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陳老師今年政治考研試卷的點評。
陳先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今年的考研政治試題同04、05、06年的試卷相比它的特點基本連貫、保持一致,風格和命題格局都緊密相關,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命題老師隊伍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命題難度也沒有出人意料的地方,但是可以說難度比去年略微高一些一點。為什么說風格一致呢,這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比如,毛概部分的試題試卷反映出了這位毛概命題老師出題一向比較喜歡細膩、重局部、重細節(jié)的特點。當然今年也還是這個特點,毛概試題里有很多學生平時復習不太注意的東西都出了,這反映了毛概老師的出題特別細致、細膩的風格特點。
而一般哲學命題老師有兩個老師,其中一個哲學老師命題喜歡說哲學故事,還有一個哲學命題老師喜歡說近現(xiàn)代的文學的故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往年試卷中有一個聞一多的故事,屬于近現(xiàn)代文學家,這次命題老師也是那個命聞一多題目的。今年出小題,明年就出大題,肯定是這樣的風格,不能老是出大題。經濟學的題強調社會制度的不同,這樣的只強調政治學的特點是一樣的。比如說去年中國農民牛奶倒掉和美國農民倒牛奶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強調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國有經濟,社會主義國家有國有經濟和資本國有經濟有什么不同,說明總的命題格局,包括從這個題上就可以感覺到,命題老師、命題隊伍、命題傾向、命題風格基本沒有太大改變,命題難度基本相當,可能略微比去年難一點,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沒有指定原理,去年哲學是指定原理,今年沒有指定。
分析題第一題成仿吾就是人民大學校長,只說了用認識論原理分析,但是認識論原理相對來講范圍還是寬泛,今年認識主體,認識創(chuàng)造性,認識主體關系,真理關系也是認識論里面的,實驗檢驗標準,還是一樣的,還是指定的,這個和命題老師的思想傾向是一樣的,只是難度適當有所增加。
選擇題和過去差不多,總體差不多,和去年的命題思路差不多,命題思路,命題風格,甚至命題的思想傾向,經濟老師強調社會制度性質,哲學命題非常清楚,不是去年哲學老師命的,去年哲學老師喜歡講故事,06年講的是山上有座廟,哲學是兩個老師,今年成仿吾是文學家和丁玲都是文學家,和那年聞一多談藝術問題都是兩個老師命題的。
毛概是一個老師命的,04、05、07都是一個老師命的,從題就可以看出,因為連續(xù)性很強。
第二,在命題當中適當?shù)刎瀼匾稽c反押題的意思,體現(xiàn)在哪里呢?就是重復,包括選擇題都有重復的,選擇題有一道題說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個是04/05年考的,這種題隔兩年考一下,你說不重復嗎?我認為是重復的。學生會回答道,比如說八七會議上的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個問題只要對毛概熟悉的都知道,還有人民內部矛盾和資產階級矛盾處理不當就會變成階級矛盾。這個題重復性很強,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
分析題相對難一點,形勢與政策基本上是以和諧社會作為熱點來考的,像胡錦濤講話,選擇題基本符合這個特點。經濟學的東西完全是基礎知識的,包括生產基礎包括什么,還有G—W—P總公式,這是基本的東西,選擇題相對容易,分析題適當難一些。這是第二個特點,有點適當重復考點,有點反押題的意思,同時選擇題、客觀題容易,主觀題難一些。
除了毛概和哲學以外,基本上涉及的是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結合比較緊密的,毛概考查減租減息政策就是教材本體論,和現(xiàn)實一點沒有聯(lián)系。甚至現(xiàn)實聯(lián)系一點意思都沒有。但是只要屬于教材的內容就可以考,就是教材本體論的思想。金融學屬于重大問題,鄧三概論這一科目都屬于重大問題,尤其是鄧三概論,完全是重大問題。
經濟學上反映出一個特點,就是重大問題的基本問題,既是重大問題也是基本問題,不追求比較尖端的,比較新穎的,但是它是基本的,像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國家國營經濟與資本主義國營經濟的不同,這是既屬于重大問題也屬于基本問題,因為重大問題比較時髦一些,比如說郎咸平批評中國產權流失,這不考,如果考這個,就是重大問題當中的非基本問題。他不考,而是考重大問題中的基本問題,所以還是講究基礎。這是它的命題特點。
