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景點(diǎn):百丈峽

字號:

百丈峽
    百丈峽位于索溪峪景區(qū)南部,由百丈峽、董家峪、王家峪三個峽谷組成。 其中百丈峽位于插旗峪中部,古時此峽多猿,絕壁 奇峽,形勢險要,為古關(guān)隘。清道光《永定縣志》載:“百丈峽絕壁上 有‘銀箭石’,高懸絕壁,色自如銀,上有字形,可望而不可及?!贝耸褵o存。據(jù)傳明初覃篨造反,朝廷在此設(shè)關(guān)隘。又傳向王舉旗造反, 曾與官軍在百丈峽口交戰(zhàn)百次,故又名百仗峽。峽谷深切雄險,一溪中流。右側(cè)原有石徑,為明清時期往來慈(利)永(定)官道。其中沙坪田園、百丈峽壁、八珠潭最為奇美。
    百丈峽壁 位于插旗峪正中右側(cè)。一石壁從溪邊橫空而起,頂天立地,高約300米,長約800米。仰望崖壁欲墜,通壁無掛,醫(yī)理清晰,棱角分明,強(qiáng)健雄渾,銳不可擋。壁前一谷攔泡,空靈清幽。又岸數(shù)峰相對,俯首揖拜。立于板栗山山頂繚望,此堅如一孺獸,昂首夾尾,豪氣奪人。
     沙坪田園 駐足軍地坪遠(yuǎn)眺索溪南岸,沙坪、陳家崗一帶丘巒起伏,梯田依次羅列盤疊,溪水環(huán)流,村舍錯落,綠樹掩映,烏柏扶疏,炊煙裊裊。春末夏初菜花吐黃,漫山遍崗,更為清麗秀美。其后 “萬石筍立,高秀入天”,層層翠峰,塊塊黃花,相互映襯,極為和諧。若遇云煙繚繞于峰腰山顛,更是酣暢淋漓,構(gòu)成神奇、壯觀的潑墨山水畫長卷。
     插旗峰 自軍地坪往百丈峽內(nèi)前行200米,右側(cè)一峰從溪畔了然聳立,高約百米,橫看如旗,側(cè)望似劍,人稱插旗峰。據(jù)傳為向王義軍豎立軍旗處。峰頂兩棵青松勁立,綠冠罩壁、溪水沿峰腳淙淙流淌而過。
     金屏巖 距絲檐巖觀景赴約80米,于溪畔東望,山頂峭立一巨型板峰,方正加切,崔嵬橫空,高約5O米,寬約60米。峰頂一溜青松傲列。左側(cè)面及正面石壁白黃,每值傍晚,落日余輝映照,滿金黃。
     摩崖石刻 百丈峽中2公里處右側(cè)有巨崖如削,凌空約300 米。距崖基10米高的石壁上,刻有“百丈峽”三個雙鉤大字,每字直 徑約1米,落款為“明進(jìn)士于越大門山人李二書”。其左刻明萬歷年分守上荊南道兼九永兵備右參政胡桂芳詠百丈峽詩云:“峽高百丈洞云深,要識桃源此處尋。戎旅徐行風(fēng)雪緊,誰將興盡類山陰?!绷碛忻鞯率?,記載督工鑿?fù)ㄊ诒愕兰熬璜I(xiàn)銀兩的戶主姓名等文字。插旗峰對面石壁刻有畫家黃永玉20世紀(jì)80年代題寫的“百丈峽”三字。
     旌旗巖 距摩崖石刻前5O米處溪北右側(cè)上方,3座板狀巨峰依次而立,峰頂灌木密布如花穗,極似二面旌旗迎風(fēng)高展,獵獵有聲。
     八珠潭 位于百丈峽壁前溪谷中。溪溝呈“S”形,從板栗山山 腳環(huán)繞而至,直抵百丈峽摩崖石刻石壁跟前,折回遠(yuǎn)去。近150米 溪溝因溪床高低不一,形成多級落差,水沖成潭;又多石塊,將溪水 攔阻,聚積成潭。八潭均碧如珠玉,各逞秀姿。一潭圓,二潭長,三潭漩,四潭奇,五潭方,六、七潭淺,八潭靜。第三潭潭水從石唇涌出 不近,即被一石舌所擋,水流一折一回,旋即順石坎成傘狀瀑布鋪 展,俯沖而下,翻躍騰閃,如玉帛瑩麗耀眼,跌入潭中,訇然震耳,雪沫翻滾。第四潭尤為奇秀,臨潭兩旁,板石似芽,交錯伸縮。潭水瀠洄如沸,碧綠似玉。潭寬4米,長約I0米,水深約5米。潭岸左右野草藤蔓叢生,峰壁圍抱。
     鎮(zhèn)江寺 位于插旗峪溪與板栗山澗溝相匯處,對岸坡腰石臺突兀,寺立屋頂,清嘉慶年修建。獨(dú)殿面南而立,僅8平方米,內(nèi)供 五谷菩薩,寺宇及菩薩雕像大都完好。
     板栗山 百丈峽壁右側(cè)對面為一弧形坡地,方圓約70公頃。坡地低沉,四面山高。坡上約7公頃水田依山橫疊,披綠鋪黃。十余戶農(nóng)家傍竹坐落。山巒群峰自百丈峽口呈八字形,分別向西南、東北分開延伸,將板栗山緊抱其中。左側(cè)山巒石峰險峻高昂。巒頂、峰墻連綿、張弛舒展。峰體如扇,逐折展開,一折一聳。右前方雄矗 一峰叢。中間9峰親呢相擁;右兩峰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向而立;左下前峰上段分離,擬人相吻,后一峰如椅。右側(cè)山崩并列9峰,似馬戲團(tuán)群獸列隊前行。正前方百丈峽峰柱如障。后山高臥,綠杉翠林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