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
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于公元223年,歷的黃鶴樓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詩碑廊、古肆商業(yè)街組成。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武漢政府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高大雄偉、金碧輝煌,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
武漢長江大橋雄踞于黃鶴樓前,與它隔長江相望的則是高24層的晴川飯店和龜山上的電視塔,這組建筑交相輝映,使江城大為增色。
交通:旅游一號線、64路、36路、12路、49路、15路及各路經(jīng)長江大橋的公交車均能抵達。
門票:50元
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于公元223年,歷的黃鶴樓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詩碑廊、古肆商業(yè)街組成。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武漢政府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高大雄偉、金碧輝煌,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
武漢長江大橋雄踞于黃鶴樓前,與它隔長江相望的則是高24層的晴川飯店和龜山上的電視塔,這組建筑交相輝映,使江城大為增色。
交通:旅游一號線、64路、36路、12路、49路、15路及各路經(jīng)長江大橋的公交車均能抵達。
門票: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