我們同學如果從復習的角度來看,春節(jié)的時候要對政治進行復習,要抓基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把教材看清楚,教材可以看輔導教材,也可以看我們編的07年的輔導教材,也可以看大學里的政治理論課的基礎教材。比如說毛概,今年毛概考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處理不好就會出現(xiàn)階級矛盾的觀點,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的考題,這些教材都是基本的,教材上都會有的,都強調基礎。如果今年考試不滿意的同學,參加明年考試希望考得更好的話,可以做07年的2000題就可以了。
中東這道題在形式與政策的重點研究上。中東為什么*?原因是因為他的戰(zhàn)略地位,他有石油,他本身的地理位置重要,印度洋、大西洋、西北大洋,三洋四海三洲都集中在這個地方,而且全世界三大宗教也集中在這個地方,所以它是一個宗教地理,關鍵是石油,因為有石油,美國才關心。
下面說說重點題的分析。第一道題是哲學題,34題是哲學題。這個題同學要首先審題,就是認識論里的什么原理,關鍵在于把握認識論里面的什么原理,這是關鍵的問題,認識什么原理呢?認識論大家可以看看,前面是“合理想象”,很多同學容易被想象迷惑,想象是感性還是理性呢?想象是理性的東西,很清楚,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所以他就認為他是浪漫的,人家從日本留學回來,就認為是洋氣的,這是理性的,認為這個人浪漫就是浪漫的。丁玲一開始的錯誤就是理性,完全強調理性,理性的推導,認為什么概念就是什么,完全抓住了理性的東西。見到了以后,第一感覺,這就是感覺,就是感性了,很清楚,我講課的時候講得很清楚,就是“百聞不如一見”,因為見面之后就有想象的空間,理性的特點是可以深入本質,但是理性的缺點就是搞教條主義,想當然,就是想象嘛。所以錯誤是割裂了理性和感性,片面強調理性,見了之后為什么認識就全部改變了呢?就說明感性認識的終決定作用,感性認識就是實踐,就是實踐的終決定作用,實際上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問題。而且可以概括到“百聞不如一見”,顯然是“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的形象注解。如果想到這一點,這個題就完全沒有問題了。關鍵是同學要把“合理想象”和“感覺”馬上想到這是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這是怎么樣用哲學分析百聞不如一見的現(xiàn)象,用認識論的原理去分析用感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去分析“百聞不如一見”的現(xiàn)象。如果想到這個問題上,答案就全出來了。
第二道題是經濟學,它實際上涉及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的問題,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都有,社會主義國家也是這樣的。這兩種主義都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區(qū)別就在于一個原理,我在考研班上專門強調了,這決定了經濟性質,關鍵在于政權掌握在誰的地方,哪個生產關系占統(tǒng)治地位,有同學說所有制,所有制不是決定性的,你有私有我有私有,你有國有我有國有。資本主義有國有,但是私有制占統(tǒng)治地位,社會主義有私有,但是公有制占統(tǒng)治地位。第二看國家政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尤其是第一個原理進行展開就可以了。第三,如果還要涉及的話,就再增加一個小點非常完善了,就是經濟所追求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資本主義的目的是追求利潤大化,社會主義大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主要是前面兩句話,一個是統(tǒng)治政權和國家政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后看它的追求的是什么東西,因為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在誰的手里。以前我上課的時候,說社會主義改造的資本主義分析。社會主義國家有宏觀調控,資本主義國家有宏觀調控,這兩個性質的區(qū)別在調控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個原理就8、9分了,第二個再加上就無論如何8、9分了。
第二個小題也很清楚情況,它是三個得分點,第一個是經濟成分和生產關系,第一個生產關系很清楚,非公有制為基礎,公有制成分為主體。我曾經講過堅持完善現(xiàn)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其它經濟成分是重要組成部分,這兩個得分點講到了,就第三個沒有講到,就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優(yōu)越性。優(yōu)越性應該講兩方面,優(yōu)越性實際上是從兩方面來講,第一方面,既符合社會主義基本性質的要求,又符合初級階級生產力的要求,這是他的優(yōu)越性。你只講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yōu)越性的話,還體現(xiàn)不了他,因為公有制并不能代表你搞非公經濟,我們?yōu)槭裁窗逊枪洕湃雰?yōu)越性?因為它可以符合社會主義生產力需要不同的生產力水平,需要不同的所有制來體現(xiàn)??荚嚨臅r候我講到基本經濟的三大制度,實際上就是基本經濟的三大依據(jù),為什么講公有制,公有制的依據(jù)是什么呢?就是它和優(yōu)越性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為什么講非公經濟,和這個也是相近的。
