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免賠責任
小新花了1500元購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由于沒有發(fā)票一直無法上牌。今年9月的某一天,他在駕車途中不慎與另一輛摩托車碰擦后雙雙倒地,導致左手粉碎性骨折。這一來他不僅無法工作,還不得不支付大筆的醫(yī)療費用?!拔页醪焦烙嬃讼?,前前后后的住院經(jīng)費、醫(yī)療費用、交通費等等不會低于5000元,這相當于我一個月的收入?!?BR> 無奈中,小新想到年初的時候購買過一份交通意外傷害保險。他心里盤算著自己的事故也能被承保,于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不料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是小新的駕駛車輛是無牌摩托車,屬于違章駕駛,免賠責任中列明不屬于承保范圍。
這下,小新只能自己為事故埋單了。
不屬于保險責任的均可免賠
在保險合同中,緊跟于保險責任條款后的就是“免賠責任”,其作用一是列舉避免混淆的責任,明確不能承保的項目;二是剔除一部分保險責任,排除道德風險等。
有人會問,如果保險責任沒有明確承保而免責條款中又沒有出現(xiàn),那這樣的情況到底能不能理賠呢?
其實,凡是保險責任中未做規(guī)定的,都屬于除外責任。比如,交通意外險承保被保險人以乘客身份搭乘交通工具時因遭遇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相關責任。而如果出險時,被保險人是自駕游駕駛員,那么顯然不屬于保險責任。像這些各式各樣的情況,保險免賠責任無法全面列舉。所以,保險的承保范圍應以保險責任為主,凡是不在其范圍內(nèi)的,保險公司均可以拒賠。
當然,作為被保險人,對于合同保險責任未提及、免賠責任也未排除的事故可以向保險人盡量爭取一下,畢竟這是保險合同中的漏洞,保險人未盡到明確告知的義務。
二免:免賠金額
吳女士籌劃整整半年終于花了14.8萬元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緊接著,她又花了3000元投保了一系列的商業(yè)車險,其中包括2000多元的車損險。
可惜,才過了一個月,技術比較生疏的吳女士在變道時與另一車相碰,愛車受損。吳女士雖然對愛車受傷很是心疼,但想想既然投保了車損險,自己就無需為修理費頭疼了。在向保險公司報告后,車輛得到了修復,不過,自己卻需要承擔1000多元的修理費。吳女士沒有想明白。
原來,吳女士雖然投保了車損險,卻沒有投?!安挥嬅赓r”,在正式理賠時,免賠金額需要吳女士自己承擔。
免賠金額是保險公司理賠的起線
在不少保險產(chǎn)品中,都會有免賠金額的說明,例如XX家財險免賠金額3000元、商業(yè)三者險全責下免賠金額為20%、或是XX健康保險免賠金額500元等等,這些免賠金額都是被保險人所要自己承擔的部分。在正式理賠時,理賠金額=保險限額內(nèi)損失金額-免賠金額。所以,對于一些可以加保不計免賠的險種,投保人不妨多花些保費,做到出險后100%的理賠。
在上例中,吳女士如果加保車損險的不計免賠,只需要多花300元的保費。
三免:免賠期
對于免賠期,人們都已經(jīng)有所了解。
在健康保險中,免賠期也就是所謂的觀察期,這是對保險公司利益的一種保護,防止被保險人在原本身體狀況不良的情況下投保。一般重疾險、醫(yī)療保險等的觀察期為60天、90天或180天。如果在觀察期內(nèi)發(fā)生保險事故,那么保險公司將會退回保費,但不予以超額賠償。不可忽視,即使是意外保險、人壽保險也會有長短不一的免賠期。
所以,在投保保險產(chǎn)品時,選擇觀察期較短的產(chǎn)品對投保人比較有利,保障更加及時。
小新花了1500元購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由于沒有發(fā)票一直無法上牌。今年9月的某一天,他在駕車途中不慎與另一輛摩托車碰擦后雙雙倒地,導致左手粉碎性骨折。這一來他不僅無法工作,還不得不支付大筆的醫(yī)療費用?!拔页醪焦烙嬃讼?,前前后后的住院經(jīng)費、醫(yī)療費用、交通費等等不會低于5000元,這相當于我一個月的收入?!?BR> 無奈中,小新想到年初的時候購買過一份交通意外傷害保險。他心里盤算著自己的事故也能被承保,于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不料保險公司拒賠,理由是小新的駕駛車輛是無牌摩托車,屬于違章駕駛,免賠責任中列明不屬于承保范圍。
這下,小新只能自己為事故埋單了。
不屬于保險責任的均可免賠
在保險合同中,緊跟于保險責任條款后的就是“免賠責任”,其作用一是列舉避免混淆的責任,明確不能承保的項目;二是剔除一部分保險責任,排除道德風險等。
有人會問,如果保險責任沒有明確承保而免責條款中又沒有出現(xiàn),那這樣的情況到底能不能理賠呢?
其實,凡是保險責任中未做規(guī)定的,都屬于除外責任。比如,交通意外險承保被保險人以乘客身份搭乘交通工具時因遭遇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相關責任。而如果出險時,被保險人是自駕游駕駛員,那么顯然不屬于保險責任。像這些各式各樣的情況,保險免賠責任無法全面列舉。所以,保險的承保范圍應以保險責任為主,凡是不在其范圍內(nèi)的,保險公司均可以拒賠。
當然,作為被保險人,對于合同保險責任未提及、免賠責任也未排除的事故可以向保險人盡量爭取一下,畢竟這是保險合同中的漏洞,保險人未盡到明確告知的義務。
二免:免賠金額
吳女士籌劃整整半年終于花了14.8萬元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緊接著,她又花了3000元投保了一系列的商業(yè)車險,其中包括2000多元的車損險。
可惜,才過了一個月,技術比較生疏的吳女士在變道時與另一車相碰,愛車受損。吳女士雖然對愛車受傷很是心疼,但想想既然投保了車損險,自己就無需為修理費頭疼了。在向保險公司報告后,車輛得到了修復,不過,自己卻需要承擔1000多元的修理費。吳女士沒有想明白。
原來,吳女士雖然投保了車損險,卻沒有投?!安挥嬅赓r”,在正式理賠時,免賠金額需要吳女士自己承擔。
免賠金額是保險公司理賠的起線
在不少保險產(chǎn)品中,都會有免賠金額的說明,例如XX家財險免賠金額3000元、商業(yè)三者險全責下免賠金額為20%、或是XX健康保險免賠金額500元等等,這些免賠金額都是被保險人所要自己承擔的部分。在正式理賠時,理賠金額=保險限額內(nèi)損失金額-免賠金額。所以,對于一些可以加保不計免賠的險種,投保人不妨多花些保費,做到出險后100%的理賠。
在上例中,吳女士如果加保車損險的不計免賠,只需要多花300元的保費。
三免:免賠期
對于免賠期,人們都已經(jīng)有所了解。
在健康保險中,免賠期也就是所謂的觀察期,這是對保險公司利益的一種保護,防止被保險人在原本身體狀況不良的情況下投保。一般重疾險、醫(yī)療保險等的觀察期為60天、90天或180天。如果在觀察期內(nèi)發(fā)生保險事故,那么保險公司將會退回保費,但不予以超額賠償。不可忽視,即使是意外保險、人壽保險也會有長短不一的免賠期。
所以,在投保保險產(chǎn)品時,選擇觀察期較短的產(chǎn)品對投保人比較有利,保障更加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