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省教師資格全真模擬題及答案(五)

字號:

一.選擇題
    1.“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一種的教學技術。(強調直觀教學、強調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適當知識聯系、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的發(fā)現行為)
    2.按照自我意識發(fā)展理論,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齡是(7歲、3歲、12歲、18歲)
    3.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心理學家是(維果斯基、布魯納、加涅、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行為和(道德素質、道德情感、道德修養(yǎng)、道德學習)
    5.選擇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是(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結果的類型、教學媒體、教師的愛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6.按照學習遷移內容的抽樣與概括化水平進行的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正遷移與橫向遷移、普通與特殊遷移、順向與逆向遷移)
    7.奧蘇伯爾提出的解釋遺忘原因的理論是(痕跡衰退說、干擾說、同化說、動機說)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階段論的第三個階段是(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評價階段、自動化階段)
    9.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經歷的第二階段是(依從、接受、認同、內化)
    10.學習效率和動機水平之間存在(線性關系、U型關系、倒U型關系、平行關系)
    11.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學生、人和動物、動物、兒童)
    12.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于學習的現象是(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望梅止渴、蜘蛛織網、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13.“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所說的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遷移、發(fā)現教學法、學會學習)
    14.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教學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途徑是(發(fā)展認知結構說、習得三類知識、培養(yǎng)認知過程品質說、認識發(fā)生論)
    15.如果一個家長想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得行為,最合適得安排應該是(讓兒童看完電視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業(yè)、規(guī)定每周看電視得適當時間、懲罰孩子過分喜歡看的行為、只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yè)后才能看電視)
    二.填空題
    1.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和學習的心向與定勢
    2.個體克服障礙、施展才華、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和趨勢的內在動力稱為成就動機。
    3.元認知控制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
    4.概念學習的心理機制主要有兩種,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5.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包括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三個階段。
    6.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將知識分為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
    7.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為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tài)度五個方面。
    8.馬斯洛提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級的是自我實現需要。
    9.從動機的生理基礎來看,動機水平應是中等程度的激活或喚起,此時對學習具有效果。
    10.皮亞杰認為,守恒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具備的能力。
    11.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動機的。
    12.影響學習準備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學習。
    13.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奠基人。
    14.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15.完形——頓悟說認為完形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對事物關系的認知。
    三.判斷題
    1.斯金納認為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fā)生的概率。(√)
    2.將學習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態(tài)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tài),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4.人格障礙是后天教養(yǎng)的結果。(×)個體先天素質與后天教養(yǎng)的產物
    5.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6.實物直觀的優(yōu)勢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征。(×)
    7.學習準備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
    8.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學生都達到了形式運算階段。(×)
    9.布魯納認為學科基本結構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tài)度和方法。(√)
    10.聽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既是意義學習,也是有指導的發(fā)展學習。()
    四.簡答題
    1.簡述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
    皮亞杰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識發(fā)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fā)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前運算階段(2-7歲),這一段的兒童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具體運算階段(7-11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這一階段的兒童思維已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
    2.簡述奧蘇伯爾關于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
    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yè)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3.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問題的特征
    已有的知識經驗
    定勢與功能固著
    4簡述學習策略的四個特征。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
    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
    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guī)劃和技能構成
    5簡述有效進行知識概括的基本方法。
    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
    正確運用變式
    科學地進行比較
    啟發(fā)學生進行自覺概括
    五.論述題
    1.論述學習動機激發(fā)的主要方法。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2.論述中學生品德發(fā)展的主要特征。
    一、倫理道德發(fā)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
    自我意識增強
    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
    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二、品德發(fā)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
    初中階段品德發(fā)展具有動蕩性
    高中階段品德發(fā)展趨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