第三個得分點涉及到三大依據(jù)的問題。它既能夠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既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又能反映社會主義初級階級不同水平的生產力要求。這是三大依據(jù)的兩條,說了兩個客觀依據(jù)就可以了。這是第二道題,它還是強調社會主義性質,和去年一樣的,社會主義倒牛奶和資本主義倒牛奶的性質有什么區(qū)別。我們這個命題老師比較強調政治理論高度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京派代表人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派別目前分:京派、滬派、廣東派,其中京派、滬派強一些,廣東派弱一些,以京派有代表性,這位老師就是京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客觀依據(jù)一轉就轉為優(yōu)越性了,他能夠體現(xiàn)不同水平的生產力要求,能夠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因為沒有公有制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就體現(xiàn)不出來,沒有非公經濟就不能符合不同生產力水平的要求。
第36題,36題是毛概老師的特點,毛概老師寫文章很細,尤其是寫*時期國共合作的問題。而這個老師走得更加極端,因為減租減息講毛概、講黨史的老師講得非常少,都不重視,但是他作為大題來講。和現(xiàn)實沒有聯(lián)系,我完全考你的知識,這也完全可以。這是他的第一個考點,就是比較片面,比較注重細節(jié),反映這個老師一貫的特點,04年就是這個老師命題的。
第二個特點,同學要看細一點,這個老師注重變動、變化,簡單考二五減息,如何考得比較好呢?這個老師喜歡在轉變環(huán)節(jié)考,考轉變環(huán)節(jié)的東西,二五減租到取消二五減租,二五減租反映了階級關系什么樣的變化,他喜歡講變化,在變化環(huán)境中考。得分點應該是三、三、四,強調重要性再結合表來回答。材料分析一分半、階級關系分析一分半。為什么要制定這些政策呢?調動抗戰(zhàn)積極性,既照顧了地主的利益又照顧了農民的利益。
第三點,需要同學有基本分析材料的能力,比如說這道題準確地說,在教材上有三個得分點,應該是3、3、4,前面一個點是3分,后第三個點是4分,應該是334的結構。后得分點有兩點,第一點強調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要性,第二要結合這個表解析減租減息政策的重要性,為什么既要實行又要改變。減租減息為什么既要實行又要改變呢?就是因為它有局限性,所以執(zhí)行一段時間就要把它改變掉。第三點是4分,前面每一點是3分。同學馬上就可以把分數(shù)算出來。第一點材料分析應該是1.5分,土地流向同學有基本的材料分析。毛概強調要兩點,第一點專門強調土地政策演變,專門講到減租減息內容,它調動了抗戰(zhàn)積極性,既反映了地主的要求,因為完全不繳租就違背了地主的意愿,地主抗戰(zhàn)就沒有積極性,如果收租農民又沒有積極性。所以要求給農民高利貸的利息少一點,租少交一點,他生活好一點,就可以調動他的抗戰(zhàn)積極性,地主地息少一點,他也有抗戰(zhàn)積極性。所以說在當時的抗戰(zhàn)情況下既照顧了地主的積極性又照顧了農產品的積極性,使這兩個階級都可以參加抗戰(zhàn)。這是第二點:團結了兩個階級抗戰(zhàn),照顧了兩個階級的利益。
第二,土地流向,實行減租減息政策的前后,雇農的土地沒有什么變化,抗戰(zhàn)前是0.8,抗戰(zhàn)后是0.6,但是中農的土地變化大,中農在減租之前的土地是29.5%,減租之后已經占42.5%了。增加了13個點,增長了將近45%左右,這個增加幅度是很大的,貧農是19%增加到22%,增加了1/6。中農土地變化大,就是減租減息政策中農得到的好處大,貧農是其次。富農減少1/7的土地規(guī)模。地主從29.5%變成13.5%,這是地主減少了55%的土地。這馬上就可以分析出來,抗戰(zhàn)前后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前后,得到好處大的是中農,這個1.5分要指出兩點,第一點地主損失土地多,損失了55%左右,地主土地少了,另一方面富農損失一部分土地,就是1/7土地。這是土地流向,另外農民得到好處多的是中農。中農基本上增加了45%的土地,其次是貧農,貧農增加了1/6的土地。雇農相當于過去農村的無產者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說出來,2分就拿到手了。
這是政策上的變化關系,就是減租減息之后各個階級都參加抗戰(zhàn),這個要表明出來,減租減息之后中農和貧農的地位在上升,地主和富農的地位在下降。這個經濟政策造成了中農和貧農地位的上升,尤其是中農,造成了地主和富農地位的下降,尤其是富農。
