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去除病因。
二、少尿期的治療
①早期可試用血管擴張藥物如罌粟堿30-40mg,2次/d,肌注:或酚妥拉明10-20mg,如無效,可用速尿800-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內靜滴,有時可達到增加尿量的目的。在血容量不足情況下,該法慎用。
②保持液體平衡,一般采用“量出為入”的原則,每日進水量為一天液體總排出量加500ml;具體每日進水量計算式為:不可見失水量(981±141ml)-內生水(303±30ml)-細胞釋放水(124±75ml)+可見的失水量(尿、嘔吐物、創(chuàng)面分泌物、胃腸或膽道引流量等)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成人酌加入水量60-80ml/d。
③飲食與營養(yǎng):每日熱量應>6277焦耳,其中蛋白質為20-40g/d,以牛奶、蛋類、魚或瘦肉為佳,葡萄糖不應<150g/d,據病情給予適量脂肪,防止酮癥發(fā)生,重癥可給全靜脈營養(yǎng)療法。
④注意鉀平衡;重在防止鉀過多,要嚴格限制食物及藥品中鉀的攝入,徹底清創(chuàng),防止感染,如已出現高鉀血癥應及時處理;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緩慢靜注,以拮抗鉀離子對心肌及其它組織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島素15IU,靜滴,以促進糖原合成,使鉀離子轉入細胞內;鈉型離子交換樹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腸,1g鈉型樹脂約可交換鉀0.85mmol;糾正酸中毒,促使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重癥高鉀血癥應及時作透析療法。此外,對其它電解質紊亂亦應作相應處理。
⑤糾正酸中毒,根據血氣、酸堿測定結果,可按一般公式計算補給堿性藥物。
⑥積極控制感染;急性腎衰患者易并發(fā)肺部、尿路或其它感染,應選用針對性強,效力高而腎臟無毒性的抗菌素,如羧芐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等。
⑦中藥;大黃10g、牡蠣30g,蒲公英20g,水煎至200-300ml,高位保留灌腸,每日1-2次,保持患者每日腹瀉3次左右,促進糞便排出增加,有助于度過少尿期,應用該法須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yǎng)問題。
⑧血液凈化療法:是救治急性腎衰的主要措施,可選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濾過或連續(xù)性動靜考,試大網站收集脈血液濾過,療效可靠。血液凈化法指征:為急性肺水腫;高鉀血癥,血鉀達6.5mmol/L以上;無尿或少尿達4天以上;二氧化碳結合力在15mmol/L以下,血尿素氯、28.56mmol/L(80mg/dl),或每日上升、10.7mmol/L(30mg/dl)無尿或少尿2日以上,而伴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持續(xù)嘔吐,體液過多,出現奔馬律或中心靜脈壓持續(xù)高于正常;煩燥或嗜睡;血肌酐>707.2umol(8mg/dl)及心電圖提示高鉀圖形者。
三、多尿期的治療
頭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療原則處理。尿量明顯增多后要特別注意水及電解質的監(jiān)測,尤其是鉀的平衡。尿量過多可適當補給葡萄糖、林格氏液、用量為尿量的1/3-2/3,并給予足夠的熱量及維生素,適當增加蛋白質,以促進康復。
四、恢復期的治療
除繼續(xù)病因治療外,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注意營養(yǎng),避免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
近年來對腎衰的治療著重于防治腎小管細胞損傷及促進其細胞的修復,如應用腺嘌呤核苷酸(ATP-MgCI2),可使腎小管細胞內ATP含量增加,減輕腎小管細胞腫脹與壞死;谷胱甘肽、過氧化物歧化酶及別嘌呤醇可消除機體內活性氧(O-2、H2O2、OH-),防止因脂肪過氧化損傷腎小管細胞膜;鈣離子阻滯劑(異搏定、心痛定)、可阻止Ca++向細胞內轉移,防止Ca++在細胞線粒體內堆積,使細胞內ATP含量增多,有助于損傷細胞的修復,但這些防治措施尚處于探索階段,仍需進一步在臨床初踐中加予總結。
