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溫法
(一)目的:
1.為高熱患者降溫。
2.為患者實施局部消腫,減輕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癥擴散,減輕疼痛。
3.為患者實施頭部降溫,防止腦水腫,并可降低腦細胞的代謝,減少其需氧量,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
(二)實施要點:
1.評估患者:
(1)詢問、了解患者身體狀況。
(2)了解患者局部組織狀態(tài),皮膚情況。
(3)向患者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點:
(1)核對醫(yī)囑,核對患者后,進行環(huán)境準備,關閉門窗,保證室內(nèi)溫度適宜,為患者進行遮擋。
(2)實施冰袋降溫操作要點:取去冰棱角的冰塊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適量裝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 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體溫變化情況。
(3)實施冰帽降溫操作要點: 取去冰棱角的冰塊適量裝入冰帽,放置于患者頭部,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體溫變化情況。
(4)實施冷濕敷降溫操作要點:將敷布按正確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換敷布,并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和體溫變化。
(5)實施溫水/乙醇擦浴降溫操作要點:幫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頭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熱水袋,按正確方法及順序擦浴,擦拭完畢半小時后測量體溫。
3.指導患者:
(1)告知患者物理降溫的目的及有關配合事項。
(2)告知患者在高熱期間保證攝入足夠的水分。
(3)指導患者在高熱期間采取正確的通風散熱方法,避免捂蓋。
(4)告知患者在軟組織扭傷、挫傷48小時內(nèi)禁忌使用熱療。
(三)注意事項:
1.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體溫變化情況。
2.隨時檢查冰袋、冰囊、化學制冷袋有無破損漏水現(xiàn)象,布套潮濕后應當立即更換。冰融化后應當立即更換。
3.觀察患者皮膚狀況,嚴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發(fā)生局部皮膚蒼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時,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凍傷發(fā)生。
4.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區(qū)、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時,應當保護患者耳部,防止發(fā)生凍傷。
(一)目的:
1.為高熱患者降溫。
2.為患者實施局部消腫,減輕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癥擴散,減輕疼痛。
3.為患者實施頭部降溫,防止腦水腫,并可降低腦細胞的代謝,減少其需氧量,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
(二)實施要點:
1.評估患者:
(1)詢問、了解患者身體狀況。
(2)了解患者局部組織狀態(tài),皮膚情況。
(3)向患者解釋,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點:
(1)核對醫(yī)囑,核對患者后,進行環(huán)境準備,關閉門窗,保證室內(nèi)溫度適宜,為患者進行遮擋。
(2)實施冰袋降溫操作要點:取去冰棱角的冰塊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適量裝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 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體溫變化情況。
(3)實施冰帽降溫操作要點: 取去冰棱角的冰塊適量裝入冰帽,放置于患者頭部,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體溫變化情況。
(4)實施冷濕敷降溫操作要點:將敷布按正確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換敷布,并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和體溫變化。
(5)實施溫水/乙醇擦浴降溫操作要點:幫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頭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熱水袋,按正確方法及順序擦浴,擦拭完畢半小時后測量體溫。
3.指導患者:
(1)告知患者物理降溫的目的及有關配合事項。
(2)告知患者在高熱期間保證攝入足夠的水分。
(3)指導患者在高熱期間采取正確的通風散熱方法,避免捂蓋。
(4)告知患者在軟組織扭傷、挫傷48小時內(nèi)禁忌使用熱療。
(三)注意事項:
1.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體溫變化情況。
2.隨時檢查冰袋、冰囊、化學制冷袋有無破損漏水現(xiàn)象,布套潮濕后應當立即更換。冰融化后應當立即更換。
3.觀察患者皮膚狀況,嚴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考試,大網(wǎng)站收集發(fā)生局部皮膚蒼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時,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凍傷發(fā)生。
4.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區(qū)、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時,應當保護患者耳部,防止發(fā)生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