土地流向也按表來分析,減租減息政策既團結了地主又團結了農民,兩方面都團結,使他們都有了抗戰(zhàn)的積極性。
第三點土地政策演變也很清楚,土地政策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首要問題是土地問題,就強調這句話,略微展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減租減息政策的局限性,雖然它能夠使地主、農民都參加抗戰(zhàn),但沒有從根本上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農民是需要土地私有化的,需要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這個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土地沒有給他,只是把租子減了一點,所以等到了抗戰(zhàn)后期,等到解放戰(zhàn)爭之后,這個政策就不能滿足農民了,農民就要求實行土地改革,要求把地主的土地完全轉為農民土地。這是當時共產黨的“五四指示”,停止減租減息,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就是當時的土地改革。
這道題原理上我們講清楚了,材料分析需要自己發(fā)揮。第二題,我們在精講班作為重點題來講了,前三年04—06年關于地租有一道選擇題,這個老師既然每年都出一道土地政策選擇題的話,我認為今年就是減租減息和五四指示,結果是完全一樣的。這是36題。
第37題是資源能源問題,材料題涉及不多,答案強調兩點,這是搞經濟學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因為我們實際上是講增長方式轉變是重大政策問題。原來我在強化班上作為增長方式轉變講,到串講班、精講班作為分析題講的。它第一個得分點是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到串講班、精講班的時候,特別強調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這個題關鍵是增長方式轉變基本要求一定要清楚,就是要依靠投入、消耗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原來我們粗放型增長依靠投入,依靠資源進行能源消耗,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而不是簡單的消耗問題了。第二,依靠數(shù)量增長轉到提高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兩個方面結合。這和能源如何結合呢?老師講到兩個要求的時候沒有提到資源力量。我說了這兩個實際上是從“三高一低”轉到“三低一高”,就是“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轉為“低消耗、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第一得分點少應該是四分,或者本身就是五分,第二點,如果按照資源發(fā)展的要求,要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要講兩點,假設有同學說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措施,可能這個點是6分他得4分,因為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這句話一定要說明出來,科學發(fā)展觀和資源節(jié)約型有什么關系呢?講這個有把握,如果講這個了,措施也講了,6分就全拿,如果只講措施就會少1—2分。
科學發(fā)展觀講的是科學發(fā)展觀、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是什么關系,一個是指導思想,一個是科學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本身就包含了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兩個內容,一個是科學發(fā)展觀是指導思想,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友好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本身包含了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反過來落實科學發(fā)展的具體實踐,因為資源節(jié)約就要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友好就是要落實人和自然友好發(fā)展的。把這個講出來,三個題就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栽趺匆彩?—5.5分的樣子,我這么一說,同學自己的分數(shù)就可以算出來了。經濟學這個完全是重點問題,重大問題,也是教材里面的基本問題。
同時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節(jié)約資源、有效利用資源,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友好型就是使人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和諧社會。
