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用的幾種建筑基礎
房屋基礎形式種類很多:有無筋擴展基礎(如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等),擴展基礎 (如杯口基礎),箱形基礎與筏形基礎及樁基礎等。
注:1.強風化和全風化的巖石,可參照所風化成的相應土類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巖石不修正;
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guī)范附錄D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時ηd取0。
(一)無筋擴展基礎(即剛性基礎)
1.無筋擴展基礎
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無筋擴展基礎適用于多層民用建筑和輕型廠房。
2.基礎高度,應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b——基礎底面寬度;
bo——基礎頂面的墻體寬度或柱腳寬度;
Ho——基礎高度;
b2——基礎臺階寬度;
tana——基礎臺階寬高比b2:Ho,其允許值可按表9-17選用。
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表9-17
基礎材料 質(zhì)量要求 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Pk≤100 100 200
混凝土基礎 C15混凝土 1:1.0 1:1.0 1:1.25
毛石混凝土基礎 C15混凝土 1:1.0 1:1.25 1:1.5
磚基礎 磚不低于MU10、 1:1.5 1:1.50 1:1.5
毛石基礎 砂漿不低于M5 1:1.25 1:1.50 —
灰土基礎 體積比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
粉土1.55t/m3
粉質(zhì)黏土1.55t/m3
黏土1.45t/m3 1:1.25 1:1.50 —
三合土基礎 體積比1:2:4~1:3:6(石灰:砂:骨料),每層約虛鋪220mm,夯至150mm 1:1.50 1:2.0 —
注:1.Pk為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
2.階梯形毛石基礎的每階伸出寬度,不宜大于200mm;
3.當鞋礎山不問材料搔合糾成時,應對接觸部分作抗壓驗算;
4.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超過300kpa的混凝土基礎,尚應進行抗剪驗算。
3.采用無筋擴展基礎的鋼筋混凝土柱,其柱腳高度h1不得小于b1,并不應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為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柱縱向鋼筋在柱腳內(nèi)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可沿水平方向彎折,彎折后的水平錨固長度不應小于l0d也不應大于20d。
4.毛石混凝土基礎
它是在混凝土另加25%-30%的毛石,其操作方法,先澆注一層拌合好的混凝土,再放入部分毛石,再在上面澆注一層混凝土,逐次進行。毛石直徑不宜過大,一般為基礎斷面(指最小部分)寬的l/3。這種毛石混凝土的計算強度,根據(jù)毛石的等級和混凝土28d的強度來決定。
毛石混凝土基礎,通常也做成階梯形。它的最小寬度不得小于35cm,如果用為獨立基礎,為了便于施工,它的截面應不小于40cmx 40cm,以上部墻或柱的邊緣算起,海邊至少留出5cm,基礎和每個臺階高H1應不小于30cm,并且基礎臺階寬高比應按照表9-17中所規(guī)定的數(shù)值采用。
5.磚基礎
用紅磚作用基礎材料,備料比較方便。在防潮層以下的基礎部分,其磚等級不得小于MU10,非承重空心磚,硅酸鹽磚和硅酸鹽砌塊,不得用于做基礎材料。
這種基礎從下至上砌成階梯形,上階比下階海邊收進1/4磚長。每階高度為二皮磚厚加一個灰縫,即12cm。
6.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是用天然開采而未經(jīng)加工處理的毛石砌筑而成。毛石塊不宜過大,它的橫直尺寸一般在20~30cm左右,以免人工砌筑搬運困難。
7,灰土基礎
這種基礎在北方地區(qū)采用較多,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的情況,其配比一般為3:7,灰土或2:8灰土(體積比),均勻拌和后,鋪放在基槽內(nèi)分層夯實而成。白灰應使用沒有風化的生石灰塊,在使用前24小時,灑水使他消化成粉末狀,而后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5mm;素土可用不含雜質(zhì)和有機物的黏性土,應盡量采用地基槽中挖出的有機質(zhì)含量不大的粘土,粉質(zhì)粘土或粉土,并應將素土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15mm。
灰土基礎施工方便,造價較低,適用于混合結(jié)構(gòu)的民用和輕型單層工業(yè)廠房。
8,三合土基礎
這類基礎在南方地區(qū)采用比較普遍,它通常是將白灰、黃泥、碎磚或者將白灰、砂、骨料按體積比為1:2:4-1:3:6配比拌和均勻后,鋪放在基槽內(nèi);每層約虛鋪20cm,夯實至15cm。使用的白灰是在化灰槽內(nèi)用生石灰塊加水消化的漿狀石灰膏;黃泥應該在使用前把其中草屑、土塊、碎玻璃、碎瓦片等雜物清除干凈;碎磚敲成2-5cm大小的塊。并洗去表面的泥土,以免影響它和石灰膏的膠合。
