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和操作規(guī)程---耳針刺法

字號:

耳針刺法:
    (1)物品準備:
    治療盤、75%酒清、無菌棉簽、膠布、鑷子、無菌針盒(內盛無菌撳針或王不留行藥籽)、探測儀或圓頭壓棍。
    (2)操作方法:
    ①根據病情,在耳殼相應部位用探測儀或壓棍測定反應點(一般局部可見變色、凹陷、小丘疹或壓痛明顯者),并作標記。
    ②用棉簽蘸75%酒精消毒內殼針刺部位皮膚。考試大網站整理
    ③以無菌鑷子夾取撳針的針圈,將針尖對準穴位或反應點垂直撳入,用小塊膠布固定針圈。若用王不留行藥籽,可將藥籽放入小塊膠布中間,以鑷子夾取膠布,將藥籽對準穴位,壓緊即可。
    ④固定后以手指壓迫穴位處,以疼痛明顯為宜,留針期每日按壓3~4次。
    (3)護理:
    ①耳殼結構菲薄,末梢血管不豐富,感染后較難愈合,故應注意無菌操作。
    ②取穴以少而精為宜,應根據主要病癥取其反應明顯的穴位。
    ③留針期間,避免洗滌針處,若留針處出現劇痛或發(fā)熱不適時,應及時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處理。
    ④留針時間一般3~7天,夏季出汗較多,可減少留針時間,以免感染。
    (4)在護理中的應用:
    ①頭痛:取神門,皮質下、額。
    ②失眠:取神門、心、腎。
    ③胃脘痛:取胃、交感、神門。
    ④鼻炎:取內鼻、肺。
    ⑤尿潴留:取腎、膀胱、外生殖器。
    ⑥痛經:取子宮、內分泌、卵巢、腎??荚嚧缶W站整理
    ⑦止癢:神門、內分泌、肺、枕。⑧口腔潰瘍:取口、舌、心、神門。
    ⑨便秘:取大腸、皮質下。
    ⑩腹脹:取大腸、小腸、胃、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