二、少尿期的治療
①早期可試用血管擴張藥物如罌粟堿30-40mg,2次/d,肌注:或酚妥拉明10-20mg,如無效,可用速尿800-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內靜滴,有時可達到增加尿量的目的。在血容量不足情況下,該法慎用。
②保持液體平衡,一般采用“量出為入”的原則,每日進水量為一天液體總排出量加500ml;具體每日進水量計算式為:不可見失水量(981±141ml)-內生水(303±30ml)-細胞釋放水(124±75ml)+可見的失水量(尿、嘔吐物、創(chuàng)面分泌物、胃腸或膽道引流量等)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成人酌加入水量60-80ml/d。
③飲食與營養(yǎng):每日熱量應>6277焦耳,其中蛋白質為20-40g/d,以牛奶、蛋類、魚或瘦肉為佳,葡萄糖不應<150g/d,據病情給予適量脂肪,防止酮癥發(fā)生,重癥可給全靜脈營養(yǎng)療法。
④注意鉀平衡;重在防止鉀過多,要嚴格限制食物及藥品中鉀的攝入,徹底清創(chuàng),防止感染,如已出現高鉀血癥應及時處理;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緩慢靜注,以拮抗鉀離子對心肌及其它組織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島素15IU,靜滴,以促進糖原合成,使鉀離子轉入細胞內;鈉型離子交換樹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腸,1g鈉型樹脂約可交換鉀0.85mmol;糾正酸中毒,促使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重癥高鉀血癥應及時作透析療法。此外,對其它電解質紊亂亦應作相應處理。
⑤糾正酸中毒,根據血氣、酸堿測定結果,可按一般公式計算補給堿性藥物。
⑥積極控制感染;急性腎衰患者易并發(fā)肺部、尿路或其它感染,應選用針對性強,效力高而腎臟無毒性的抗菌素,如羧芐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等。
⑦中藥;大黃10g、牡蠣30g,蒲公英20g,水煎至200-300ml,高位保留灌腸,每日1-2次,保持患者每日腹瀉3次左右,促進糞便排出增加,有助于度過少尿期,應用該法須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及營養(yǎng)問題。
⑧血液凈化療法:是救治急性腎衰的主要措施,可選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濾過或連續(xù)性動靜考,試大網站收集脈血液濾過,療效可靠。血液凈化法指征:為急性肺水腫;高鉀血癥,血鉀達6.5mmol/L以上;無尿或少尿達4天以上;二氧化碳結合力在15mmol/L以下,血尿素氯、28.56mmol/L(80mg/dl),或每日上升、10.7mmol/L(30mg/dl)無尿或少尿2日以上,而伴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持續(xù)嘔吐,體液過多,出現奔馬律或中心靜脈壓持續(xù)高于正常;煩燥或嗜睡;血肌酐>707.2umol(8mg/dl)及心電圖提示高鉀圖形者。
三、多尿期的治療
頭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療原則處理。尿量明顯增多后要特別注意水及電解質的監(jiān)測,尤其是鉀的平衡。尿量過多可適當補給葡萄糖、林格氏液、用量為尿量的1/3-2/3,并給予足夠的熱量及維生素,適當增加蛋白質,以促進康復。
四、恢復期的治療
除繼續(xù)病因治療外,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注意營養(yǎng),避免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
近年來對腎衰的治療著重于防治腎小管細胞損傷及促進其細胞的修復,如應用腺嘌呤核苷酸(ATP-MgCI2),可使腎小管細胞內ATP含量增加,減輕腎小管細胞腫脹與壞死;谷胱甘肽、過氧化物歧化酶及別嘌呤醇可消除機體內活性氧(O-2、H2O2、OH-),防止因脂肪過氧化損傷腎小管細胞膜;鈣離子阻滯劑(異搏定、心痛定)、可阻止Ca++向細胞內轉移,防止Ca++在細胞線粒體內堆積,使細胞內ATP含量增多,有助于損傷細胞的修復,但這些防治措施尚處于探索階段,仍需進一步在臨床初踐中加予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