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基本知識—概念

字號:

第一部分:應試基礎
    鑒于邏輯科目的特殊性,即絕大多數考生都沒有系統(tǒng)學過邏輯課程,為幫助非邏輯背景的考生更快地入門和更好地進行復習備考,本部分作為開篇,首先講解邏輯應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第一章 邏輯基本知識
    邏輯考試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判斷、分析、綜合、推理及類比等日常邏輯思維能力,而并不考核邏輯學的專門知識。由于GCT考的是“邏輯推理”,而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邏輯學”,因此,考生應辨證地看待形式邏輯學在GCT考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的領悟通過內化而形成了各自的潛在邏輯,因此,正如不學語法和修辭也能說話寫文章一樣,不學邏輯也能大致正確地論證和推理。但是,也正如學了語法和修辭能夠更好地說話寫文章一樣,學習邏輯并經過適當的強化訓練必然有助于更正確、更快捷地論證和推理。即如果具有一定的邏輯學知識,特別是掌握好與GCT邏輯直接有關的幾個基本邏輯知識點,是有助于對邏輯應用型考題的迅速、準確地解答的,同時也有利于對一些考題的正確理解。
    對多數考生來說,我們只要求考生熟練掌握重要的概念,比如說邏輯規(guī)律中的矛盾律、排中律,直言命題、模態(tài)命題的對當關系,復合命題推理,三段論等幾個基本的知識點,而對于其余的大部分邏輯學知識體系,考生只需作為背景知識瀏覽一下,只要求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邏輯推理應試的重點在于實際解題演練,培養(yǎng)快速準確解題的能力,而絕不是對邏輯知識的死記硬背。
    其實邏輯考試涉及到的知識點并不多,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掌握。熟悉這些基本知識,掌握必要的基本功是解題的基礎,考試中部分試題會直接考核這些知識點?;局R掌握牢固,在判斷出題目的考點后,立即可以運用這些知識找出正確答案,有的時候連題目的內容都不必全看完。在復雜一些的題目中,熟練掌握基本概念能夠明顯的提高解題速度。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主流題型的邏輯推理題一般不需直接套用邏輯學知識,大部分邏輯試題總體上將結合題目內容來進行,注重的是題干和選項、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語義關聯(lián)。也就是說,邏輯考試的發(fā)展趨勢是邏輯知識的隱蔽化、潛在化,很少出現一般形式邏輯學意義上的考題,大量的考題只與邏輯學知識有間接的聯(lián)系,憑直覺和經驗就能解出來。因此,復習備考的關鍵是做題,并在實踐中得到解題的感覺。
    一、概念
    邏輯是研究思維的形式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要研究邏輯,首先要從概念出發(fā)。概念是思維形式基本的組成單位,是構成命題、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兩個基本的邏輯特征: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質;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個個、一類類的事物。例如:“商品”這個概念的內涵是為交換而生產的產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種性質的、各種用途的、在人們之間進行交換的產品。
    任何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概念的內涵規(guī)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響著概念的內涵。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即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這個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數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少,那么,這個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間的關系按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兩大類。
    概念的相容關系有:(1)同一關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北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這兩個概念就是同一關系的概念。(2)從屬關系,是指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教師”和“教授”這兩個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著后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關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比如,“企業(yè)家”和“GCT”這兩個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關系。
    概念間的不相容關系有:(1)矛盾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窮盡了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2)反對關系,是指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即兩個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之和沒有窮盡它們屬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紅色”和“黃色”。
    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可以從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加以明確。定義是明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通過定義,從而明確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點和本質。比如:“生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
    給概念下定義常用的是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即:
    被定義的概念=種差+鄰近的屬
    在上述給“生產關系”這個概念下定義時,“社會關系”是屬概念,“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發(fā)生”這一性質,就是區(qū)別生產關系和一切其他社會關系的種差。
    為了使定義下得正確,必須遵守以下規(guī)則:(1)定義概念的外延和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完全相等;(2)定義概念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的概念;(3)定義不應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隱喻;(4)定義不應當是否定的。
    下面舉一道有關定義錯誤的邏輯考題。
    ■ “平反是對處理錯誤的案件進行糾正”。
    以下哪項為確切地說明上述定義的不嚴格?
    A.對案件是否處理錯誤,應該有明確的標準。
    B.應該說明平反的操作程序。
    C.應該說明平反的主體及其權威性。
    D.對原來重罪輕判的案件進行糾正不應該稱為平反。
    [解題分析] 正確答案:D。
    處理錯誤的案件包括重罪輕判、輕罪重判和無罪而判。對后兩種案件進行糾正都可以叫做平反,而對于第一種進行糾正,不能叫做平反。
    下定義必須要求“定義概念的外延和被定義概念的外延必須完全相等”,本題犯了“定義過寬”的邏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