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沖刺試題(6)

字號:

Part B
    [解題思路] 《200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非英語專業(yè))在2005年《大綱》的基礎上,對閱讀理解Part B提出了3種(4個)“備選題型”。
    第一個備選題型即2005年試題用過的選擇匹配題,要求考生從文章(500~600詞)后面A—G的7段文字中,選擇5段適合文章內容要求者,將答案分別填入文中空白處(41~45)。
    第二個備選題型是將一篇文章(500~600詞)各個段落(7個)的原有順序打亂,分別標有A—G,其中2段(樣題中是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已標明在文中的位置。要求考生將其余5段(A—E)按文章內容和結構重新正確排列,將答案分別填入文后空白方格(41~45)中。
    第三個備選題型是一篇文章(約500詞)中5個不完整的段落前各有一概括其內容的小標題(41~45),文后有6段(A—F)文字,分別是不同段落的舉例或闡述,其中有一個是純干擾段。要求考生選出適合各段內容的不同語段,將答案填入文中的空白處。
    第四個備選題型是在一篇文章(約500詞)之前有6個(A—F)概括性語句或標題(headings),在文章的5個自然段前各有一個空白(41~45)。要求考生從6個選項中選出5個概括或揭示各段落主旨大意的語句或標題,將答案分別填入各段前的空白處。
    這4個題型盡管形式各異,但目的卻相同,即考查考生對文章的總體結構、內容的連貫性、一致性、邏輯性及語段的特征、接續(xù)關系、主旨大意等的理解與識別能力。前2個題型側重考查對整體篇章結構和上下文之間關系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后2個題型則偏重考查對語段的主旨或部分內容的理解與概括能力。
    所謂“備選題型”意即每次考試僅擇其一進行考查,而非這些題型同時出現(xiàn);但也就是說,這4個題型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在試卷中出現(xiàn)。因此,就考生而言,這4個題型都應納入備考范圍,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為幫助考生熟悉并掌握這些備選題型的內容形式、結構特征、評價目標及解題方法,本書各套試卷中分別提供了不同的題型,并在[解析]中分析了該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思路及方法,供讀者參考。
    41. [答案] E
    [解析] 這是上述備選題型中的第4個,即為5個語段選配適合其內容的概括語或標題。
    此題型的特點,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1)文章完整,可首先快速通讀全文,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此題文章的起始段表明,此文是批駁環(huán)境危機和資源危機之說的。
    2)研讀標有空白的段落,把握該段的主要內容。此語段列舉了地球所供養(yǎng)人口的數(shù)量,從過去的100萬增加到今天的60億,而且人們現(xiàn)在比過去生活得更健康。
    3)仔細研讀文章前面的6個語句或標題,找出適合所讀語段內容的答案。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所給的6個選項并非都很直白,有的須從其總體含意上分析理解,有的則可由其關鍵詞語發(fā)現(xiàn)答案線索。41題的答案便是根據(jù)E項中的關鍵詞less habitable(更不適于居住)確定的,因為只有此段內容能回答E這個問題,盡管這個回答是否定的。
    42. [答案] C
    [解析] 此段大意說,愛護人類的人們并未對人類能戰(zhàn)勝自然力而歡呼雀躍。相反,他們哀嘆人口過多,他們wring their hands(扭絞雙手<表示憂慮>),認為人口增長必然產(chǎn)生許多問題,物質資源會進一步減少。這就是說,這些人的憂慮是unfounded(莫須有的)。這正是C項表達的意思,其中humanists(人道主義者)相當于文中的lovers of humanity。
    43. [答案] A
    [解析] 此段首句表明了它的主旨:人口或收入增長造成的資源短缺,使我們比未發(fā)生短缺時生活得更富裕。接著舉例予以證實。在余下的4個選項中,A項能概括此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44. [答案] F
    [解析] 此段第1句用歷史事實證明,原料并非越用越匱乏,從而批駁了對資源危機的通??捶?。據(jù)此判斷,F(xiàn)項適用于此段。
    45. [答案] D
    [解析] 此段主要說明,美好的未來不會自動到來,需要人們全力以赴地解決問題、攻克難關,才能實現(xiàn)。據(jù)此分析,D項“自助者天助”這一成語恰好概括了此段的中心思想。
    B項未被選用,而且可以先行排除,因為它與第一段所表達的全文主旨思想(“環(huán)境和資源危機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明顯背道而馳。
    Part C
    46. [答案] 在歐洲,限制有害物質(RoHS)指令禁止在歐盟各國銷售的新電子產(chǎn)品中使用各種有毒材料;而在美國加州,移動電話零售商現(xiàn)在必須回收并再利用舊手機。
    [解析] 這是由“whereas”連接的并列句,結構簡單清楚,總體上可按原句順譯。只是前一分句末的分詞短語“sold in...”修飾“new electronic products,”譯漢時須調整位置。
    47. [答案] 然而,綠色和平組織認為,不同公司的環(huán)境保護程度有很大差別,于是這一環(huán)保游說團體于2006年8月發(fā)起了一場新的反電子垃圾運動。
    [解析] 此句翻譯注意兩點:1) “how green”中的how表示“程度”,green意為“環(huán)境保護的”,故譯作“環(huán)境保護程度”。2) “an environmental lobby group”本是“Greenpeace”的同位語,其后帶有“that”定語從句修飾它,根據(jù)句意邏輯,這里將其合譯為表示結果的句子“于是(或因此)……”。
    48. [答案] 要想在綠色和平組織的排行榜上位列前茅,各廠商必須保證其產(chǎn)品和生產(chǎn)過程中都不含PVC(聚氯乙烯)和RoHS清單上未列的一些BFRs(溴化阻燃劑)。
    [解析] 提醒三點:1) 句首的不定式短語“To do well(取得好成績)...rankings(排名/位次)”為目的狀語,譯文應體現(xiàn)出來。2) “make sure(確保,設法保證)”后接of sth. 或that,此處省了that。3) 句尾的定語從句“that are not...”應修飾“some BFRs”;其中PVC、BFRs中有生詞,可不必翻譯,照抄即可。
    49. [答案] 然而,戴爾公司在這方面及產(chǎn)品回收率上成績優(yōu)良,但卻因未逐步清除PVC和BFRs而丟了分,盡管它已制定了消除這些物質的后期限。
    [解析] 此句末尾雖有“though”引入的讓步狀語從句,但可按原句順譯。句中“scores well”意為“得好分;取得良好成績”;“phase out”:“逐步廢除;逐步淘汰”。
    50. [答案] 蘋果公司的成績很差,因為它未完全清除這些化學物質,也沒有為此規(guī)定期限;因為它不提供受控物質的翔實清單,也未按照綠色和平組織的要求采取足夠的預防措施。
