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旅游景點:密印寺

字號:

密印寺俗稱頭陀寺,又名妙智寺,在今甌海區(qū)南白象鄉(xiāng)頭陀山麓。始建于后漢乾佑間(948—950)。今寺字系清順治八年(1651)重建。寺字按佛寺“七堂伽藍”格局,結合自然地勢,分成若干臺地,再沿中軸線布置蓮池、山門、天王殿、祖堂、大雄寶殿、忘山閣。同時依橫軸在頭進天王殿兩邊布置鐘樓、印心樓;二進大雄寶殿兩邊布置兩廂龐羅漢堂、大小禪堂、齋堂、客舍、方丈室;密印寺山門外為蓮池,入門為天王殿,前殿為祖堂,中殿為大雄寶殿,東、西為大小禪房、客舍,后為法堂、方丈閣、延壽堂、藏經樓,最后為“忘山閣”,前殿之左建有“心印樓”。寺左山麓原建有鐘樓。建筑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后進忘山閣兩邊布置延壽堂、藏經樓及庫司等。寺字千檻萬礎,規(guī)制宏偉,建筑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占地30畝,規(guī)模稱浙南第一。
    據《重建頭陀密智禪寺碑記》等記載,開山較早,相傳唐代高僧玄覺(665—713)曾棲遲于此。明末林增志(1593—1667)青年時寓寺讀書。后于崇禎元年(1628)中進士,官翰林編修,和黃道周、倪元璐友善。唐王建號隆武,起為禮部右侍廊兼東閣大學士。旋任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隆武死難,增志出奔沙縣,至呂峰山從逾遵長老出家,改名行幟,法號法幢。順治五年(1648),歸住密印寺舊日讀書處,見寺宇行將傾圮,矢志修復,歷時四載,遂于八年冬落成。唐高僧永嘉大師(或稱宿覺、元覺、真覺大師)先實棲遲于此。明寺宇規(guī)制偉然,與浙江北部的雙經、天童、雪竇等諸大佛寺差不多雄偉。密印寺在1982年被公布為溫州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歷年來,密印寺數次進行大規(guī)模的維修。
    密印寺1981年列為溫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