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傅青主女科》
〖組成〗 白術(shù) 一兩(30g)土炒 山藥 一兩[30g]炒 人參 二錢[6g] 白芍 五錢[15g]酒炒
車前子 三錢[9g]酒炒 蒼術(shù) 三錢[9g]制 甘草 一錢[3g] 陳皮 五分[2g] 黑芥穗 五分[2g]
柴胡 六分[2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完帶湯中用白術(shù),山藥人參白芍輔,
蒼術(shù)車前黑芥穗,陳皮甘草與柴胡。
〖主治〗 脾虛肝郁,濕濁帶下。帶下色白,清稀如涕,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
〖功用〗 補(bǔ)脾疏肝,化濕止帶。
〖病機(jī)〗 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帶脈失約,濕濁下注所致。
〖組成〗 白術(shù) 一兩(30g)土炒 山藥 一兩[30g]炒 人參 二錢[6g] 白芍 五錢[15g]酒炒
車前子 三錢[9g]酒炒 蒼術(shù) 三錢[9g]制 甘草 一錢[3g] 陳皮 五分[2g] 黑芥穗 五分[2g]
柴胡 六分[2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完帶湯中用白術(shù),山藥人參白芍輔,
蒼術(shù)車前黑芥穗,陳皮甘草與柴胡。
〖主治〗 脾虛肝郁,濕濁帶下。帶下色白,清稀如涕,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
〖功用〗 補(bǔ)脾疏肝,化濕止帶。
〖病機(jī)〗 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帶脈失約,濕濁下注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