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練習題----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2)

字號:

11、 相關系數為零時,表明兩個變量間( )。
    A.無相關關系
    B.無直線相干關系
    C.無曲線相關關系
    D.中度相關關系
    12、 相關系數的絕對值為1時,表明兩個變量間存在著( )。
    A.正相關關系
    B.負相關關系
    C.完全線性相關關系
    D.不完全線性相關關系
    13、 兩個變量間的線性相關關系愈不密切,相關系數r值就愈接近( )。
    A.-1
    B.+1
    C.0
    D.-1或+1
    14、 相關系數的值越接近-1,表明兩個變量間( )。
    A.正線性相關關系越弱
    B.負線性相關關系越強
    C.線性相關關系越弱
    D. 線性相關關系越強
    15、 研究一個隨機變量與一個(或幾個)可控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的統計方法稱為( )。
    A.一元回歸分析
    B.多元回歸分析
    C.列聯分析
    D.回歸分析
    16、 根據回歸方程y=a+bx( )。
    A.只能由變量x去預測變量y
    B.只能由變量y去預測變量x
    C.可以由變量x去預測變量y,也可以由變量y去預測變量x
    D.能否相互預測,取決于變量x和變量y之間的因果關系
    二、多選題:
    17、 相關關系與函數關系的區(qū)別( )。
    A.函數關系反映的是確定性的數量關系
    B.相關關系表達的是現象間的非確定性的數量關系
    C.相關關系表現為變量間不完全確定的依賴關系
    D.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其實是隨機變量或至少其中有一個是隨機變量。
    E.相關關系的變量之間的關系不能精確地用函數表示。
    18、 下列各組變量的關系屬于相關關系的有( )。
    A.家庭收入與支出
    B.人口數與消費品的需求量
    C.人的身高與體重
    D.播種面積與糧食產量
    E.在價格一定的條件下,銷售量與銷售額之間的關系
    19、 相關關系的主要特點有( )。
    A.現象間確實存在著數量上的依存關系
    B.現象間的數量依存關系數值是不確定的
    C. 現象間的數量依存關系數值是確定的
    D.相關關系和函數關系是客觀現象之間的數量聯系的兩種類型
    E.相關關系是函數關系的一種
    20、 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區(qū)別是( )。
    A.相關分析研究了變量之間相關的方向和相關的程度,但是相關分析不能指出變量間相互關系的具體形式;回歸分析則是研究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形式。
    B.相關分析無法從一個變量的變化來推測另一個變量的變化情況;回歸分析確定一個相關的數學表達式,據這個數學方程式可以從已知量來推測未知量,從而為估算和預測提供一個重要的方法
    C.相關分析可以不必確定變量中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回歸分析則必須事先研究確定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中哪個是自變量,哪個為因變量。
    D.相關分析所涉及的變量可以都是隨機變量。一般地說,回歸分析中因變量是隨機的,而把自變量作為研究時給定的非隨機變量。
    E.都是研究變量之間相關關系的方法。
    21、 下列函數模型中屬于非線性回歸模型的有( )。
    A.雙曲線型
    B.指數曲線型
    C.冪函數曲線
    D.對數曲線
    E.拋物線型
    22、 下列關于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對相關系數沒有必要進行顯著性檢驗
    B.由于相關系數一般都是利用樣本數據計算的,當樣本容量越小其可信程度就越差,因此有必要進行顯著性檢驗
    C.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問題就是對總體相關系數是否等于某一個給定的不為0的數值進行檢驗
    D.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問題就是對總體相關系數是否等于0進行檢驗
    E.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問題包括上述C、D兩類
    24、 可用于判斷相關關系的方法常有( )。
    A.相關表
    B.相關圖
    C.散點圖
    D.回歸方程
    E.回歸系數
    25、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相關系數可反映變量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
    B.計算相關系數時,不用分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C.在存在互為因果關系的條件下,相關系數也只是一個。
    D.相關系數有正負號,表示相關的方向。
    E.計算相關系數時,所需的兩個變量的資料都可以隨機的。
    26、 紡織廠紡出來的細紗,其強力y與原棉的纖維長度x1、纖維的細度x2、纖維的強力x3有關系,但是x1,x2,x3取相同的一組數值時,細紗的強力y卻可取不同數值。則可控變量為( )。
    A.纖維長度x1
    B.纖維的細度x2
    C.纖維的強力 x3
    D.細紗的強力y
    E.前四項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