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詞匯 R

字號:

radial velocity (Vr) 視向速度,徑向速度
    物體或天體在觀察者視線方向的運動速度。
    radial velocity curve 視向速度曲線
    在光譜雙星系統(tǒng),顯示恒星在視線方向移近和遠離速度的曲線。
    radiant 輻射點
    在視覺上,流星雨的流星起源的點。
    radiation pressure 輻射壓
    物體吸收輻射時,所感受到的力。太陽系中的小型浮游粒子,會被陽光的光壓吹走,例如彗星的彗尾在陽光光壓的吹襲下,指向遠離太陽的方向。
    radio galaxy 電波星系
    一種會發(fā)出很強烈無線電頻輻射的星系。
    radio interferometer 電波干涉儀
    利用兩部或兩部以上的無線電望遠鏡,所組成的望遠鏡數(shù)組。望遠鏡的解像力和面積成正比,而干涉儀的直徑和數(shù)組中最遠的兩部望遠鏡相當,所以使用干涉儀的架構,可以大幅增加提升影像的分辨率。
    rays (of the moon) 輻射紋(月面)
    隕石撞擊月面時,由隕石坑所噴濺出來的輻射狀噴射物。
    recombination 復合
    宇宙在大爆炸發(fā)生后的一百萬年,溫度低到電子和離子(主要是氫離子和氦離子)結合成中性的原子,從此之后,宇宙對輻射來說就是透明的。
    recurrent novae 再發(fā)新星,復發(fā)新星
    每隔數(shù)十年就會發(fā)生新星爆炸的恒星。這種復發(fā)新星通常發(fā)生在雙星系統(tǒng)中。
    red dwarf 紅矮星
    指和太陽相當或比太陽質(zhì)量小的主序星。
    red shift 紅移
    物體或天體沿視線方向遠離時,光譜向長波長偏移的現(xiàn)象。
    reflecting telescope 反射望遠鏡
    利用凹面鏡來聚焦成像的望遠鏡。
    reflection nebula 反射星云
    由星際物質(zhì)所聚集成的天體,因為反射來自附近恒星的星光而顯蹤,反射星云的色澤為藍色。
    refracting telescope 折射望遠鏡
    利用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在鏡面里的偏折程度不同,而達成聚焦呈像功能的望遠鏡。
    regolith 表巖屑
    由破碎石片所形成的土壤。
    relative age 相對年齡
    以其它的地質(zhì)特征年代,作為地質(zhì)斷年參考點的記年方法。例如,相對年齡告訴我們月海的年齡比高原輕。
    relativistic jet model 相對論性噴流模型
    一種理論模型,用來解釋幾乎朝向地球射來的噴流,為何行進的速度在視覺上似乎高于光度。
    relativistic red shift 相對論性紅位移
    以接近光速運動的天體,因都卜勒效應所產(chǎn)生的紅位移。
    relativistic speeds 相對論性速度
    運動速度和光速相近。
    resolving power 鑒別率,解像力
    望遠鏡分辨細微結構的能力,望遠鏡口徑愈大,解像力愈好。
    resonance 共振
    在天文學上,是指行星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周期為簡單整數(shù)比的現(xiàn)象。
    rest mass 靜質(zhì)量
    由靜止在和粒子同一個坐標系的觀察者,所量到的質(zhì)量。
    retrograde loop 逆行圈
    從地球看出去,行星相對于背景恒星的運動,由順行變成逆行,而后又轉(zhuǎn)成順行,而在這過程中形成稱為逆行圈的圈狀的軌跡。
    retrograde motion 逆行
    從地球北方看太陽系的天體,如果天體的自轉(zhuǎn)是由東向西或說順時鐘方向自轉(zhuǎn),則這個天體的自轉(zhuǎn)稱為逆行。
    retrograde orbit 逆行軌道
    從地球的北極看出去,太陽系大部份的行星或衛(wèi)星,多是沿逆時鐘軌道運行。而順時鐘運行的軌道,就稱為逆行軌道。
    rich galaxy cluster 豐富星系團
    指成員超過1000個星系以上的星系團,大部份的成員多是橢圓星系,星系團分布的范圍超過一千萬光年。
    rift valley 裂口山谷
    因為地球板塊分離,因而產(chǎn)生的長直深谷。
    Rigel 參宿七
    獵戶座β星,較參宿四亮,為獵戶座最亮星。
    right ascension (R.A.) 赤經(jīng)
    一種用以標示天體在天球上位置的坐標之一,類以地球的經(jīng)度系統(tǒng)。以春分那天中午十二時 (格林威治時間),通過格林威治上方的天球子午線為0時,往東每隔15°增加一小時,以此類推,赤經(jīng)共分成24小時,每小時再細分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例如:參宿七的位置是 (5h55m10.3s,+74'25'')。
    ring galaxy 環(huán)狀星系
    外觀上為環(huán)狀外環(huán)圍繞著一個明亮的核心的星系,一般認為是兩星系正面碰撞的產(chǎn)物。
    Ring Nebula 環(huán)狀星云
    又稱為 M57 或 NGC6720。 位在天琴座內(nèi),形狀像環(huán)的行星狀星云。
    ring system 環(huán)系、行星環(huán)
    在行星赤道面上,由大小不等冰晶或石質(zhì)碎片所形成的環(huán)狀物。 類木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都有環(huán)系。行星環(huán)的可能起源有: (1) 衛(wèi)星的殘骸。(2) 因進入洛希極限內(nèi),而被撕碎的天體。 (3) 與行星形成時的殘留物,但因位在洛希極限內(nèi),所以無法凝聚。
    RNA (ribonucleic acid) 核醣核酸
    一種長碳煉的分子,核醣核酸可利用儲存在DNA內(nèi)的信息,來制造生命過程所需的復雜分子。
    Roche limit, tidal stability limit 洛希極限
    也稱為 tidal stability limit,指行星距離主星或衛(wèi)星距離行星的最小距離,如小于此距離,則行星或衛(wèi)星會被潮汐力撕碎。
    Roche lobe 洛希瓣
    雙星系統(tǒng)中,一顆恒星重力所控制的空間。
    Roche surface 洛希面
    雙星系統(tǒng)中,重力所能控制范圍的邊界。
    rolling plains 起伏的平原
    金星表面最常見一種地形。
    Rosette Nebula 薔薇星云
    位在南天麒麟座內(nèi)的發(fā)射星云,也是的HII區(qū)和恒星誕生區(qū),星云中心有稱為NGC2244的明亮星團。
    rotation curve 自轉(zhuǎn)曲線
    顯示星系盤面不同半徑和軌道速度間關系的圖表。
    rotation curve method 自轉(zhuǎn)曲線方法
    觀測星系里恒星的軌道運行速度和運行的半徑的關系,以定出星系質(zhì)量的方法。
    Royal Star 皇家星
    指軒轅十四 (Regulus),為獅子座α星,據(jù)古埃及天文學家托勒密,皇家星為獅子心的所在。
    r-process, rapid process 快過程。
    RR Lyrae variable stars 天琴RR型變星
    一種短周期變星,變光周期介于1.2-30小時之間,大多存在某些球狀星團之中。也常稱為短周期變星 (short-period cepheid) 或 星團變星 (cluster variable)。
    runaway star 速逃星
    正在迅速離開恒星誕生區(qū)的年輕恒星。速逃星可能原來在雙星系統(tǒng)內(nèi),因為其伴星發(fā)生超新星爆炸,而被拋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