上述的幾種剛性基礎,除三合土基礎不宜超過四層建筑以外,其他均勻可用于六層和六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墻體承重的輕型廠房。
(二)擴展基礎
擴展基礎系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1.擴展基礎的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
(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l0。
(3)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rn,也不宜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小于8mm;間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應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10。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qū)挾鹊?.9倍,并宜交錯布置。
(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
2.鋼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墻縱向受力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錨固長度J。應根據(jù)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最小保護層厚度按現(xiàn)行《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有關規(guī)定確定:
有抗震設防要求時,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應按下式計算:
一、二級抗震等級
laE=1.15la (9-24)
三級抗震等級
laE=1.05la (9-25)
四級抗震等級
laE=la (9-26)
式中 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3.現(xiàn)澆柱的基礎
其插筋的數(shù)量、直徑以及鋼筋種類應與柱內(nèi)縱向受力鋼筋相同。插筋的錨固長度應滿足上面第2條的要求,插筋與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的規(guī)定。插筋的下端宜作成直鉤放在基礎底板鋼筋網(wǎng)上。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僅將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鋼筋網(wǎng)上,其余插筋錨固在基礎頂面下la 或laE (有抗震設防要求時)處。
(1)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200mm;
(2)柱為大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4.預制鋼筋混凝土柱與杯口基礎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9-18選用,并應滿足上面第2條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及吊裝時柱的穩(wěn)定性。
柱的插入深度h1(mm) 表9-18
矩形或工字形柱 雙肢柱
h<500 500≤h<800 800≤h<1000 1000
h~1.2h h 0.9h
且≥800 0.8h
且≥1000 (1/3~2/3)ha
(1.5~1.8)hb
注:1.h為柱截面長邊尺寸;h。為雙肢牲全截面長邊尺寸:hb為雙肢柱全截面短邊尺寸;
2.柱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時,hl可適當減小,偏心距大于2h時,hl應適當加大。
(2)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9-19選用。
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表9-19
柱截面長邊尺寸h(mm) 杯底厚度al(mm) 杯壁厚度t(mm)
h<500 ≥150 150~200
500≤h<800 ≥200 ≥200
800≤h<1000 ≥200 ≥300
1000≤h<1500 ≥250 ≥350
1500≤h<2000 ≥300 ≥4200
注1.雙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適當加大;
2.當有基礎梁時,基礎梁下的杯壁厚度.應滿足其支承寬度的要求;
3。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應鑿毛,柱子與杯口之間的空隙,應剛比基礎棍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充填密實,當達到材料設計強度的70%以時,方能進行上部吊裝。
(3)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t/h2≥0.65時,或大偏心受壓且t/h2≥0.75時,杯壁可不配筋;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0.5≤t/h2<0.65時,杯壁可按表9-20構(gòu)造配筋;其他情況下,應按計算配筋。
杯壁構(gòu)造配筋 表9-20
柱截面長邊尺寸(mm) h<1000 1000≤h<1500 1500≤h≤2000
鋼筋直徑(mm) 8~10 10~12 12~16
