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傷寒論》
84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蛳吕?,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組成〗 茯苓 三兩[9g] 芍藥 三兩[9g] 白術(shù) 二兩[6g] 生姜 三兩[9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shù)芍附生姜,
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
〖主治〗
1.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2.太陽病發(fā)汗過多,陽虛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功用〗 溫陽利水。
〖病機(jī)〗 本證是由腎陽虛導(dǎo)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nèi)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是標(biāo)。
84條: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蛳吕?,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組成〗 茯苓 三兩[9g] 芍藥 三兩[9g] 白術(shù) 二兩[6g] 生姜 三兩[9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shù)芍附生姜,
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
〖主治〗
1.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2.太陽病發(fā)汗過多,陽虛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功用〗 溫陽利水。
〖病機(jī)〗 本證是由腎陽虛導(dǎo)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nèi)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是標(biā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