    [解析] “because”從句中有4個并列謂語,前兩個為現(xiàn)在完成時,后兩個為一般現(xiàn)在時,現(xiàn)將兩部分分譯,中間重復“because”。句末的“taste”意為“興趣,愛好”,據(jù)句意邏輯譯為“按……的要求”。
    Section Ⅲ Writing
    Part A
    51.[參考樣文]
    Dear Madam or Sir,
    I am a university graduate of Economics, preparing to sit for the entrance test for MA of your School. Im eager to know what subjects and their scopes are to be tested, and what question patterns are to be used. Id be very grateful if I could get a copy of printed outlines or descriptions of them.
    Im also concerned with your planned enrolments. Do you have any extra quota for enrolment?
    Itd be nice if you inform me whether you will offer any pretest guiding or training courses and materials. How can I get them, if any?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on my enquiries. I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Truly yours,
    Li Ming
    Part B
    52.[參考樣文]
    The scene in the picture is shocking: the severe drought has turned the farmland into cracked pieces of baren soil. A helpless farmer is gazing at the cloudless sky in despair with driedup shoots in his hands. Obviously, what he wishes for is nothing but a long due rainfall, for continuous drought must result in crop failure followed by famine.
    Traditionally, drought 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natural disasters. But nowadays it involves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manmade pollutions, especially the emission of CO2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causes hazardous changes in the earth climate, such as global warming, droughts, floods and so on. There are the natures punishment and revenge on humans for their selfish conduct.
    To survive the crisis requires global efforts in many ways: de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ing and finally banning discharge of harmful exhaust fumes and substances into the air, saving fresh water resources, improving irrigation systems, etc. In brief, we are eating what we have sown, and we have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consequen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our existence would be impossible unless we resort to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medies.
    Model Test 1 重點閱讀文章參考譯文
    Text 2
    研究人員說,到2015年,全球將有一半人口會說英語或者學習英語。英國委員會預測說,未來十年內會有20億人學習英語,會說英語的人口將達到30億。
    其他語種,比如法語,將會淪落成“語言全球化”的犧牲品。不過據(jù)《英語的未來》的作者大衛(wèi)·格蘭德說,英語的蓬勃發(fā)展將終止于2050年,此后,英語語言教學自身將會成為英語擴張的受害者。
    格蘭德的研究建立在電腦模型的基礎上,考慮到了全球對英語語言教學的種種需求。這位在電視大學專攻教育和語言研究達25年之久的研究者指出,該模型還納入了從現(xiàn)在到2050年間學生人數(shù)的可能性變化。
    該模型的編纂綜合考慮了多方因素,涵蓋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規(guī)定、人口預測、政府教育方針和 留學生流動指數(shù)等多方面。此外,教育改革,以及包括像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等會影響世界人口的因素,在模型中也都悉數(shù)予以考慮了。
    在研究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格蘭德先生預計說,英語浪潮將會波及全球。許多國家,尤其是剛獨立不久的國家,基于實用目的,都會引入英語教學。
    “鑒于英語在商業(yè)圈中的主導地位,這些國家為了能在有利可圖的外購合約等等商業(yè)活動中得以展開競爭,就會從幼兒園開始大力推廣英語?!?BR>    在馬來西亞的初中,包括數(shù)學、科學等科目都是用英語授課的。然而,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更多的高校采用英語授課,英語科目本身的教學需求將呈下降趨勢。
    格蘭德先生預測說,英語的發(fā)展將止于2050年。英語學生將從20億銳減至5億。隨著英語在全球的擴展,越來越多的人將會兩種語言甚至多種語言,這在商業(yè)界是極為有利的。但是英國人學習其他語言的名聲卻一向欠佳。
    報告還表明,英語并不是惟一向全球擴張的語言,全世界也不會被英語一統(tǒng)天下,世界將會是多語并存的。格蘭德先生說,漢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都很流行,也都可能會成為世界主要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