注;表中鋼筋置于杯口頂部.每邊兩根。
5.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包括雙肢柱)與高杯口基礎的連接),應符合上面第4條插入深度的規(guī)定。杯壁厚度符合表9-21的規(guī)定且符合下列條件時,杯壁和短柱配筋,可按圖9-14的構(gòu)造要求進行設計。
高杯口基礎的杯壁厚度 表9-21
h(mm) t(mm) h(mm) t(mm)
600 ≥250 1000 ≥350
800 ≥300 1400 ≥400
(1)起重機起重量小于或等于75t,軌頂標高小于或等于14m,基本風壓小于0.5kPa的工業(yè)廠房,且基礎短柱的高度不大于5m;
(2)起重機起重量大于75t,基本風壓大于0.5kpa,且符合下列表達式:
E2I2/E1I1≥10 (9-27)
式中 El——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的彈性模景;
I1--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
E2--短柱的鋼筋混凝土彈性模量;
I2——短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
(3)當基礎短柱的高度大于5m,并符合下列表達式:
Δ2/Δl≤1.1 (9—28)
式中 Δl——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高杯口基礎頂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疲?BR> Δ2——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短柱底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啤?BR> (4)高杯口基礎短柱的縱向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在非地震區(qū)及抗震設防烈度低 于9度地區(qū),且滿足本條之1、2、3款的要求時,短柱四角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宜小于20mm,并延伸至基礎底板的鋼筋網(wǎng)亡。短柱長邊的縱向鋼筋,當長邊尺寸小于或等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長邊尺寸大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6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且每隔一米左右伸下一根并作150mm的直鉤支承在基礎底部的鋼筋網(wǎng)上,其余鋼筋錨固至基礎底板頂面下l0處。短柱短邊每隔300mm應配置直徑不小于12mm的縱向鋼筋,且每邊的配筋率不少于0.05%短柱的截面面積。短柱中的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150mm。
房屋基礎形式種類很多:有無筋擴展基礎(如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等),擴展基礎 (如杯口基礎),箱形基礎與筏形基礎及樁基礎等。
注:1.強風化和全風化的巖石,可參照所風化成的相應土類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巖石不修正;
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guī)范附錄D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時ηd取0。
(一)無筋擴展基礎(即剛性基礎)
1.無筋擴展基礎
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無筋擴展基礎適用于多層民用建筑和輕型廠房。
2.基礎高度,應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b——基礎底面寬度;
bo——基礎頂面的墻體寬度或柱腳寬度;
Ho——基礎高度;
b2——基礎臺階寬度;
tana——基礎臺階寬高比b2:Ho,其允許值可按表9-17選用。
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表9-17
基礎材料 質(zhì)量要求 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
Pk≤100 100 200
混凝土基礎 C15混凝土 1:1.0 1:1.0 1:1.25
毛石混凝土基礎 C15混凝土 1:1.0 1:1.25 1:1.5
磚基礎 磚不低于MU10、 1:1.5 1:1.50 1:1.5
毛石基礎 砂漿不低于M5 1:1.25 1:1.50 —
灰土基礎 體積比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
粉土1.55t/m3
粉質(zhì)黏土1.55t/m3
黏土1.45t/m3 1:1.25 1:1.50 —
三合土基礎 體積比1:2:4~1:3:6(石灰:砂:骨料),每層約虛鋪220mm,夯至150mm 1:1.50 1:2.0 —
注:1.Pk為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
2.階梯形毛石基礎的每階伸出寬度,不宜大于200mm;
3.當鞋礎山不問材料搔合糾成時,應對接觸部分作抗壓驗算;
4.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超過300kpa的混凝土基礎,尚應進行抗剪驗算。
