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灌注樁泥漿護壁的原理(一)

字號:

鉆孔灌注樁目前在沿海地基處理中應用十分廣泛,但因?qū)匐[蔽工程,成樁后質(zhì)量檢查比較困難,且由于軟土的特殊性質(zhì),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質(zhì)量問題。根據(jù)本人的施工實踐,對其中一些主要的質(zhì)量通病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期望通過與同行們相互交流,達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1.縮徑
    1.1產(chǎn)生的原因
    (1)清孔不徹底,泥漿中含泥塊較多,再加上終灌拔管過快,引起樁頂周邊夾泥,導致保護層厚度不足。
    (2)孔中水頭下降,對孔壁的靜水壓力減小,導致局部孔壁土層失穩(wěn)坍落,造成砼樁身夾泥或縮頸。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樁后形成護頸。
    1.2防治措施
    預防縮徑的關鍵是控制泥漿比重,確保泥漿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徑合適的鉆頭成孔,根據(jù)地層變化配以不同的泥漿。
    (2)成孔施工時應重視清孔,在清孔時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預防清孔后的在澆筑砼的過程中局部坍塌,導致縮徑的產(chǎn)生。
    2.斷樁
    2.1產(chǎn)生的原因
    (1)砼拌和物發(fā)生離析使樁身中斷。
    (2)灌注中,發(fā)生堵塞導管又未能處理好;或灌注中發(fā)生導管卡掛鋼筋籠,埋導管,嚴重坍孔,而處理不良時,都會演變?yōu)闃渡韲乐貖A泥,砼樁身中斷的嚴重事故。
    (3)灌注時間過長,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沖破頂層與泥漿相混;或?qū)Ч苓M水,未及時作良好處理,均會在兩層砼中產(chǎn)生部分夾有泥漿渣土的截面。
    2.2防治措施
    (1)導管要有足夠的抗拉強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滿砼的重量;內(nèi)徑應一致,其誤差應小于±2毫米,內(nèi)壁須光滑無阻,組拼后須用球塞、檢查錘作通過試驗;導管最下端一節(jié)導管長度要長一些,一般為4米,其底端不得帶法蘭盤。
    (2)導管在澆灌前要進行試拼,并做好水密性試驗。
    (3)嚴格控制導管埋深與拔管速度,導管不宜埋入砼過深,也不可過淺。及時測量砼澆灌深度,嚴防導管拔空。
    (4)經(jīng)常檢測砼拌和物,確保其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