第38題是熱點地區(qū)的和平努力。在形勢和政策上面強調三大熱點,在精講班我說是強調兩大熱點,這是六大題里面的失誤,我后的時候強調了中東問題、伊朗核問題,但是我在分析動蕩的原因也講到了,如果按照我的講法,怎么樣也是9分。第一個是石油,第二個是民族宗教,第三個是地理因素,因為它處在三洋四海四洲的重要之地。而且這是美國的戰(zhàn)略重點,到目前為止它的戰(zhàn)略重點仍然在中東,因為中東有石油,亞洲只涉及到大國力量對比的問題,中國有崛起,但是中國沒有石油,就算他把中國干掉也拿不到石油,后是控制石油,控制石油就是控制大國,他首先要控制石油。所以美國的第一戰(zhàn)略重點是石油,第二戰(zhàn)略重點才是在亞洲遏制中國崛起的問題,第三個戰(zhàn)略重點是確保歐洲的穩(wěn)定。
熱點地區(qū)的和平努力這道題除了這方面要回答,回答他的私有,回答地理位置重要,和民族宗教沖突的重要,強調這是美國戰(zhàn)略重點以外,還有一個是要進行理論分析,同學要靈活掌握知識,就是文明沖突論,為什么*長期不斷呢?就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在中東的剝削和掠奪造成的貧困和落后,貧困和落后誰造成的呢?就是美國和西方對整個中東的侵略、剝削和掠奪,尤其是中東的石油資源,中東有那么多的石油,依然有那么多的窮人,就是掠奪造成的,假如同學只按地理位置來分析,石油問題來分析,宗教問題來分析,老師寬一點給6—7分,老師緊一點會給5—6分。除了這些點之外,還要從理論上講,因為第一方面,所以第二方面,從理論上講,上升到理論高度,美國和發(fā)達國家對中東地區(qū)石油資源的侵略和掠奪,是中東長期動蕩不安的原因。第二,美國在中東施行的偏袒以色列的強權政策是造成中東沖突的直接原因。把這個答了,這個題就會上升到9—9.5分的高度。
不僅要說到這個題,還要給同學說出得分的答案,答案是二百五,一樣拿不到分。這個題一個強調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實際上就是宗教、石油、戰(zhàn)略。一個是戰(zhàn)略地位,還有一個是文明沖突論。
第39題就是中國的和諧發(fā)展和建設和平世界。胡錦濤的觀點一個講的是文明多樣性理論,就是文明之間是有沖突的,但文明之間主要是交流和合作,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基本特點。能展開可以,不展開也基本可以得分了,第一個問題說了,怎么樣也是4—4.5分,就是強調文明多樣性是當前世界的一個特征,世界多樣性是世界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世界發(fā)展沖突是次要的,交流和互補、相互取長補短是主要的,基本觀點一出來,下面解釋一下就行了,在競爭中要取長補短,任何文明都是有長有短,都是有缺點的。這是強調世界文明多樣性。
第二點是強調中國和平發(fā)展對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意義。這點在我們書上有非常清楚的答案,就是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4,強調中國的地位。中國是世界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主要經濟增長點,所以中國和平發(fā)展實現(xiàn)了,那么世界和平發(fā)展就可以成功了。而且它可以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一種新的發(fā)展模式和新的選擇。第一個強調中國發(fā)展的地位、重要性,本身是世界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1/4,所以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世界的發(fā)展,中國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就成為世界和諧奠定基礎的重要意義??陀^上能夠為發(fā)展中國家新的發(fā)展模式,新的道路,新的選擇。
陳先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今年的考研政治試題同04、05、06年的試卷相比它的特點基本連貫、保持一致,風格和命題格局都緊密相關,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命題老師隊伍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命題難度也沒有出人意料的地方,但是可以說難度比去年略微高一些一點。為什么說風格一致呢,這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比如,毛概部分的試題試卷反映出了這位毛概命題老師出題一向比較喜歡細膩、重局部、重細節(jié)的特點。當然今年也還是這個特點,毛概試題里有很多學生平時復習不太注意的東西都出了,這反映了毛概老師的出題特別細致、細膩的風格特點。
