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蘇省儀征市高三世界史三月月考試卷5

字號: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
    1-5 DCCAB?。叮保啊ADAD?。保保保怠?DBDAB
    16-20  DBBBB ?。玻保玻怠  CABC
    (二)、材料分析題
    26、(1)國內政局安定,自由開放,招攬人才,政府重視科學技術的轉化應用。(3分)
       (2)由積極采用技術到抵制新技術推廣應用。蒸汽時代的輝煌成就助長了某些產業(yè)部門的惰性,致使思想保守、目光短淺。(4分)
    (3)優(yōu)先引進和研究應用新技術,再引進和研究基礎科學。經濟實力增強,形成世界經濟重心,促進了科技中心地位的確立,科技中心地位又鞏固了其經濟中心地位的長久不衰,使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美蘇爭霸時期高科技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最終拖垮了蘇聯。(5分)
    27、(1)方面:理財和軍事。(1分)
    認識:作者認識到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1分)但未認識到王安石變法未真正解決社會危機的局面。(1分)
    (2)進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1分)兩次工業(yè)革命(1分)(若答出殖民擴張、掠奪可得1分)
    (3)原因:軍事力量薄弱、落后;思想保守。(2分)
    措施:軍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有武士道精神、絕對效忠天皇的新式軍隊。文化方面:文明開化:改造舊文化;發(fā)展近代教育,培養(yǎng)人才。(2分)
    影響:成為軍事強國,推行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培養(yǎng)人才,推動社會進步。(2分)
    (4)萬物皆變;社會通過改革不斷進步是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2分)
    28、①特點:由大陸擴張向南方海洋發(fā)展;有既定的侵略國策;對外侵略戰(zhàn)事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對手越來越強;都由日本首先挑起,不宣而戰(zhàn)。(3分)
     ②勝因: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蓄謀已久;日本明治維新,資本主義發(fā)展;日本海軍力量強大;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支持;清政府的腐敗落后及沙俄農奴制的殘余、國力相對落后。(2分。答出其中2點即可)
    敗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性及力量的相對弱小。(2分)
      ?、郛斀袢毡緡鴥葮O右翼勢力沉渣泛起和軍國主義復活。(2分)
    ④認識:任何國家都要走和平發(fā)展之路;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2分)
    (三)、問答題
    29、(1)資產階級軍事專政。(2分)
    (2)拿破侖進行的早期戰(zhàn)爭捍衛(wèi)了法國*的成果,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具有革命性。(2分)拿破侖后期進行的戰(zhàn)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掠奪各國人民,具有侵略性。(2分)
    (3)歐洲民族意識的覺醒;(1分)戰(zhàn)爭使法國國內矛盾激化;(1分)根本原因是當時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遠遠大于資本主義勢力。(2分)
    (4)拿破侖是個英雄,是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前期順應了歐洲的歷史潮流,功績卓著;但他后期奴役、侵略了歐洲人民,必然失敗。(2分)
    30、條件及說明:①都是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基礎上,產生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業(yè)。②都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促進了壟斷組織的形成和發(fā)展。19世紀晚期形成了壟斷組織,20世紀50年代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時的壟斷組織調節(jié)了資本主義矛盾,一定程度上適應并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③都有相對穩(wěn)定和平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相對和平發(fā)展的時期,資本主義各國忙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擴張,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由于資本主義自身調節(jié)等作用,資本主義國內未出現嚴峻階級斗爭形勢,國內階級矛盾相對緩和。20世紀50年代后,朝鮮戰(zhàn)爭結束,盡管有越南戰(zhàn)爭等局部戰(zhàn)爭,東西方處于“冷戰(zhàn)”中,但基本保持了相對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9分)
    影響:(1)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主要國家都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各國發(fā)展不平衡加劇。各國都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爭奪,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和斗爭。(2)20世紀50至70年代,資本主義進入戰(zhàn)后“黃金時期”。西歐、日本迅速崛起,美國雖保持經濟優(yōu)勢,但對國際經濟和政治的控制相對減弱,這些為后來世界多極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5分)
    31、(1)對內*,對外擴張;實行恐怖政策,威脅人類生存。(2分)
    (2)德國納粹對*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軍進行南京*;日軍對中國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2分)
    (3)會議: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4分)
    雅爾塔會議主要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zhàn)犯,實現戰(zhàn)后德國民主化;戰(zhàn)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zhàn)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zhàn)。(2分)
    (4)成立國際法庭審判德、日法西斯;對德、日實行軍事占領;對德、日進行民主化建設。(2分)
    (回答相關正確內容,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