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強化階段:馬哲知識點詳解之第四章(3)

字號:

強化階段:馬哲知識點詳解第四章(三)
    第三節(jié) 真理的屬性和檢驗標準
    一、真理及其客觀性
    1、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一種認識,它不是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本身,而是對它們的正確反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但真理是有客觀性的,因而稱之為“客觀真理”。
    2、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第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3、真理是客觀的,因而真理是沒有階段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標準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
    4、主觀真理論最典型的代表是實用主義真理觀,其基本觀點是“有用就是真理”。它只強調真理的有用性而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實際上,真理的客觀性才是其根本屬性,它的有用性是以客觀性為前提的。如果離開了客觀性僅僅憑有用性來判斷一種認識是否真理,就會把荒謬的東西也說成真理。
    5、在認識過程中,既有真理,又有謬誤。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的統(tǒng)一。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的,真理是對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本來面目的歪曲反映,二者在一定范圍內的對立是絕對的,不能混淆。真理和謬誤又是統(tǒng)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另一方面,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真理向謬誤的轉化主要表現(xiàn)為,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此外把真理性的認識從完整的科學體系中孤立出來,真理也會轉化為謬誤。謬誤向真理的轉化主要表現(xiàn)為,謬誤是正確認識的先導,可以在糾正錯誤、批判謬誤中引出真理性的認識。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具有絕對性,因而稱之為“絕對真理”。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都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每一個真理認識的獲得,都是向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也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2、真理又具有相對性,因而也稱之為“相對真理”。真理的相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從廣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對無限發(fā)展的客觀世界是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確反映,認識有待于擴展。
    3、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它們并非兩種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兩種不同屬性和方面,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
    首先,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lián)結、相互滲透。一方面,相對之中有絕對,任何相對真理中都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另一方面,絕對寓于相對之中,絕對真理通過相對真理表現(xiàn)出來,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其次,相對真理是向絕對真理轉化的,真理是一個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的發(fā)展過程,每一個真理都是這個轉化過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如果割裂兩方面的統(tǒng)一,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真理觀或相對主義真理觀。
    4、把握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統(tǒng)一的原理,對于我們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它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絕對性,所以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又因為它具有相對性,所以我們必須在實踐中豐富它、發(fā)展它。既堅持又發(fā)展,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tài)度。只有堅持才能發(fā)展;只有發(fā)展,才是真正的堅持。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是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的主觀認識。檢驗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實際相符合、相一致。這只停留在主觀認識范圍內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如果不把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就無法判定它是否符合實際。同樣,只停留在客觀實際范圍內也不行,因為客觀事物本身并不回答人們的某種認識是否與它相一致。要檢驗真理就必須把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聯(lián)系起來加以對照。
    其次,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是能把主觀和客觀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因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方面,實踐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它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中包含著主觀的因素。另一方面,實踐雖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但它又超越了主觀認識的范圍,是一種變革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正因為實踐既包含著主觀的因素,又具有客觀性,因而它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2、實踐標準的絕對性、確定性是指: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人們的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此外再沒有別的標準。第二,無限發(fā)展著的實踐對人們的一切認識都作出確定的檢驗,即使是今天的實踐不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的認識,最終將被以后的實踐所證實或駁倒。從這兩方面的意義上說,實踐標準是確定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
    實踐標準的相對性、不確定性是指:第一,實踐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都具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對現(xiàn)有的一切認識都作出確定的檢驗,既不能完全證實也不能完全駁倒當時提出的各種理論。第二,在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上,經(jīng)實踐證實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對的近似的正確性,還需要繼續(xù)接受新的實踐的檢驗。
    四、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各自作用
    1、理性因素的作用 指導作用、解釋作用、預見作用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動力作用、誘導作用、激發(fā)作用
    五、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新
    理論創(chuàng)新對實踐創(chuàng)新起著先導作用
    六、價值
    1、定義 是指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或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
    2、內容 A、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B、客體的屬性和性能
    3、特點 客觀性、主體性
    4、評價 A、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 B、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5、價值和真理的關系 A、客觀性和主體性 B、制約性和目的性 C、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6、結論 在實踐基礎上實現(xiàn)真理與價值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