3.采用無筋擴展基礎的鋼筋混凝土柱,其柱腳高度h1不得小于b1,并不應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為柱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柱縱向鋼筋在柱腳內(nèi)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可沿水平方向彎折,彎折后的水平錨固長度不應小于l0d也不應大于20d。
4.毛石混凝土基礎
它是在混凝土另加25%-30%的毛石,其操作方法,先澆注一層拌合好的混凝土,再放入部分毛石,再在上面澆注一層混凝土,逐次進行。毛石直徑不宜過大,一般為基礎斷面(指最小部分)寬的l/3。這種毛石混凝土的計算強度,根據(jù)毛石的等級和混凝土28d的強度來決定。
毛石混凝土基礎,通常也做成階梯形。它的最小寬度不得小于35cm,如果用為獨立基礎,為了便于施工,它的截面應不小于40cmx 40cm,以上部墻或柱的邊緣算起,海邊至少留出5cm,基礎和每個臺階高H1應不小于30cm,并且基礎臺階寬高比應按照表9-17中所規(guī)定的數(shù)值采用。
5.磚基礎
用紅磚作用基礎材料,備料比較方便。在防潮層以下的基礎部分,其磚等級不得小于MU10,非承重空心磚,硅酸鹽磚和硅酸鹽砌塊,不得用于做基礎材料。
這種基礎從下至上砌成階梯形,上階比下階海邊收進1/4磚長。每階高度為二皮磚厚加一個灰縫,即12cm。
6.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是用天然開采而未經(jīng)加工處理的毛石砌筑而成。毛石塊不宜過大,它的橫直尺寸一般在20~30cm左右,以免人工砌筑搬運困難。
7,灰土基礎
這種基礎在北方地區(qū)采用較多,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的情況,其配比一般為3:7,灰土或2:8灰土(體積比),均勻拌和后,鋪放在基槽內(nèi)分層夯實而成。白灰應使用沒有風化的生石灰塊,在使用前24小時,灑水使他消化成粉末狀,而后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5mm;素土可用不含雜質(zhì)和有機物的黏性土,應盡量采用地基槽中挖出的有機質(zhì)含量不大的粘土,粉質(zhì)粘土或粉土,并應將素土過篩,其粒徑不得大于15mm。
灰土基礎施工方便,造價較低,適用于混合結(jié)構(gòu)的民用和輕型單層工業(yè)廠房。
8,三合土基礎
這類基礎在南方地區(qū)采用比較普遍,它通常是將白灰、黃泥、碎磚或者將白灰、砂、骨料按體積比為1:2:4-1:3:6配比拌和均勻后,鋪放在基槽內(nèi);每層約虛鋪20cm,夯實至15cm。使用的白灰是在化灰槽內(nèi)用生石灰塊加水消化的漿狀石灰膏;黃泥應該在使用前把其中草屑、土塊、碎玻璃、碎瓦片等雜物清除干凈;碎磚敲成2-5cm大小的塊。并洗去表面的泥土,以免影響它和石灰膏的膠合。
上述的幾種剛性基礎,除三合土基礎不宜超過四層建筑以外,其他均勻可用于六層和六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墻體承重的輕型廠房。
(二)擴展基礎
擴展基礎系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1.擴展基礎的構(gòu)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
(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為Cl0。
(3)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rn,也不宜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小于8mm;間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應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10。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qū)挾鹊?.9倍,并宜交錯布置。
(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
2.鋼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墻縱向受力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錨固長度J。應根據(jù)鋼筋在基礎內(nèi)的最小保護層厚度按現(xiàn)行《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有關規(guī)定確定:
有抗震設防要求時,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laE應按下式計算:
一、二級抗震等級
laE=1.15la (9-24)
三級抗震等級
laE=1.05la (9-25)
四級抗震等級
laE=la (9-26)
式中 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3.現(xiàn)澆柱的基礎
其插筋的數(shù)量、直徑以及鋼筋種類應與柱內(nèi)縱向受力鋼筋相同。插筋的錨固長度應滿足上面第2條的要求,插筋與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法,應符合現(xiàn)行《混凝土結(jié)構(gòu)設計規(guī)范》GB 50010--2002的規(guī)定。插筋的下端宜作成直鉤放在基礎底板鋼筋網(wǎng)上。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僅將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鋼筋網(wǎng)上,其余插筋錨固在基礎頂面下la 或laE (有抗震設防要求時)處。
