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8分)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3小題,第25題13分,第26題13分,第27題10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5.閱讀下列材料:來源:www.examda.com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煤鋼增長情況簡表:
時間
產量
1870
1913
煤
鋼
煤
鋼
英國
11220萬噸
62萬噸
14980萬噸
1501萬噸
法國
1290萬噸
8萬噸
4080萬噸
510萬噸
德國
2390萬噸
14萬噸
19110萬噸
2050萬噸
美國
4250萬噸
4萬噸
57110萬噸
3440萬噸
材料二美國最近欲對伊拉克動武的意圖,并未獲得其歐洲盟友的一致支持。這只是歐美矛盾的表現之一。當今社會,美國與其歐洲盟國間的矛盾與分歧日益公開化,由經濟貿易領域擴展到政治、軍事領域,在有些方面甚至完全針鋒相對。這在二戰(zhàn)后的美歐關系中是從來沒有過的。
――2003年《參考消息報》匯編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是何原因?
(2)縱覽歐美關系的發(fā)展史,可知歐美歷經了“爭奪-合作-斗爭”的復雜過程。列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美國對歐洲事務擴大影響的歷史事件。
(3)二戰(zhàn)后,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的主要標志是什么?進入20世紀以來,歐美關系發(fā)展的情況怎樣?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須保證日本不再次威脅美國及世界和平和安全?!瓕θ毡颈就帘仨氝M行軍事占領。這種占領必須有利于在與日本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時,為盟國利益而行動的主要同盟國……在主要盟國中,意見發(fā)生不統一的時候,就按美國的政策執(zhí)行。
――摘自《美國占領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我決定,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劃分占領區(qū)。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摘自杜魯門《關于日本問題在國會上的演說》
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遜在談到美國的亞洲政策時說:“太平洋地區(qū)的安全就是英國的安全”。美國的防區(qū)“自阿留申(群島)起,經日本直到琉球群島”,自“琉球群島起,到菲律賓”。1945年3月,美日簽訂《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協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條約所承擔的軍事義務”,后又宣布美日應“采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
――摘自黃安年《二十世紀美國史》
請回答:(1)材料一所標榜的美國占領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實質又是什么?
(2)材料一所說的“意見發(fā)生不統一的時候,就按美國的政策執(zhí)行”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3)材料二所說的“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是什么意思?“俄國人”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行動是杜魯門給予的“機會”嗎?為什么?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發(fā)生看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惡劣影響何在?
(5)材料三所說的“防區(qū)”實際上是什么?美國為建立這一“防區(qū)”進行過什么戰(zhàn)爭?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93年起,美國企業(yè)在計算機、電信和其他高科技方面的投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電腦軟件業(yè)已經成為僅次于汽車和電子業(yè)的美國第三大產業(yè);信息技術在5年中為美國創(chuàng)造了1500萬個新的就業(yè)機會,對美國GDP的貢獻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還帶動了傳統產業(yè)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材料二微軟公司從1975年創(chuàng)立,到如今其分公司遍及世界各地。1996年他的身價達到185億美元,世界首富打造而成。這是100年前絕對不敢想的事。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請回答:(1)當前世界經濟的最新特點和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2)為什么說20年打造世界首富在100年前條件不具備?
(3)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對世界一體化有何積極作用?
三、問答:第28題14分,第29題15分,第30題13分。共計42分。
28.德國和日本都曾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今天兩國對這段歷史的反思卻不同。試問:(1)德國和日本成為二戰(zhàn)元兇的相似原因?
(2)為什么二戰(zhàn)后德國對所犯戰(zhàn)爭罪行的反思比日本深刻些?
(3)面對今天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逆流,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對策?
