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FL聽力高分備考策略(2)

字號:

與泛聽的自由隨意截然不同,精聽(所用的材料為歷年的TOEFL真題)是正規(guī)而緊張的。這種特點首先體現(xiàn)在時間的安排上:由于考試是在早上9點左右,我就把精聽放在這個時段,以使自己的耳朵在這一時段內進入一種相當警覺的狀態(tài)。這主要是因為我習慣于上午懶懶散散翻些閑書,很難在那時保持警醒,因而唯恐自己考試的時候還是處于半清醒狀態(tài),所以不得不強迫自己過了一段痛苦的日子。其實兩個星期過后,我的精神狀態(tài)便調整好了。
    聽力考試時最忌走神,可是要在半小時內持續(xù)地集中注意力談何容易!這就需要用堅強的意志力來約束自己,平時多注意這方面的鍛煉。在做前兩三套聽力題的時候,我都因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而在中途停放磁帶。在這之后為了克服這種困難,我堅持按照磁帶做完每一套題的聽力部分,哪怕錯得很多也不愿讓自己養(yǎng)成這種停放磁帶的習慣,而是在每次做題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拉伸自己的耐力,增強自己的注意力,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每次這樣聽完都感覺很累。
    可是,這個過程給予我的獎賞遠遠大于辛苦,從開始這樣練習到參加TOEFL考試,我能明顯地感覺到進步,這種進步不僅表現(xiàn)在保持警覺注意力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還表現(xiàn)在做題的效果上,等到我能夠較輕松地做完一套題的聽力部分之后,我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一次不休息地連做兩套題。我是這樣想的:為了能輕松地考好試,就要用超越這門考試的難度來要求自己,為此,我還聽了一些比TOEFL語速快、內容長的材料,特別是長的段落。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想通過這種集中的訓練為培養(yǎng)英語實力打下基礎。
    精聽所用的材料是TOEFL考試的真題,按時間順序,先攻克最古老的,把新題留到最后用,每聽完一套題以后,我先是對照標準答案,把錯題標出來,然后重新做到第三遍時才去看文字答案。從錯題中能學到很多東西(因為題本身很怪的錯誤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在分析錯誤原因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經常因為對題意的理解錯誤而出錯,還有很多時候是因為對一些單詞很陌生,從而在這些方面加強了練習。
    要輕松地對付TOEFL聽力,必須把自己的聽力水平從聽懂字句的層次提高到獲取信息量的層次上。在聽的過程中,不要竭力去弄懂每一個單詞是什么意思,更不能一邊聽一邊翻譯。在剛開始練聽力的時候,這是很難做到的,有一個辦法就是經常去聽你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你的重點就會放在它的內容上了,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尤其適用于長的對話和段落。
    要及時根據(jù)語速調整所聽材料,開始時慢一點的沒關系,但不能一直停留于此階段,可以逐漸地加快速度。以前,TOEFL的語速讓我受不了,特別是新題的速度。然而經過一段艱苦的充滿了挫折感的自我訓練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適應快的速度,反而是慢悠悠的速度讓我受不了了。
    培養(yǎng)對英語的興趣也很重要。我有一個同學,她認為英語真是難聽之極以至于考試中也耐不下性子去聽。她常開玩笑說她的“嘔啞嘲哳難為聽”是我的“如聽仙樂耳暫明”,其實我以前也很不喜歡聽英語的,只不過是后來慢慢地培養(yǎng)出了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為造成的。沒準備考TOEFL以前,因為我喜歡詩歌,便找了一些英文的詩歌朗誦來聽,英語的詩歌是非常好聽的,它充分展示了這門語言的音韻之美:聲音飽滿柔和,音調圓美流暢,難怪英語國家的人取名字重視的是好聽與否,而不是含義之美。對于英語,愛聽了自然會常聽,常聽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平時的準備固然非常重要,考試那天的狀態(tài)亦不容忽視。否則,你的心血將功虧一簣。我是2000年8月參加的托福考試。那天考試的時候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前一天晚上在借住的宿舍里和蚊子斗爭到半夜且不說,臨上考場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忘了帶鉛筆,、一看表,還有20來分鐘考試就開始了,于是急忙去找小賣鋪,小賣鋪都還沒有開門,不得已,我只好跑回住的地方取。等我迸考場的時候,再過幾分鐘考試就要開始了,坐下來,連喘口氣的工夫都沒有,因此,寫作文的時候,我好像還游離在考試的狀態(tài)之外。
    我一邊寫作文,一邊平息自己的內心,只是這時已經有些遲了。我的作文寫得很不好,整篇文章思想相當混亂,恰好是我當時精神狀態(tài)的寫照。更可惜的是,我還把幾個本不該錯的單詞寫錯了,當時寫的時候已經感覺寫錯了,但無論如何也想不起正確的拼寫方法。勉勉強強寫完作文,時間就到了。帶有一點夸張的悲壯,我一邊看著監(jiān)考老師收走了我的作文,一邊在心里告誡自己,不能因為這個不好的開頭影響了全盤,相反,我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完成下面的卷子,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了,盡力把握好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這里,我的心奇跡般地平靜了下來,大腦也變得清醒而警覺,于是,我開始去聽聽力的提示,提示的內容早就知道了,但我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注意力,以使自己的耳朵開始進入聽的狀態(tài)。當然,我沒有認真聽它,不然的話,真正開始做題的時候就會覺得累了。當試題開始時,我的大腦和聽覺就進入了一種活躍清醒的良好狀態(tài)。在聽小對話時,我一般不看選項,我試了很多次,發(fā)現(xiàn)看選項并沒有很好的提示效果,反而把人弄得慌慌張張的,畢竟題與題的間隔時間太短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具體做法還要看不同人的情況而定)。但是對長對話與段子的選項我會先看,掃一眼選項最起碼能知道某個對話與段子的大致內容,聽的時候心里有點準備。
    每個人所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但對于我來說,能夠在這次TOEFL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是靠了腳踏實地、有條有理的準備,這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耐心與努力,如何能促使自己積極地付出努力呢?我的辦法是:目標定高一些,相比之下,一個較為高遠的目標更能予人以動力,這就像跳遠,你目光落的所在越遠,你跳得就越遠。在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現(xiàn)象,那就是我每次取得的成績總是比我所定下的目標少一點,無論這個目標是高是低。
    所以我索性給自己定下的要求——滿分,這樣我就會加倍努力。這種激勵自己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不過,你得首先讓自己明白這只是一種手段,不一定是最后的結果。否則的話,你將會陷入挫折感之中不能自拔。目光放遠點,這才是我想對廣大托友們說的話。目光要超越TOEFL考試的結果,畢竟GRE、TOEFL之類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分數(shù),而是為它們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在我們生命中的沉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