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重點講解 第一章(1)

字號: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
    一、項目決策:
    (一)項目決策的含義:指投資者按照自己的意圖目的,在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投資規(guī)模、投資方向、投資結構、投資分配以及投資項目的選擇和布局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決斷投資項目是否必要和可行的一種選擇。
    (二)項目決策的重要性
    ▼建設項目的四個階段:項目⑴策劃和決策;⑵項目實施前準備;⑶項目實施;⑷項目建成和總結。
    ▼投資項目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和重要方面是:項目策劃和決策階段的工作。對投資項目能否取得預期的經濟、社會效益起著關鍵作用。
    ▼(三)項目決策遵循的原則:①科學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參擬建項目的可行性和發(fā)展前景進行認真的決策分析與評價;②民主化
    二、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
    (一)、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目的: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的可靠依據。
    ▼2、產品方案、產品質量、生產規(guī)模是否符合市場需要,在市場競爭中是否具有競爭力。
    ▼4、項目建成后,投入品的供應和有關配套條件是否滿足持續(xù)生產的需要。
    ▼6、資金投入和各項建設條件是否滿足項目實施的要求。
    ▼(二)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工作程序(5個階段)——一般采取分階段由粗到細,由淺到深地進行。
    1、投資機會研究階段——①投資設想:概略的投資建議;
    ②重點:是投資環(huán)境分析;③作用是:鑒別投資方向,選定建設項目,為下一步研究打基礎。
    2、編制項目建議書階段,也稱初步可研性研究階段——圍繞項目的必要性進行分析研究
    ①項目建議書:項目總體輪廓設想
    ②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長期規(guī)劃、行業(yè)規(guī)劃和地區(qū)規(guī)劃,國家產業(yè)政策。
    ③重點:從客觀上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作出分析,初步分析項目建設的可能性。
    3、可行性研究階段——圍繞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充分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做出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選擇并推薦優(yōu)化的建設方案,為項目決策單位或業(yè)主提供決策依據??尚行匝芯渴菄@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必要時還需對項目的必要性進一步論證。
    4、項目評估階段——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咨詢評估單位進行技術上、經濟上的評價論證
    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咨詢評估單位對擬建項目本身及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技術上、經濟上的評價論證。決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科學、客觀、公正地提出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價意見,為決策部門、單位或業(yè)主對項目審批決策提供依據。重要的項目,項目建議書編寫出來以后也要進行一次評估。
    5、項目決策審批階段——項目主管單位或業(yè)主審定
    項目主管單位或業(yè)主,根據咨詢評估單位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評價結論,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條件,對項目是否建設、何時建設進行審定。
    第二節(jié)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3條)
    一、資料數(shù)據準確可靠:信息是決策分析與評價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決策分析與評價有關資料數(shù)據是決策分析與評價的最基本要求。
    由于決策分析與評價是個動態(tài)過程,在實施中要注意新情況的出現(xiàn),必要時做出追蹤決策分析。
    二、方法要科學、合理并多方法驗證。常用方法:1)經驗判斷法;2)數(shù)學分析;3)實驗法。
    (一)經驗判斷法:經驗之所以可作為決策選擇的依據,在于歷史發(fā)展存在規(guī)律性和繼承性。
    缺點是容易受個人主觀認識的限制。
    (二)數(shù)學分析法:包括系統(tǒng)分析;線性分析;統(tǒng)籌分析等建立在數(shù)學手段基礎上的定量化分析技術。
    (三)實驗法:選取少數(shù)典型單位或部分環(huán)節(jié)作試點,然后總結經驗作為最后評定的依據。
    三、分析要邏輯化、有說服力(▼4個方面)
    (一)選擇合適目標并掌握約束條件:進行科學決策必須首先選擇目標。
    ▼目標選擇的條件:
    1、選擇有價值的目標;2、分析確定實現(xiàn)目標的順序;3、對目標的數(shù)量和質量指標具體化;4、確定目標的方向和涉及的幅度;5、確定實現(xiàn)目標的時限。
    (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定性分析上一種在占有一定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咨詢工程師的經驗、直覺、學識、洞察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進行的決策分析。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本質:對項目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各種經濟因素給出明確綜合的數(shù)量概念,通過效益與費用的分析、比較確定取舍。
    (三)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相結合,以動態(tài)為主。
    動態(tài)分析與靜態(tài)分析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采用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相結合,以動態(tài)分析為主,靜態(tài)分析為輔的決策分析與評價原則。
    (四)多方案比較與優(yōu)化:▼1)綜合評分法;2)目標排序法;3)逐步淘汰法;4)兩兩對比法。
    多方案比較與優(yōu)化是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關鍵
    第三節(jié) 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主要內容——不同階段,工作內容何深度有所不同。
    一、機會研究:▼機會研究的目的是對政治經濟環(huán)境進行分析,尋找投資機會、鑒別投資方向,選定項目,確定初步可行性研究范圍,確定輔助研究的關鍵方面。
    投資機會的識別一般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1、對投資環(huán)境的客觀分析,特別是要對市場供需態(tài)勢進行分析。
    2、對企業(yè)經營目標和戰(zhàn)略分析,不同的企業(yè)戰(zhàn)略,投資機會的選擇也有所不同。
    3、對企業(yè)內外部資源條件分析。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 (編制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建議書):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在機會研究的基礎上,對項目方案的技術、經濟條件進一步論證。
    目的是判斷項目的構想是否有生命力,評價是否應當開始進行詳細可行性研究和輔助研究。
    三、可行性研究(與初步可行性研究內容基本相同)(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與項目有關的資料、數(shù)據的調查研究,對項目的技術、經濟、工程、環(huán)境等進行最終論證和分析預測。從而提出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可行性意見,為項目決策和審定提供全面的依據。
    ▼可行性研究必須堅持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可靠性、和實事求是的原則。(5條)
    ▼四、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深度要求
    2、選用主要設備的規(guī)格、參數(shù)應能滿足預訂貨的要求。引進技術設備的資料應滿足合同談判的要求。
    3、重大的技術、經濟方案,應有兩個以上方案的比選。
    4、確定的主要工程技術數(shù)據,應滿足初步設計依據的要求
    6、構造的融資方案應能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決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