而一般哲學命題老師有兩個老師,其中一個哲學老師命題喜歡說哲學故事,還有一個哲學命題老師喜歡說近現(xiàn)代的文學的故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往年試卷中有一個聞一多的故事,屬于近現(xiàn)代文學家,這次命題老師也是那個命聞一多題目的。今年出小題,明年就出大題,肯定是這樣的風格,不能老是出大題。經濟學的題強調社會制度的不同,這樣的只強調政治學的特點是一樣的。比如說去年中國農民牛奶倒掉和美國農民倒牛奶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強調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國有經濟,社會主義國家有國有經濟和資本國有經濟有什么不同,說明總的命題格局,包括從這個題上就可以感覺到,命題老師、命題隊伍、命題傾向、命題風格基本沒有太大改變,命題難度基本相當,可能略微比去年難一點,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沒有指定原理,去年哲學是指定原理,今年沒有指定。
分析題第一題成仿吾就是人民大學校長,只說了用認識論原理分析,但是認識論原理相對來講范圍還是寬泛,今年認識主體,認識創(chuàng)造性,認識主體關系,真理關系也是認識論里面的,實驗檢驗標準,還是一樣的,還是指定的,這個和命題老師的思想傾向是一樣的,只是難度適當有所增加。
選擇題和過去差不多,總體差不多,和去年的命題思路差不多,命題思路,命題風格,甚至命題的思想傾向,經濟老師強調社會制度性質,哲學命題非常清楚,不是去年哲學老師命的,去年哲學老師喜歡講故事,06年講的是山上有座廟,哲學是兩個老師,今年成仿吾是文學家和丁玲都是文學家,和那年聞一多談藝術問題都是兩個老師命題的。
毛概是一個老師命的,04、05、07都是一個老師命的,從題就可以看出,因為連續(xù)性很強。
第二,在命題當中適當?shù)刎瀼匾稽c反押題的意思,體現(xiàn)在哪里呢?就是重復,包括選擇題都有重復的,選擇題有一道題說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個是04/05年考的,這種題隔兩年考一下,你說不重復嗎?我認為是重復的。學生會回答道,比如說八七會議上的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個問題只要對毛概熟悉的都知道,還有人民內部矛盾和資產階級矛盾處理不當就會變成階級矛盾。這個題重復性很強,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
分析題相對難一點,形勢與政策基本上是以和諧社會作為熱點來考的,像胡錦濤講話,選擇題基本符合這個特點。經濟學的東西完全是基礎知識的,包括生產基礎包括什么,還有G—W—P總公式,這是基本的東西,選擇題相對容易,分析題適當難一些。這是第二個特點,有點適當重復考點,有點反押題的意思,同時選擇題、客觀題容易,主觀題難一些。
除了毛概和哲學以外,基本上涉及的是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結合比較緊密的,毛概考查減租減息政策就是教材本體論,和現(xiàn)實一點沒有聯(lián)系。甚至現(xiàn)實聯(lián)系一點意思都沒有。但是只要屬于教材的內容就可以考,就是教材本體論的思想。金融學屬于重大問題,鄧三概論這一科目都屬于重大問題,尤其是鄧三概論,完全是重大問題。
經濟學上反映出一個特點,就是重大問題的基本問題,既是重大問題也是基本問題,不追求比較尖端的,比較新穎的,但是它是基本的,像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國家國營經濟與資本主義國營經濟的不同,這是既屬于重大問題也屬于基本問題,因為重大問題比較時髦一些,比如說郎咸平批評中國產權流失,這不考,如果考這個,就是重大問題當中的非基本問題。他不考,而是考重大問題中的基本問題,所以還是講究基礎。這是它的命題特點。
我們同學如果從復習的角度來看,春節(jié)的時候要對政治進行復習,要抓基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把教材看清楚,教材可以看輔導教材,也可以看我們編的07年的輔導教材,也可以看大學里的政治理論課的基礎教材。比如說毛概,今年毛概考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處理不好就會出現(xiàn)階級矛盾的觀點,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的考題,這些教材都是基本的,教材上都會有的,都強調基礎。如果今年考試不滿意的同學,參加明年考試希望考得更好的話,可以做07年的2000題就可以了。
中東這道題在形式與政策的重點研究上。中東為什么*?原因是因為他的戰(zhàn)略地位,他有石油,他本身的地理位置重要,印度洋、大西洋、西北大洋,三洋四海三洲都集中在這個地方,而且全世界三大宗教也集中在這個地方,所以它是一個宗教地理,關鍵是石油,因為有石油,美國才關心。
