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孟子
2、班主任通過查閱學生的作業(yè)、學籍卡片等來了解學生的方法屬于( ?。?。
A.書面材料分析法
B.問卷法
C.調查訪問法
D.觀察法
3、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變化的根本( )。
A.目標
B.內容
C.途徑
D.動力
4、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早探討教育學問題的著作是( ?。?。
A.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
B.馬卡連科的《教育詩》
C.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
D.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5、以跑、走、跳、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運動是( ?。?BR> A.田徑
B.體操
C.球類
D.武術
6、學制中關于教育的程度結構方面主要受( ?。?。
A.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
B.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的制約
C.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約
D.本國學制的歷史和國外學制經驗的制約
7、從本質上說,教學過程是( ?。?。
A.一般認識過程
B.理性認識過程
C.特殊認識過程
D.感性認識過程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理教育
B.榜樣示范
C.實際鍛煉
D.品德評價
9、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 ?。?BR> A.群眾性活動
B.小組活動
C.個人活動
D.集體活動
10、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BR> A.提高國民學歷水平
B.提高國民素質
C.提高國民創(chuàng)造力
D.提高國民體質
11、在“三結合”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BR> A.家庭教育
B.學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會教育
12、提出“在集體中通過集體進行教育”的平行影響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凱洛夫
B.杜威
C.馬卡連科
D.赫爾巴特
(共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我們在制定教育目的時,既要考慮社會需要,又要考慮人的自身發(fā)展需要。
14、知識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試述推進素質教育的意義。
16、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7、德育過程有哪些基本規(guī)律?
本題滿分15分。
18、現在強調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有人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是起個輔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請根據某一教學規(guī)律對此看法加以分析。
共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9、氣質類型在社會評價上( ?。?。
A.有好壞之分
B.無好壞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壞的
20、同一班的學生,聽同一節(jié)課,每人對講課內容的理解不盡相同,這是因為人的心理具有( ?。?。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社會性
D.自發(fā)性
21、人的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源泉是( ?。?BR> A.認知
B.需要
C.客觀現實
D.個性
22、一般來說,有利于解決問題的動機強度是( ?。?。
A.強烈
B.較弱
C.微弱
D.中等
23、心理咨詢遵循的理論體系屬于( ?。?。
A.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
B.自然科學的領域
C.心理科學的范疇
D.哲學領域
24、有一位先哲說過:“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闭f明人格具有( )。
A.穩(wěn)定性
B.獨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5、人們看書時,用紅筆畫出重點,便于重新閱讀,是利用知覺的哪種特性?( ?。?BR> A.選擇性
B.整體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下列哪個選項不屬于知覺的基本屬性?( ?。?BR> A.知覺的選擇性
B.知覺的規(guī)律性
C.知覺的理解性
D.知覺的恒常性
27、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句話說明人格具有( )。
A.穩(wěn)定性
B.獨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8、下列誰的理論是人格的類型理論?( )
A.艾森克的特質理論
B.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
C.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D.霍蘭德的人格理論
29、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A.練習
B.感知
C.活動
D.思維
30、 “心有余悸”是描寫人在恐懼中的( ?。?。
A.心境狀態(tài)
B.應激狀態(tài)
C.激情狀態(tài)
D.熱情狀態(tài)
共2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yōu)劣之分。
32、考試焦慮的危害是降低學習效率和影響考試成績。
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簡述智力技能的特點和形成階段。
34、簡要說明意志與認識過程的關系。
35、思維的基本過程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分別是什么?
本題滿分15分。
36、聯(lián)系實際分析如何教會學生調節(jié)與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