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高考十日談:素質教育與高分共存

字號:

老管高考十日談:素質教育與高分共存
    先談一下今年的高考,今年的高考難度相對去年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考試風格有些轉變,又那么點為著課改做鋪墊的意思。因為按照國家推行課改的目的是進行素質教育,因此雖然同樣是高考,但是強調思維的培養(yǎng)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近幾年高考試題體現(xiàn)考試大綱要求,按照“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則,確立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考查融為一體,全面檢測考生的學科素養(yǎng)。
    對知識的要求:
    連續(xù)多年,尤其是05~09年以來更加層次分明,依次為了解、理解和掌握、靈活和綜合運用三個層次,對各個層次的要求詳細并且越來越趨于明確。隨著課改以來,08、09年高考更多弱化了“了解”,強調了“理解和掌握”、“靈活和綜合運用”方面的掌握,這就是站在“思維”的起點上“立意”比重點加強。就如剛剛結束的語文北京卷,經(jīng)過初步分析,今年語文的平均分數(shù)可能會比晚年低些。因為今年的試題已經(jīng)融入了新課改理念,現(xiàn)實性強了,作文靈活性強了,并且更加注重個人發(fā)揮,強調探究性、語言的實際應用性、結合現(xiàn)實性,如6分的語言應用題:60年大慶,有市民建議,在受閱隊伍中應有搶險救災方陣和維和部隊方陣,在群眾方陣中,應增加外來務工者方陣和志愿者方陣。要求考生選擇一個方陣寫現(xiàn)場解說詞。基礎知識題涉及“國外公司裁員”,選詞填空中,提到了“可再生資源”,這都是近期較為熱門的內容;作文采用流行歌曲《隱形的翅膀》作為引題,即貼近生活的,又有一定的立意。這些都不能直接從課本上獲得的。不僅北京卷如此,各地的試卷都有這么個趨勢。
    雖然大綱中對知識點提到了“了解、理解、掌握”層面的要求,沒有單獨列出靈活和綜合應用這一層次的內容,但是我們通過歷年的高考題,就能摸出其中的脈絡。
    舉個例子,結合實際的題型越來越多,近幾年非典、全國雪災、抗震、包括西藏打砸搶、嫦娥一號上天、籌辦奧運等事件都活躍在歷年的高考當中,大多分布在語文、文綜、理綜(物理)上,尤其是文綜,越來越貼近時事是不爭的事實,理綜多以一種近期國內外科研或科技領域上的成果來作為題引。
    這里說一下近年來的數(shù)學考查的方向,基本上是穩(wěn)中有進,重點把握五大能力: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數(shù)學是一門思維科學,思維能力是數(shù)學學科能力的核心,這是以數(shù)學基礎知識為素材,通過空間想象、定性判斷、歸納抽象、式子表達、運算求解、演繹證明和模式構建等方式,對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數(shù)量關系和數(shù)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判定,來形成和發(fā)展理性的思維。09年的數(shù)學題就
    很多學生關心試卷難度問題,其實這幾年大綱在難度范圍上沒有根本性變化,還是以容易、中等、拔高題組成,總體難度適當,并以中等題為主(3:5:2)。雖然如此,在題目的分析功夫上,必須更加下功夫,從05~今年的試題來看,分析較難,解題較易的題數(shù)有所上升。
    這些題目的根本還是基礎知識點,雖然形式轉變了,但是本質上換湯不換藥,即便如此,也說明了高考的趨勢就是加重思考,弱化死記硬背,整體難度不難,對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只要平時抓好,基本上還是能維持優(yōu)勢的,對相對來說只“學”不“想”勤奮本分的學生來說,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拿老管在深圳中學帶的一個班吧,雖然現(xiàn)在成績還沒出來,但是收到的反饋意見是高考考的非常不錯,無論是答題心態(tài)和做題過程,高考這一關算是輕松的過去了,誰能想到這班學生高三學期初的時候,這些孩子還是年級倒數(shù)呢?這就是老管教會他們思考問題,如何去理解知識點,如何站在出題老師的角度上去看問題,老管任教數(shù)學、英語、理綜三門課程,每天就干兩件事:把學科知識點的道理告訴他們、把這些知識點簡化;鍛煉學生們的思維,不斷引導學生們思考,不管想的對不對,重要的是有想法。
    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是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思想、充分展現(xiàn)他們的特長,站在理解與思維的起點上,素質教育和高分是可以完美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