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詩是最能用來抒情表意的一種文體。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臺灣?!?BR> 材料二:于右任是參加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在臺灣寫下《望大陸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BR> 材料三:
請回答:
(1) 這首詩寫于哪一年? 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
(2) “春愁”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詞語,作者以此為題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3) 我國中央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對臺灣和對港澳的具體政策中有何不同?
(4)據(jù)上述材料分析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因素。目前解決臺灣問題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37題:
(1) 應寫于1896年;
因為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割占了臺灣。 )
(2) 抒發(fā)了作者對臺灣被割占離開祖國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之心。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不超過本問得分)
(3) 實行“一國兩制”; 臺灣統(tǒng)—后可以保留軍隊。
(4)有利因素——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tǒng)一。不利因素——*勢力;國際反華勢力。
材料一: 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引用了清末詩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臺灣?!?BR> 材料二:于右任是參加辛亥革命的國民黨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時在臺灣寫下《望大陸詩》:“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BR> 材料三:
請回答:
(1) 這首詩寫于哪一年? 為什么:“四百萬人同一哭”?
(2) “春愁”中國古詩詞中常見的詞語,作者以此為題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
(3) 我國中央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對臺灣和對港澳的具體政策中有何不同?
(4)據(jù)上述材料分析解決臺灣問題的有利因素。目前解決臺灣問題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37題:
(1) 應寫于1896年;
因為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割占了臺灣。 )
(2) 抒發(fā)了作者對臺灣被割占離開祖國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之心。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不超過本問得分)
(3) 實行“一國兩制”; 臺灣統(tǒng)—后可以保留軍隊。
(4)有利因素——海峽兩岸人民渴望統(tǒng)一。不利因素——*勢力;國際反華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