周靜脈輸液易鼓、漏、滲者10例次,肥胖不易進行淺表靜脈穿刺者2例次。
1.2 方法 (1)病人取去枕平臥,頭偏向對側,肩背部墊一小枕(個別無法平臥病人,采取了半臥位,肩背部墊一小枕,頭后仰,偏向對側)。(2)頸、胸、肩部常規(guī)皮膚消毒(碘伏)。(3)打開一次性無菌穿刺包,戴手套,鋪無菌巾。(4)抽取2%利多卡因5 ml做局部浸潤麻醉。(5)取出深靜脈穿刺針,抽取肝素稀釋液使其充盈。(6)選擇穿刺點:鎖骨中點下緣下方約1 cm處(一般選擇右側),方向指向胸鎖乳突肌與鎖骨形成的夾角平分線上。(7)穿刺針沿穿刺方向刺入約3~4 cm后回抽,見靜脈血后置入導絲,退出穿刺針,用擴張器擴張皮膚后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深約12~15 cm,局部固定,外表覆蓋紗布封閉或一次性貼膜封閉,即可接輸液管輸液。
1.3 器械 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穿刺包,靜切包。
2 結果
(1)60例次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57例次成功,3例次失敗。(2)置管時間:最長70天,最短1天(因脫管而拔出)平均置管時間(19.7±5.6)天。(3)并發(fā)癥:導管脫出1例次,局部滲血2例次,心悸、氣短、心律失常1例次,無氣胸發(fā)生。(4)病人情況:37例次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克服了淺表靜脈穿刺困難,保證了每日靜脈輸液的順利進行。18例次順利進行了全身靜脈化療,避免了化療藥液外滲對患者局部損害。值得一提的是2例次休克病人,外周循環(huán)衰竭、表淺靜脈塌陷,于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后保證了靜脈通道,補足了液體,改善了休克,從某種程度來說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3 討論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自20世紀70年代,始有個案報道,后來逐漸增多,一般為有經驗麻醉師或外科醫(yī)師操作,由內科醫(yī)生獨立操作少見,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有以下優(yōu)點:易固定,易消毒護理,不易被污染,不影響病人頸部及四肢活動,相對安全等優(yōu)點 [1],并發(fā)癥少,損傷小,易于掌握。
目前國內外中心靜脈導管及外周微量泵的應用已非常廣泛,2004年國內外應用中心靜脈導管及微量泵靜脈化療治療中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成為目前,毒副反應最輕的方法,該治療由中心靜脈導管連接化療泵進行。
鎖骨下靜脈置管術可用來測量中心靜脈壓,從而判定補液量是否滿足病人的需要。
我們進行了60例次的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3例不成功,分析其原因:1例系腫瘤患者,穿刺置管后,血液很快在中心靜脈導管頭端凝結,造成置管失敗。后又改用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因雙腔管粗)置管,置管后有一條通路有回血但不暢,接液體后仍不暢而失敗,另一條通路堵塞。分析原因可能為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易造成導管堵塞。后改用肝素液(100 mg肝素溶于100 ml鹽水中)充盈中心靜脈導管,穿刺針抽入肝素液2~3 ml進行操作,上述堵管現象明顯改善。2例為胸部畸形,由于長期胸部畸形改變了局部的解剖結構,故穿刺不易成功。
很多文獻均提到并發(fā)氣胸的情況 [1,2]本組病例中無一例發(fā)生氣胸。因我科住院病人絕大多數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我們給這類病人多數行鎖穿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無氣胸發(fā)生,體會是掌握穿刺要點,緊貼鎖骨下進針,一旦過了鎖骨下把針尾壓下,使針尖向上,針尖在里面不能擺動,這樣可能并發(fā)氣胸的機會少一些。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損傷小、易固定、易消毒護理、不易污染等優(yōu)點,安全有效,易于掌握推廣,而且還可以測中心靜脈壓,了解補液量的多少,還可以通過鎖穿管,送漂浮導管,測肺毛壓、肺嵌壓,通過鎖穿管送起搏器到心室,達到治療的目的。所以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