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六六(BHC)、滴滴涕(DDT)為代表的有機氯農(nóng)藥是我國最早大規(guī)模使用的農(nóng)藥,因其有累積性、不易降解,我國在1983年已禁止使用,但目前在許多藥材中仍可檢出,直接影響了中藥的出口。菊花是一味常用中藥,本文收集了從4月至11月不同生長期菊花的栽培品,采用氣相色譜法分析其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量,并探討了累積規(guī)律,為降低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尋找途徑。
1 實驗材料
1.1 儀器裝置 HP4890D氣相色譜儀(63Ni電子捕獲檢測器),KQ-500型超聲波清洗器,ZFQ-85A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K-D濃縮器及其他必備實驗裝置及器皿。
1.2 試劑 農(nóng)藥標準品: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購自美國 Chemservice Co., 純度>99.9%); 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均為色譜純(美國Tedia Company);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2 實驗方法
2.1 色譜條件 HP-5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53mm×2.65μm);進樣口溫度230℃;檢測器溫度28℃;柱升溫程序:初始180℃,7℃·min-1升到230℃,保持 10min,5℃·min-1升到250℃,保持20min;衰減0;量程3;進樣量1μl;外標法定量。
2.2 標準曲線的繪制 分別精密稱取α-BHC,β-BHC,γ-BHC,δ-BHC和 PP'-DDE, PP'-DDD, OP'-DDT,PP'-DDT各10.0mg于10ml容量瓶中,用正已烷稀釋到10ml,制成標準貯備液。將此標準貯備液分別稀釋100倍,取此中間液配成每1ml含a-BHC 0.1μg,β-BHC 0.5μg, γ-BHC 0.1μg, δ-BHC 0.2μg, PP'-DDE0.5μg,PP'-DDD1.5μg, OP'DDT1.0μg, PP'-DDT1.5μg的混合標準溶液,用正己烷稀釋至一系列濃度,各取1μL進樣,依2.1色譜條件計算回歸方程。并將各標準貯備液稀釋成不同濃度,以5倍噪聲作為方法測定最低檢出量,以2g樣品取樣計算最低檢出濃度。
2.3 樣品的制備和測定
菊花樣品采自江蘇鹽城某藥材種植場,經(jīng)本校王永珍教授定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在生長期從4月~11月用多點采樣法每月在不同點各采集植株1次。采得后分別取根、葉、花,于60℃干燥4h,粉碎。精密稱取樣品2.0g,置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過夜,精密加丙酮40ml,稱重,超聲處理30min, 放冷,用丙酮補足重量損失。加氯化鈉約6g,并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 超聲處理15min, 用二氯甲烷補足重量損失, 靜置分層。將有機相轉(zhuǎn)入裝有約4g無水硫酸鈉的100ml具塞錐形瓶中, 放置4h。精密量取35ml, 于40℃水浴減壓濃縮至近干,加正己烷約10ml,充分振蕩,再于40℃水浴減壓濃縮至近干,如此重復(fù)l一2次,使二氯甲烷及丙酮除盡。用正已烷溶解并轉(zhuǎn)移至10mL具塞刻度離心管中, 精密加正己烷到5ml。小心加入濃硫酸lmL,振搖1min,離心10min(3000 r·min-1)。用移液管精密移取上清液2ml置K-D瓶中,40℃下將溶液濃縮至適量,再稀釋至1ml, 取1μl進樣。每份樣品重復(fù)2次。
3 結(jié)果
3.1 精密度試驗
3.1.1 儀器精密度 精密吸取稀釋的標準品溶液1vl, 重復(fù)進樣5次,計算各農(nóng)藥的RSD值。
3.1.2 方法精密度 準確稱取8月份采集的菊花葉樣品5份,按2.3項下制備樣品,按2.1條件測定, 計算各農(nóng)藥的RSD值。
3.2 加樣回收率試驗
稱取8月份采集的菊花葉樣品6份,加入2個添加水平的混合標準品溶液,按2.3項下操作測定,所得結(jié)果扣除8月份菊花葉樣品中各農(nóng)藥平均殘留量,計算回收率。根據(jù)有關(guān)規(guī)定,農(nóng)藥殘留檢測方法的回收率大于80%即可,當農(nóng)藥殘留量在10-100ng/g-1時,允許的RSD為±50%,故本實驗的準確度符合要求。
3.3 樣品檢測結(jié)果
4 討論
4.1 《中國藥典》規(guī)定,菊花在9~11月花盛開時采收,本產(chǎn)區(qū)花11月盛開,故選擇11月取樣。實驗研究表明,4月~11月,菊花根、葉中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量呈逐月增高趨勢,說明菊花中有機氯農(nóng)藥污染的途徑多與從土壤中吸收、蓄積有關(guān)。不同器官殘留量為葉略大于花,遠大于根,這可能由于有機氯農(nóng)藥多為脂溶性成分,而菊花葉、花中含大量揮發(fā)油,易蓄積造成。
