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旅游景點:德豐寺

字號:

德豐寺位于姚安縣城南大街,寺院東西長61·4米,南北長85·6米,占地面積5215.75平方米,是目前楚雄州境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近年來,古城姚安建立了博物館,以德豐寺為館址,被辟為展室的庭院廂房,與宏偉壯觀的正殿一起,顯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德豐寺建于明永樂十七年(1419)。寺院由前堂、二堂、正殿及兩廂兩耳三重堂建筑組成。正殿面寬5間,進深4間,單據歇山頂,其梁柱結構主要采用構架式結構法,全由木料架疊而成,無半點釘楔痕跡。這種獨特的工藝,是以木架為骨干,下面立柱,上面為立方檁子構成的骨架,承載屋頂的全部重量。這種結構的建筑,墻壁并沒起到支撐重量的作用,僅僅是間隔內外,防御風雨侵襲而已。正殿的頭拱結構美觀,聳然懸于立柱和橫柱的交接處,既加遠出檐,美觀大方,又能增加梁柱的承受力,把美觀與實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正殿大門由18扇木雕門組成,所動雕山水、人物,干姿百態(tài),形象生動,為古代木雕藝術之佳作。
    在德豐寺正殿,有明代鑄造的金身釋迦牟尼佛像一尊,高約兩米。殿內還保存陳列了一些珍貴文物,如1957年從興寶寺遷入的元代木雕佛像,以及清代銅鑄高明映臥像。銅臥像是清初土官高明映自鑄于康熙年間的一件稀世珍寶,用紅銅澆鑄,長170厘米、重200公斤,與真人體形無異。高明映不但是一位頗有政聲的土官,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學者,他所鑄的臥像,以葫蘆作枕頭,形態(tài)安詳,工藝精致。葫蘆枕和半曲半伸的右膝上刻有銘文,分別為: "有酒不醉,醉其太和;有飯不飽,飽德潛呵,眉上不掛一絲絲愁惱,心中無半點煩囂,只有一味的黑甜,睡到天荒地老"、"屈子曰:眾人皆醉我獨醒,夫夫人也反是,不中山之酒,醉則千千日。不靡于王事,不勞困其肌骨,胸中貯有煙霞,一睡乃逾三萬六干日。"銘文反映了這位在亂世中懷才不遇退隱山林的學者的晚年情懷。殿前排列的一對大理石獅,刀法簡練剛勁,色調古樸渾厚,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所贈高明映之物。寺內還保存著大理國時期的《興寶寺德化銘》和《嵇肅靈峰明帝記》碑,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明代思想家李蟄在任姚安府知府時,曾在德豐寺開設書院,收徒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