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旅游景點:衡山縣

字號:

衡山縣巾紫峰,觀湘洲,康王廟,是縣內(nèi)主要旅游地。巾紫峰有毛澤建烈士墓;觀湘洲自然風(fēng)光奇秀;康王廟是*時期"中共衡山地方工作委員會"舊址。均已向游人開放。
     衡山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游,因南岳衡山得名。地處東經(jīng)112o27'-112o57',北緯26o58'- 27o28',之間,北界湘潭、湘鄉(xiāng),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huán)繞南岳區(qū)。南北縱長54.5公里,東西橫跨48公里,總面積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
    縣境地形內(nèi)高外低,將祝融峰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全縣山地約占11.4%,丘陵約 占42.3%,崗地約占24.8%,平原約占21.5%。
    衡山縣境內(nèi)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dá)444.8公里。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公里;二級支流17條186.2公里;三級支流8條78.9公里;溪流3條26.1公里。
    衡山縣地處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以其秀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富饒的物產(chǎn)聞名天下,贏得了“五岳獨秀”、“文明奧區(qū)”的美稱。衡山有著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其地屬長沙郡,到晉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始稱衡山縣。唐屬衡州,宋屬潭州,元屬潭州路,明清時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新中國成立后,五十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岳區(qū)。 1966年將湘江以東地區(qū)析出,建衡東縣。1984年地市合并時,劃出南岳區(qū)直屬衡陽市管轄?,F(xiàn)在的衡山總面積934平方公里,轄18個鄉(xiāng)鎮(zhèn)、40萬人口??h境交通便利,107國道縱橫南北、湘江大橋?qū)⒕V鐵路、京珠高速公路與縣內(nèi)交通相連。衡山的自然風(fēng)光絢麗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園、觀湘州江心島、九觀橋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區(qū)讓您飽覽山河秀美、巾紫杜鵑、觀湘夕照更讓您心曠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衡山縣雖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潤,得南岳名山之靈氣,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區(qū),旅游觀光勝地。虞舜南巡,曾會諸侯于此,舉祭望之禮;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簡指點,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臺,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歷衡山,亦存西臺古跡。漢晉以后,道佛共榮,高僧、仙道在此參禪授法,名著東瀛、南洋。歷代名流學(xué)者會集于此,流連忘返。李白、杜甫、攬勝抒懷,唱絕衡山;韓愈禱岳開云,佑福衡山;朱熹、張栻講學(xué)論經(jīng),點化衡山;王夫之著書立說,舉旗抗清,振奮衡山。
    衡山縣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偉統(tǒng),是革命老區(qū)?!拔逅摹睍r期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時期的湖南農(nóng)*動、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武裝*、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武裝斗爭的支前工作,組成了一幅幅衡山人民的革命歷史畫卷。近百年來,衡山一批批優(yōu)秀兒女投身于歷史的滾滾洪流,進(jìn)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驅(qū)劉揆一、劉道一,農(nóng)運領(lǐng)袖劉東軒、謝懷德,紅軍將領(lǐng)李實行、鐵道游擊隊政委文立正......他們是民族精英,中華瑰寶,更是衡山人民的驕傲。毛澤建烈士陵園、康王廟和湖南農(nóng)*動紀(jì)念館、岳北農(nóng)工會舊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紀(jì)念館址亦讓人感嘆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