下面說說重點題的分析。第一道題是哲學題,34題是哲學題。這個題同學要首先審題,就是認識論里的什么原理,關鍵在于把握認識論里面的什么原理,這是關鍵的問題,認識什么原理呢?認識論大家可以看看,前面是“合理想象”,很多同學容易被想象迷惑,想象是感性還是理性呢?想象是理性的東西,很清楚,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所以他就認為他是浪漫的,人家從日本留學回來,就認為是洋氣的,這是理性的,認為這個人浪漫就是浪漫的。丁玲一開始的錯誤就是理性,完全強調理性,理性的推導,認為什么概念就是什么,完全抓住了理性的東西。見到了以后,第一感覺,這就是感覺,就是感性了,很清楚,我講課的時候講得很清楚,就是“百聞不如一見”,因為見面之后就有想象的空間,理性的特點是可以深入本質,但是理性的缺點就是搞教條主義,想當然,就是想象嘛。所以錯誤是割裂了理性和感性,片面強調理性,見了之后為什么認識就全部改變了呢?就說明感性認識的終決定作用,感性認識就是實踐,就是實踐的終決定作用,實際上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問題。而且可以概括到“百聞不如一見”,顯然是“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的形象注解。如果想到這一點,這個題就完全沒有問題了。關鍵是同學要把“合理想象”和“感覺”馬上想到這是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這是怎么樣用哲學分析百聞不如一見的現(xiàn)象,用認識論的原理去分析用感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去分析“百聞不如一見”的現(xiàn)象。如果想到這個問題上,答案就全出來了。
第二道題是經濟學,它實際上涉及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的問題,資本主義國家也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都有,社會主義國家也是這樣的。這兩種主義都有國有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區(qū)別就在于一個原理,我在考研班上專門強調了,這決定了經濟性質,關鍵在于政權掌握在誰的地方,哪個生產關系占統(tǒng)治地位,有同學說所有制,所有制不是決定性的,你有私有我有私有,你有國有我有國有。資本主義有國有,但是私有制占統(tǒng)治地位,社會主義有私有,但是公有制占統(tǒng)治地位。第二看國家政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尤其是第一個原理進行展開就可以了。第三,如果還要涉及的話,就再增加一個小點非常完善了,就是經濟所追求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資本主義的目的是追求利潤大化,社會主義大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主要是前面兩句話,一個是統(tǒng)治政權和國家政權掌握在誰的手上。后看它的追求的是什么東西,因為資本主義是私人壟斷在誰的手里。以前我上課的時候,說社會主義改造的資本主義分析。社會主義國家有宏觀調控,資本主義國家有宏觀調控,這兩個性質的區(qū)別在調控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個原理就8、9分了,第二個再加上就無論如何8、9分了。
第二個小題也很清楚情況,它是三個得分點,第一個是經濟成分和生產關系,第一個生產關系很清楚,非公有制為基礎,公有制成分為主體。我曾經講過堅持完善現(xiàn)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其它經濟成分是重要組成部分,這兩個得分點講到了,就第三個沒有講到,就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優(yōu)越性。優(yōu)越性應該講兩方面,優(yōu)越性實際上是從兩方面來講,第一方面,既符合社會主義基本性質的要求,又符合初級階級生產力的要求,這是他的優(yōu)越性。你只講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yōu)越性的話,還體現(xiàn)不了他,因為公有制并不能代表你搞非公經濟,我們?yōu)槭裁窗逊枪洕湃雰?yōu)越性?因為它可以符合社會主義生產力需要不同的生產力水平,需要不同的所有制來體現(xiàn)??荚嚨臅r候我講到基本經濟的三大制度,實際上就是基本經濟的三大依據(jù),為什么講公有制,公有制的依據(jù)是什么呢?就是它和優(yōu)越性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為什么講非公經濟,和這個也是相近的。
第三個得分點涉及到三大依據(jù)的問題。它既能夠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既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又能反映社會主義初級階級不同水平的生產力要求。這是三大依據(jù)的兩條,說了兩個客觀依據(jù)就可以了。這是第二道題,它還是強調社會主義性質,和去年一樣的,社會主義倒牛奶和資本主義倒牛奶的性質有什么區(qū)別。我們這個命題老師比較強調政治理論高度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京派代表人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派別目前分:京派、滬派、廣東派,其中京派、滬派強一些,廣東派弱一些,以京派有代表性,這位老師就是京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客觀依據(jù)一轉就轉為優(yōu)越性了,他能夠體現(xiàn)不同水平的生產力要求,能夠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因為沒有公有制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就體現(xiàn)不出來,沒有非公經濟就不能符合不同生產力水平的要求。