(1)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200mm;
(2)柱為大偏心受壓,基礎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4.預制鋼筋混凝土柱與杯口基礎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柱的插入深度,可按表9-18選用,并應滿足上面第2條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及吊裝時柱的穩(wěn)定性。
柱的插入深度h1(mm) 表9-18
矩形或工字形柱 雙肢柱
h<500 500≤h<800 800≤h<1000 1000
h~1.2h h 0.9h
且≥800 0.8h
且≥1000 (1/3~2/3)ha
(1.5~1.8)hb
注:1.h為柱截面長邊尺寸;h。為雙肢牲全截面長邊尺寸:hb為雙肢柱全截面短邊尺寸;
2.柱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時,hl可適當減小,偏心距大于2h時,hl應適當加大。
(2)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9-19選用。
基礎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表9-19
柱截面長邊尺寸h(mm) 杯底厚度al(mm) 杯壁厚度t(mm)
h<500 ≥150 150~200
500≤h<800 ≥200 ≥200
800≤h<1000 ≥200 ≥300
1000≤h<1500 ≥250 ≥350
1500≤h<2000 ≥300 ≥4200
注1.雙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適當加大;
2.當有基礎梁時,基礎梁下的杯壁厚度.應滿足其支承寬度的要求;
3。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應鑿毛,柱子與杯口之間的空隙,應剛比基礎棍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充填密實,當達到材料設計強度的70%以時,方能進行上部吊裝。
(3)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t/h2≥0.65時,或大偏心受壓且t/h2≥0.75時,杯壁可不配筋;當柱為軸心受壓或小偏心受壓且0.5≤t/h2<0.65時,杯壁可按表9-20構(gòu)造配筋;其他情況下,應按計算配筋。
杯壁構(gòu)造配筋 表9-20
柱截面長邊尺寸(mm) h<1000 1000≤h<1500 1500≤h≤2000
鋼筋直徑(mm) 8~10 10~12 12~16
注;表中鋼筋置于杯口頂部.每邊兩根。
5.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包括雙肢柱)與高杯口基礎的連接),應符合上面第4條插入深度的規(guī)定。杯壁厚度符合表9-21的規(guī)定且符合下列條件時,杯壁和短柱配筋,可按圖9-14的構(gòu)造要求進行設計。
高杯口基礎的杯壁厚度 表9-21
h(mm) t(mm) h(mm) t(mm)
600 ≥250 1000 ≥350
800 ≥300 1400 ≥400
(1)起重機起重量小于或等于75t,軌頂標高小于或等于14m,基本風壓小于0.5kPa的工業(yè)廠房,且基礎短柱的高度不大于5m;
(2)起重機起重量大于75t,基本風壓大于0.5kpa,且符合下列表達式:
E2I2/E1I1≥10 (9-27)
式中 El——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的彈性模景;
I1--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
E2--短柱的鋼筋混凝土彈性模量;
I2——短柱對其截面短軸的慣性矩。
(3)當基礎短柱的高度大于5m,并符合下列表達式:
Δ2/Δl≤1.1 (9—28)
式中 Δl——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高杯口基礎頂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疲?BR> Δ2——單位水平力作用在以短柱底面為固定端的柱頂時,柱頂?shù)乃轿灰啤?BR> (4)高杯口基礎短柱的縱向鋼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在非地震區(qū)及抗震設防烈度低 于9度地區(qū),且滿足本條之1、2、3款的要求時,短柱四角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宜小于20mm,并延伸至基礎底板的鋼筋網(wǎng)亡。短柱長邊的縱向鋼筋,當長邊尺寸小于或等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長邊尺寸大于1000mm時,其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6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且每隔一米左右伸下一根并作150mm的直鉤支承在基礎底部的鋼筋網(wǎng)上,其余鋼筋錨固至基礎底板頂面下l0處。短柱短邊每隔300mm應配置直徑不小于12mm的縱向鋼筋,且每邊的配筋率不少于0.05%短柱的截面面積。短柱中的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時,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