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MBA論壇毛蘊詩簡介
簡介:
毛蘊詩教授,博士生導師
經濟學博士,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現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企業(yè)管理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企業(yè)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協會經濟預測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管理科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學術研究》、臺灣《中山管理評論》等多家雜志編委,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暨南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兼職教授,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用友軟件(600588,股吧)公司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常委。
毛蘊詩教授于1962年考入成都大學數學系,1967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大學數學系。1978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工業(yè)經濟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1993年獲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博士。1983回國后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任教,于1986、1989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2年調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毛蘊詩教授于1993年以來,作為學科帶頭人先后主持申報了中山大學企業(yè)管理博士點、國際企業(yè)管理廣東省重點學科、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山大學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中山大學企業(yè)管理全國重點學科。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并作為指導教師培養(yǎng)出中山大學第一個經濟學博士和第一個管理學博士。為MBA研究生、博士生開設課程有:(1).管理經濟學 (2).市場結構分析與預測 (3).國際企業(yè)管理研究專題 (4)企業(yè)理論與企業(yè)環(huán)境
毛蘊詩教授主要致力于企業(yè)國際化經營、企業(yè)集團、市場結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獨立完成和主持承擔了二十多項、省級、國際合作項目以及橫向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華日本跨國公司生產與籌供系統(tǒng)及其啟示”(2006)、“跨國公司在華策略與中國企業(yè)的應對措施”,(2002-2004),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歐盟國家與中國企業(yè)關系研究與政策建議”(1999),德國科學聯合會(DFG)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德國企業(yè)對華投資研究”(1998),日本文部省國際合作項目“日本對華投資研究”(1995-1997)等。
毛蘊詩教授曾多次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臺灣、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學邀請和基金會資助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和講學,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福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英國 CRANFIELD 大學、倫敦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德國紐倫堡大學企業(yè)管理研究所(德國科學聯合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 ,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京都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神戶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吉備大學、一橋大學(講座教授)、加拿大哥侖比亞大學(中加文化合作項目基金)、多倫多大學(中加文化合作項目基金)、臺灣中山大學(任榮譽訪問教授)、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等。并且訪問、考察國外和臺灣地區(qū)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德國殼牌石油公司總部、德國西門子公司醫(yī)療器械分部、德國沃以特 ( VOIT) 公司、荷蘭 DHL 重型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比利時斯特勞啤酒公司、英國帕金斯 (PERKINS) 發(fā)動機公司、日本三菱商事、日本松下電器、日本三洋電機、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神戶造船廠、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公司、日本日新制作所、日本三菱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廣島制作所、日本三九制藥株式會社、日本DENSO 株式會社、臺灣中國鋼鐵公司、臺灣臺南科技園區(qū)、奇美電子、阿托科技等。
毛蘊詩教授主持召開“跨國公司在中國 —— 競爭與合作”(2004)、“中歐企業(yè)關系”國際會議(1997)、 “中日管理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1995)等 國際學術會議,及“成長中的中國企業(yè)”(2002)、“面向 21 世紀的企業(yè)與市場”(2000)等國內學術會議并作主題發(fā)言。 1991年毛蘊詩教授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歷年出版的代表性專著包括《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2007)、《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策略》 (2005)、《全球公司重構——案例研究與中國企業(yè)戰(zhàn)略重組》(2004)、《國際化環(huán)境與跨國經營》(2004)、《成長中的中國企業(yè)》(2003)、《企業(yè)集團:擴展動因、模式與案例》(2000) 、《跨國公司戰(zhàn)略競爭與國際直接投資》(1997)等。主編《 跨國公司 VS中國企業(yè)研究叢書 》(2005)等叢書 6 套,譯著有《管理學原理》(第三版及第五版,Robbins, Stephen P and De Cenzo, David A.)等,迄今在各類核心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
簡介:
毛蘊詩教授,博士生導師
經濟學博士,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現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企業(yè)管理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企業(yè)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協會經濟預測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管理科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學術研究》、臺灣《中山管理評論》等多家雜志編委,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暨南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兼職教授,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用友軟件(600588,股吧)公司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常委。
毛蘊詩教授于1962年考入成都大學數學系,1967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大學數學系。1978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工業(yè)經濟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1993年獲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博士。1983回國后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任教,于1986、1989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2年調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毛蘊詩教授于1993年以來,作為學科帶頭人先后主持申報了中山大學企業(yè)管理博士點、國際企業(yè)管理廣東省重點學科、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山大學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中山大學企業(yè)管理全國重點學科。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并作為指導教師培養(yǎng)出中山大學第一個經濟學博士和第一個管理學博士。為MBA研究生、博士生開設課程有:(1).管理經濟學 (2).市場結構分析與預測 (3).國際企業(yè)管理研究專題 (4)企業(yè)理論與企業(yè)環(huán)境
毛蘊詩教授主要致力于企業(yè)國際化經營、企業(yè)集團、市場結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獨立完成和主持承擔了二十多項、省級、國際合作項目以及橫向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華日本跨國公司生產與籌供系統(tǒng)及其啟示”(2006)、“跨國公司在華策略與中國企業(yè)的應對措施”,(2002-2004),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歐盟國家與中國企業(yè)關系研究與政策建議”(1999),德國科學聯合會(DFG)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德國企業(yè)對華投資研究”(1998),日本文部省國際合作項目“日本對華投資研究”(1995-1997)等。
毛蘊詩教授曾多次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臺灣、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學邀請和基金會資助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和講學,包括美國密西根大學(福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英國 CRANFIELD 大學、倫敦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德國紐倫堡大學企業(yè)管理研究所(德國科學聯合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 ,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京都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神戶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吉備大學、一橋大學(講座教授)、加拿大哥侖比亞大學(中加文化合作項目基金)、多倫多大學(中加文化合作項目基金)、臺灣中山大學(任榮譽訪問教授)、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等。并且訪問、考察國外和臺灣地區(qū)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福特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德國殼牌石油公司總部、德國西門子公司醫(yī)療器械分部、德國沃以特 ( VOIT) 公司、荷蘭 DHL 重型汽車公司比利時分公司、比利時斯特勞啤酒公司、英國帕金斯 (PERKINS) 發(fā)動機公司、日本三菱商事、日本松下電器、日本三洋電機、日本京瓷公司、日本神戶造船廠、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公司、日本日新制作所、日本三菱重工業(yè)株式會社廣島制作所、日本三九制藥株式會社、日本DENSO 株式會社、臺灣中國鋼鐵公司、臺灣臺南科技園區(qū)、奇美電子、阿托科技等。
毛蘊詩教授主持召開“跨國公司在中國 —— 競爭與合作”(2004)、“中歐企業(yè)關系”國際會議(1997)、 “中日管理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1995)等 國際學術會議,及“成長中的中國企業(yè)”(2002)、“面向 21 世紀的企業(yè)與市場”(2000)等國內學術會議并作主題發(fā)言。 1991年毛蘊詩教授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歷年出版的代表性專著包括《公司經濟學前沿專題》(2007)、《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策略》 (2005)、《全球公司重構——案例研究與中國企業(yè)戰(zhàn)略重組》(2004)、《國際化環(huán)境與跨國經營》(2004)、《成長中的中國企業(yè)》(2003)、《企業(yè)集團:擴展動因、模式與案例》(2000) 、《跨國公司戰(zhàn)略競爭與國際直接投資》(1997)等。主編《 跨國公司 VS中國企業(yè)研究叢書 》(2005)等叢書 6 套,譯著有《管理學原理》(第三版及第五版,Robbins, Stephen P and De Cenzo, David A.)等,迄今在各類核心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 100 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