29.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位于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中國相繼成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響的國家,其影響力的提高,是以經濟的大發(fā)展為基礎。中美兩國經濟的發(fā)展都是由于在較好地利用外部條件的同時,對內部進行了成功的調整。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世紀晚期以來,美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經歷過哪幾次重大調整?各有何作用?(6分)
(2)20世紀中晚期,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對生產關系進行過哪幾次成功的調整?各起什么作用?(6分)
(3)中美兩國生產關系的調整有何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進行了社會經濟改革,并在社會經濟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的趨勢。概括在社會經濟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之處。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3小題,第25題13分,第26題13分,第27題10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5.閱讀下列材料:來源:www.examda.com
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煤鋼增長情況簡表:
時間
產量
1870
1913
煤
鋼
煤
鋼
英國
11220萬噸
62萬噸
14980萬噸
1501萬噸
法國
1290萬噸
8萬噸
4080萬噸
510萬噸
德國
2390萬噸
14萬噸
19110萬噸
2050萬噸
美國
4250萬噸
4萬噸
57110萬噸
3440萬噸
材料二美國最近欲對伊拉克動武的意圖,并未獲得其歐洲盟友的一致支持。這只是歐美矛盾的表現之一。當今社會,美國與其歐洲盟國間的矛盾與分歧日益公開化,由經濟貿易領域擴展到政治、軍事領域,在有些方面甚至完全針鋒相對。這在二戰(zhàn)后的美歐關系中是從來沒有過的。
――2003年《參考消息報》匯編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是何原因?
(2)縱覽歐美關系的發(fā)展史,可知歐美歷經了“爭奪-合作-斗爭”的復雜過程。列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美國對歐洲事務擴大影響的歷史事件。
(3)二戰(zhàn)后,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的主要標志是什么?進入20世紀以來,歐美關系發(fā)展的情況怎樣?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須保證日本不再次威脅美國及世界和平和安全?!瓕θ毡颈就帘仨氝M行軍事占領。這種占領必須有利于在與日本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時,為盟國利益而行動的主要同盟國……在主要盟國中,意見發(fā)生不統一的時候,就按美國的政策執(zhí)行。
――摘自《美國占領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我決定,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劃分占領區(qū)。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摘自杜魯門《關于日本問題在國會上的演說》
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遜在談到美國的亞洲政策時說:“太平洋地區(qū)的安全就是英國的安全”。美國的防區(qū)“自阿留申(群島)起,經日本直到琉球群島”,自“琉球群島起,到菲律賓”。1945年3月,美日簽訂《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協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條約所承擔的軍事義務”,后又宣布美日應“采取行動以應付共同的危險”。
――摘自黃安年《二十世紀美國史》
請回答:(1)材料一所標榜的美國占領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實質又是什么?
(2)材料一所說的“意見發(fā)生不統一的時候,就按美國的政策執(zhí)行”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3)材料二所說的“對日本的占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是什么意思?“俄國人”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行動是杜魯門給予的“機會”嗎?為什么?
(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發(fā)生看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惡劣影響何在?
(5)材料三所說的“防區(qū)”實際上是什么?美國為建立這一“防區(qū)”進行過什么戰(zhàn)爭?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93年起,美國企業(yè)在計算機、電信和其他高科技方面的投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電腦軟件業(yè)已經成為僅次于汽車和電子業(yè)的美國第三大產業(yè);信息技術在5年中為美國創(chuàng)造了1500萬個新的就業(yè)機會,對美國GDP的貢獻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還帶動了傳統產業(yè)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材料二微軟公司從1975年創(chuàng)立,到如今其分公司遍及世界各地。1996年他的身價達到185億美元,世界首富打造而成。這是100年前絕對不敢想的事。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請回答:(1)當前世界經濟的最新特點和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2)為什么說20年打造世界首富在100年前條件不具備?
(3)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對世界一體化有何積極作用?
三、問答:第28題14分,第29題15分,第30題13分。共計42分。
28.德國和日本都曾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今天兩國對這段歷史的反思卻不同。試問:(1)德國和日本成為二戰(zhàn)元兇的相似原因?
(2)為什么二戰(zhàn)后德國對所犯戰(zhàn)爭罪行的反思比日本深刻些?
(3)面對今天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逆流,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對策?
29.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位于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中國相繼成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響的國家,其影響力的提高,是以經濟的大發(fā)展為基礎。中美兩國經濟的發(fā)展都是由于在較好地利用外部條件的同時,對內部進行了成功的調整。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19世紀晚期以來,美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經歷過哪幾次重大調整?各有何作用?(6分)
(2)20世紀中晚期,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對生產關系進行過哪幾次成功的調整?各起什么作用?(6分)
(3)中美兩國生產關系的調整有何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進行了社會經濟改革,并在社會經濟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的趨勢。概括在社會經濟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之處。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