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2006年普通高校高三歷史招生模擬考試卷5

字號: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第31題12分,共計36分。
    29.秦漢、隋唐是古代中國各項制度創(chuàng)立的重要時期。兩漢、隋唐時期分別實施了什么選官制度和賦稅制度?與兩漢相比,隋唐的這些制度有哪些進步性?(12分)
    30.我國在建國初期、20世紀60年代初、70年代中出現(xiàn)了三次嚴重的經濟困難。請概述第一次經濟困難的原因、后兩次經濟困難的共同原因。(4分)黨和政府在不同時期各采取了哪些恢復經濟的措施?(6分)并概括經濟恢復的共同結果。(2分)
    31.概括指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的歷史條件。(4分)結合史實分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與自然科學的關系。(4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自然科學取得了什么突破性的進展?(4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答題:每小題3分,共75分
    題號 l 2 3 4 5 6 7 8 9 lO 11 12 13
    答案 B C A B C D B C D A C D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C A B A C B A D B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3分,第28題14分,共計39分。
    26.答案要點:(共12分)
    (1)由開放逐步走向閉關(封閉)。(2分)
    (2)主要原因:農耕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緩慢;(1分)清政府推行“重農抑商”政策;(1分)實行“海禁”政策;(1分)專制制度空前加強;(1分)統(tǒng)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1分)脫離世界潮流,鄙薄近代科技。(1分)
    (3)看法:閉關政策給航海業(yè)和對外貿易帶來沉重打擊;妨礙了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fā)展;失去了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yè)化的契機。(評分說明: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一點看法給2分,滿分4分。)
    27.答案要點:(共13分)
    (1)社會現(xiàn)象:生活習俗受西方影響;社會時尚崇洋;開始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中國近代科技(或交通工具)落后,只能靠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或交通工具)在生活中逐漸推廣;舊的生活陋俗逐步革除。(評分說明:每提煉出一個信息點給1分,最多得5分)
    (2)原因:①西方工業(yè)文明、先進思想、生活方式等傳人中國;(3分)②先進的中國人積極向國人介紹西方科技;鼓吹“實業(yè)救國”,發(fā)展資本主義;不斷傳播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引起社會習俗的變化。(3分)③受世界現(xiàn)代化潮流的沖擊,中國近代社會不斷進步。(2分)(評分說明:如考生寫出受新思潮、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等影響,也可酌情給分)
    28.答案要點:(共14分)
    (1)不同意。(1分)
     理由:①二戰(zhàn)必然性:凡爾賽體系是暫時的、不鞏固的,隱含許多矛盾,潛伏深刻危機,不能維持長久和平;(2分)②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③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④英法的綏靖政策;蘇美的中立自保;⑤局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國家力量分散,未形成反法西斯同盟。(評分說明:②至⑤四個要點,只要能答出任意2個要點,即可得2分)*的個人作用只是二戰(zhàn)爆發(fā)的偶然因素。(1分)
    (2)勝利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形成和反法西斯國家團結戰(zhàn)斗,共同對敵。世界人民對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支持。(2分)
    (3)認識:①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災難,戰(zhàn)爭的悲劇不能重演;②戰(zhàn)爭教育了人民,和平來之不易,爭取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③當今世界呈多極化趨勢,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不同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應在平等的基礎上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所面臨的挑戰(zhàn);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存在互:補性,只有加強合作,才能維護世界和平。(評分說明:每個要點2分,考生只要能答出任意3點,即可得滿分6分)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9題12分,第30題12分,第31題12分,共計36分。
    29.答案要點:(共12分)
    (1)選官制度:兩漢建立以察舉為主要途徑的多種形式的人才選拔制度;隋唐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2分)
     進步性:兩漢選官制度后來逐漸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選官制度日趨癱瘓。(1分)隋唐通過考試選拔官員,擴大了官吏來源,提高了官員素質,抑制了門閥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治基礎。是中國選官制度的創(chuàng)新,歷朝沿用,影響深遠。(2分)
    (2)賦稅制度:兩漢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行政管理和賦稅制度——編戶制度;隋唐前期實行租庸調制,后期實行兩稅法。(2分)
     進步性:兩漢賦稅制度中的人口稅、更賦重,附加稅、雜役多,超期服役普遍,農民負擔沉重。(1分)唐前期賦稅制度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有利于荒地的開墾,政府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是輕徭薄賦思想在賦稅制度上的體現(xiàn)。(2分);唐后期賦稅制度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國家財政稅收;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2分)
    30.答案要點:(共12分)
    (1)建國初期經濟困難的原因:長期內戰(zhàn);帝國主義、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的掠奪。(2分)后兩次經濟困難的共同原因:“左”傾錯誤發(fā)展,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高指標;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阻礙。(2分)
    (2)建國初期恢復經濟的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穩(wěn)定物價;統(tǒng)一財經;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合理調整工商業(yè);(3分)
    上世紀60年代初恢復經濟的措施:黨中央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召開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為“反右傾”運動中被錯誤批判的人平反。(2分)
     70年代中經濟恢復的措施:采取一系列整頓措施。(1分)
    (3)經濟恢復的共同結果:工農業(yè)產值提高;人民生活改善。(2分)
    31.答案要點:(共12分)
    (1)歷史條件:①19世紀60、70年代,英法美俄德意日等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完善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美國內戰(zhàn)勝利,德、意統(tǒng)一,俄、日改革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國內市場。③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列強對亞非拉侵略加劇,開辟了更廣闊的世界市場。④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科技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自然科學迅速發(fā)展。(4分)⑤勞動力(美國)。⑥資本。
    (2)關系: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自然科學新發(fā)展,開始同工業(yè)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進步方面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2分)例如: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對于電能的開發(fā)和運用的影響;電磁波理論對于通訊技術革命的影響。(2分)
    (3)進展:19世紀晚期20世紀早期,物理學發(fā)生革命性變化,X射線和放射性的發(fā)現(xiàn)動搖了“經典”力學,為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開辟了道路。(2分)愛因斯坦先后提出狹義和廣義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的可變性,使人們能進一步去研究微觀高速運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