4.2 4月份采集的菊花根、葉中已有相當量的BHC,DDT, 以后每月殘留量增長幅度遠小于此。這是因為產(chǎn)地菊花多用分根繁殖,老根已有一定量的農(nóng)藥殘留。因此,選擇無污染的種苗是降低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的關(guān)鍵。
4.3 《中國藥典》2000年版對甘草、黃芪的總BHC,總DDT提出了限量要求,均不得過千萬分之二(200ng/g-1),參照此標準,本實驗所測農(nóng)藥殘留均符合《中國藥典》要求。
1 實驗材料
1.1 儀器裝置 HP4890D氣相色譜儀(63Ni電子捕獲檢測器),KQ-500型超聲波清洗器,ZFQ-85A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K-D濃縮器及其他必備實驗裝置及器皿。
1.2 試劑 農(nóng)藥標準品:α-BHC,β-BHC,γ-BHC,δ-BHC,PP'-DDE,PP'-DDD,OP'-DDT,PP'-DDT(購自美國 Chemservice Co., 純度>99.9%); 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均為色譜純(美國Tedia Company);其他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2 實驗方法
2.1 色譜條件 HP-5彈性石英毛細管柱(30m×0.53mm×2.65μm);進樣口溫度230℃;檢測器溫度28℃;柱升溫程序:初始180℃,7℃·min-1升到230℃,保持 10min,5℃·min-1升到250℃,保持20min;衰減0;量程3;進樣量1μl;外標法定量。
2.2 標準曲線的繪制 分別精密稱取α-BHC,β-BHC,γ-BHC,δ-BHC和 PP'-DDE, PP'-DDD, OP'-DDT,PP'-DDT各10.0mg于10ml容量瓶中,用正已烷稀釋到10ml,制成標準貯備液。將此標準貯備液分別稀釋100倍,取此中間液配成每1ml含a-BHC 0.1μg,β-BHC 0.5μg, γ-BHC 0.1μg, δ-BHC 0.2μg, PP'-DDE0.5μg,PP'-DDD1.5μg, OP'DDT1.0μg, PP'-DDT1.5μg的混合標準溶液,用正己烷稀釋至一系列濃度,各取1μL進樣,依2.1色譜條件計算回歸方程。并將各標準貯備液稀釋成不同濃度,以5倍噪聲作為方法測定最低檢出量,以2g樣品取樣計算最低檢出濃度。
2.3 樣品的制備和測定
菊花樣品采自江蘇鹽城某藥材種植場,經(jīng)本校王永珍教授定為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在生長期從4月~11月用多點采樣法每月在不同點各采集植株1次。采得后分別取根、葉、花,于60℃干燥4h,粉碎。精密稱取樣品2.0g,置100ml具塞錐形瓶中,加水20ml浸泡過夜,精密加丙酮40ml,稱重,超聲處理30min, 放冷,用丙酮補足重量損失。加氯化鈉約6g,并精密加二氯甲烷30ml, 超聲處理15min, 用二氯甲烷補足重量損失, 靜置分層。將有機相轉(zhuǎn)入裝有約4g無水硫酸鈉的100ml具塞錐形瓶中, 放置4h。精密量取35ml, 于40℃水浴減壓濃縮至近干,加正己烷約10ml,充分振蕩,再于40℃水浴減壓濃縮至近干,如此重復(fù)l一2次,使二氯甲烷及丙酮除盡。用正已烷溶解并轉(zhuǎn)移至10mL具塞刻度離心管中, 精密加正己烷到5ml。小心加入濃硫酸lmL,振搖1min,離心10min(3000 r·min-1)。用移液管精密移取上清液2ml置K-D瓶中,40℃下將溶液濃縮至適量,再稀釋至1ml, 取1μl進樣。每份樣品重復(fù)2次。
3 結(jié)果
3.1 精密度試驗
3.1.1 儀器精密度 精密吸取稀釋的標準品溶液1vl, 重復(fù)進樣5次,計算各農(nóng)藥的RSD值。
3.1.2 方法精密度 準確稱取8月份采集的菊花葉樣品5份,按2.3項下制備樣品,按2.1條件測定, 計算各農(nóng)藥的RSD值。
3.2 加樣回收率試驗
稱取8月份采集的菊花葉樣品6份,加入2個添加水平的混合標準品溶液,按2.3項下操作測定,所得結(jié)果扣除8月份菊花葉樣品中各農(nóng)藥平均殘留量,計算回收率。根據(jù)有關(guān)規(guī)定,農(nóng)藥殘留檢測方法的回收率大于80%即可,當農(nóng)藥殘留量在10-100ng/g-1時,允許的RSD為±50%,故本實驗的準確度符合要求。
3.3 樣品檢測結(jié)果
4 討論
4.1 《中國藥典》規(guī)定,菊花在9~11月花盛開時采收,本產(chǎn)區(qū)花11月盛開,故選擇11月取樣。實驗研究表明,4月~11月,菊花根、葉中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量呈逐月增高趨勢,說明菊花中有機氯農(nóng)藥污染的途徑多與從土壤中吸收、蓄積有關(guān)。不同器官殘留量為葉略大于花,遠大于根,這可能由于有機氯農(nóng)藥多為脂溶性成分,而菊花葉、花中含大量揮發(fā)油,易蓄積造成。
4.2 4月份采集的菊花根、葉中已有相當量的BHC,DDT, 以后每月殘留量增長幅度遠小于此。這是因為產(chǎn)地菊花多用分根繁殖,老根已有一定量的農(nóng)藥殘留。因此,選擇無污染的種苗是降低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的關(guān)鍵。
4.3 《中國藥典》2000年版對甘草、黃芪的總BHC,總DDT提出了限量要求,均不得過千萬分之二(200ng/g-1),參照此標準,本實驗所測農(nóng)藥殘留均符合《中國藥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