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字號:

抗生素可用于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么病,都濫用抗生素治療,可引起許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強調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視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日益受到重視。
    一、抗菌藥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
    (1)病毒性疾病和發(fā)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除病情嚴重并懷疑為細菌感染外,否則可使臨床癥狀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檢出,以致延誤正確診斷與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應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2)嚴格按照適應證選藥。選藥應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每一種抗菌藥物各有不同抗菌譜與適應證。臨床診斷、細菌學診斷和體外藥敏試驗可作為選藥的重要參考。但受條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據(jù)感染部位和經(jīng)驗選用,可靠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呼吸道感染以革蘭氏陽性球菌為多見。尿道和膽道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見。皮膚傷口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選藥時還應根據(jù)病人全身情況,肝、腎功能,感染部位,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不良反應和價格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股乜梢灾尾。瑫r也會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新生兒、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損害第八對腦神經(jīng)而造成耳聾。青霉素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還會引起皮疹和藥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等會使體內耐藥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3)抗菌藥劑量。劑量要適當,療程應足夠。劑量過小,不但無治療作用,反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劑量過大,不僅造成浪費,還會帶來嚴重的毒副作用。療程過短易使疾病復發(fā)或轉為慢性。(4)皮膚粘膜等局部感染:應盡量避免局部應用抗菌藥,因其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和耐藥菌的產生。(5)預防應用及聯(lián)合應用:對此均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僅限于少數(shù)情況,如經(jīng)臨床實踐證明確有效果者;聯(lián)合用藥,也必須謹慎掌握指征、權衡利弊。
    二、抗菌藥的聯(lián)合應用
    (一)抗菌藥聯(lián)合應用的意義:聯(lián)合用藥的主要優(yōu)點是①發(fā)揮藥物的協(xié)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療效;②延遲或減少耐藥菌的出現(xiàn);③對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細菌學診斷的病例,聯(lián)合用藥可擴大抗菌范圍;④聯(lián)合用藥可減少個別藥劑量,從而減少毒副反應。
    濫用抗菌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可能產生不利后果:如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容易出現(xiàn)二重感染;耐藥菌株更加增多;浪費藥物;給人一種虛偽的安全感染,延誤正確治療。
    (二)聯(lián)合用藥的指征:聯(lián)合用藥的指征有①病原菌未明的嚴重感染;②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混合感染,如腸穿孔后腹膜炎的致病菌常有多種需氧菌和厭氧菌等;③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敗血癥;④長期用藥細菌有可能產生耐藥者,如結核、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等;⑤用以減少藥物毒性反應,如兩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合用治療深部真菌,前者用量可減少,從而減少毒性反應;⑥臨床感染一般用二藥聯(lián)用即可,常不必要三藥聯(lián)用或四藥聯(lián)用。
    (三)聯(lián)合用藥可能產生結果:兩種抗菌藥聯(lián)合應用在體外或動物實驗中可獲得無關、相加、協(xié)同(增強)和拮抗等四種效果??咕幬镆榔渥饔眯再|可分為四大類:一類為繁殖期殺菌,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二類為靜止期殺菌,如氨基甙類、多粘菌素等,它們對靜止期、繁殖期細菌均有殺滅作用;三類為速效抑菌,如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與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等、四類為慢效抑菌劑,如磺胺類等。第一類和第二類合用??色@得協(xié)同(增強)作用,例如青霉素與鏈霉素或慶大霉素合用治療腸球菌心內膜炎;青霉素破壞細菌細胞壁的完整性,有利于氨基甙類抗生素進入細胞內發(fā)揮作用。第一類與第三類合用可能出現(xiàn)拮抗作用。例如青霉素類與氯霉素或四環(huán)素類合用。由于后二藥使蛋白質合成迅速被抑制,細菌處于靜止狀態(tài),致使繁殖期殺菌的青霉素干擾細胞壁合成的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使其抗菌活性減弱。第二類和第三類合用可獲得增強或相加作用。第四類慢效抑菌藥與第一類可以合用,例如,治療流行性腦膜炎時,青霉素可以和磺胺嘧啶合用而提高療效。
    應該指出上述資料多來自體外與動物試驗在特定條件下的觀察,與臨床實際不盡相同,僅供參考。聯(lián)合用藥產生的作用也可因不同菌種和菌株而異,藥物劑量和給藥順序也會影響效果。
    三、肝腎功能損害時抗菌藥的應用
    (一)腎功能損害
    腎功能減退時,應用主要經(jīng)腎排泄的藥物宜減量或延長給藥時間。對腎有毒的藥物,如兩性霉素B、萬古霉素及氨基甙類等,宜避免使用。對腎功能無損害或損害不大的藥物在一般情況下,可按常規(guī)給藥,但要求肝功能必須正常。
    腎功能輕、中和重度減退的給藥量分別為正常劑量的2/3~1/2,1/2~1/5和1/5~1/10.
    (二)肝功能障礙的影響
    肝功能減退者,應避免使用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紅霉素、利福平、四環(huán)素類等。早產和新生兒的肝臟對氯霉素的解毒功能較低,氯霉素列為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