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點

字號:

(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人類食物多種多樣,除了人乳之外,任何一種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因此,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
    谷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tǒng)膳食的主體,也是中國膳食結構的特色和優(yōu)點所在。以谷類為主的膳食結構對于增強人民身體素質、減少許多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延長壽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以谷類為主的同時,提倡粗細糧搭配,多食標準米、面,糧谷加工不要過細過精,防止許多營養(yǎng)素在加工過程中的丟失。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不同品種的蔬菜所含營養(yǎng)成分不盡相同,甚至相差甚遠。蔬菜中所含的各種維生素、胡蘿卜素、礦物質及纖維是人體所必需的,是水果所不能替代的。
    水果所含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雖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所含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也是人體所不可缺少的。
    薯類食物含豐富淀粉、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食物的膳食對保持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保持心血管健康、預防某些腫瘤均有積極作用。
    (三)常吃奶類、豆類及其制品
    奶類食品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應大力提倡奶類食品的消費。
    豆類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食品;含豐富的蛋白質、脂類、鈣及維生素B、煙酸。提倡豆類食品的消費,不僅可以防止城市居民因過多消費肉類食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可以改善農(nóng)村人口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狀況。
    (四)經(jīng)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是優(yōu)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肉類中的鐵吸收率高;魚類尤其海魚含豐富不飽和酸,具有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肥肉和葷油屬于高能量、高脂肪食物,過多攝入可導致肥胖,而且是某些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故應少食。
    (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影響體重的兩個要素是進食量和體力活動。若進食量過多而體力活動量不足,則發(fā)生肥胖;相反則引起消瘦。體重過高或過低均對健康不利,所以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
    (六)保持清淡少鹽的膳食
    膳食不要太油膩、太成,不要吃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 我國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過多,其平均值在每天13.9g。食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呈正比,WHO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因此,我國居民應改善高鹽膳食的習慣,從小養(yǎng)成低鹽膳食的習慣。
    (七)飲酒應限量
    白酒除含酒精之外不含任何其他營養(yǎng)素,過量飲酒可使食欲下降,營養(yǎng)不良,甚至導致酒精中毒、肝硬化,增加患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所以應限制飲酒量。
    (八)吃清潔衛(wèi)生、不變質的食物
    挑選食物時,應注意食品的清潔、新鮮,不吃污染、腐敗變質的食物。進餐時,應注意進餐環(huán)境、餐具及供餐者的衛(wèi)生狀況;嚴格把好病從口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