第36題,36題是毛概老師的特點,毛概老師寫文章很細,尤其是寫*時期國共合作的問題。而這個老師走得更加極端,因為減租減息講毛概、講黨史的老師講得非常少,都不重視,但是他作為大題來講。和現(xiàn)實沒有聯(lián)系,我完全考你的知識,這也完全可以。這是他的第一個考點,就是比較片面,比較注重細節(jié),反映這個老師一貫的特點,04年就是這個老師命題的。
第二個特點,同學要看細一點,這個老師注重變動、變化,簡單考二五減息,如何考得比較好呢?這個老師喜歡在轉變環(huán)節(jié)考,考轉變環(huán)節(jié)的東西,二五減租到取消二五減租,二五減租反映了階級關系什么樣的變化,他喜歡講變化,在變化環(huán)境中考。得分點應該是三、三、四,強調重要性再結合表來回答。材料分析一分半、階級關系分析一分半。為什么要制定這些政策呢?調動抗戰(zhàn)積極性,既照顧了地主的利益又照顧了農民的利益。
第三點,需要同學有基本分析材料的能力,比如說這道題準確地說,在教材上有三個得分點,應該是3、3、4,前面一個點是3分,后第三個點是4分,應該是334的結構。后得分點有兩點,第一點強調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要性,第二要結合這個表解析減租減息政策的重要性,為什么既要實行又要改變。減租減息為什么既要實行又要改變呢?就是因為它有局限性,所以執(zhí)行一段時間就要把它改變掉。第三點是4分,前面每一點是3分。同學馬上就可以把分數(shù)算出來。第一點材料分析應該是1.5分,土地流向同學有基本的材料分析。毛概強調要兩點,第一點專門強調土地政策演變,專門講到減租減息內容,它調動了抗戰(zhàn)積極性,既反映了地主的要求,因為完全不繳租就違背了地主的意愿,地主抗戰(zhàn)就沒有積極性,如果收租農民又沒有積極性。所以要求給農民高利貸的利息少一點,租少交一點,他生活好一點,就可以調動他的抗戰(zhàn)積極性,地主地息少一點,他也有抗戰(zhàn)積極性。所以說在當時的抗戰(zhàn)情況下既照顧了地主的積極性又照顧了農產品的積極性,使這兩個階級都可以參加抗戰(zhàn)。這是第二點:團結了兩個階級抗戰(zhàn),照顧了兩個階級的利益。
第二,土地流向,實行減租減息政策的前后,雇農的土地沒有什么變化,抗戰(zhàn)前是0.8,抗戰(zhàn)后是0.6,但是中農的土地變化大,中農在減租之前的土地是29.5%,減租之后已經占42.5%了。增加了13個點,增長了將近45%左右,這個增加幅度是很大的,貧農是19%增加到22%,增加了1/6。中農土地變化大,就是減租減息政策中農得到的好處大,貧農是其次。富農減少1/7的土地規(guī)模。地主從29.5%變成13.5%,這是地主減少了55%的土地。這馬上就可以分析出來,抗戰(zhàn)前后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前后,得到好處大的是中農,這個1.5分要指出兩點,第一點地主損失土地多,損失了55%左右,地主土地少了,另一方面富農損失一部分土地,就是1/7土地。這是土地流向,另外農民得到好處多的是中農。中農基本上增加了45%的土地,其次是貧農,貧農增加了1/6的土地。雇農相當于過去農村的無產者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說出來,2分就拿到手了。
這是政策上的變化關系,就是減租減息之后各個階級都參加抗戰(zhàn),這個要表明出來,減租減息之后中農和貧農的地位在上升,地主和富農的地位在下降。這個經濟政策造成了中農和貧農地位的上升,尤其是中農,造成了地主和富農地位的下降,尤其是富農。
土地流向也按表來分析,減租減息政策既團結了地主又團結了農民,兩方面都團結,使他們都有了抗戰(zhàn)的積極性。
第三點土地政策演變也很清楚,土地政策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首要問題是土地問題,就強調這句話,略微展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減租減息政策的局限性,雖然它能夠使地主、農民都參加抗戰(zhàn),但沒有從根本上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農民是需要土地私有化的,需要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yōu)檗r民土地所有制,這個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土地沒有給他,只是把租子減了一點,所以等到了抗戰(zhàn)后期,等到解放戰(zhàn)爭之后,這個政策就不能滿足農民了,農民就要求實行土地改革,要求把地主的土地完全轉為農民土地。這是當時共產黨的“五四指示”,停止減租減息,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就是當時的土地改革。
這道題原理上我們講清楚了,材料分析需要自己發(fā)揮。第二題,我們在精講班作為重點題來講了,前三年04—06年關于地租有一道選擇題,這個老師既然每年都出一道土地政策選擇題的話,我認為今年就是減租減息和五四指示,結果是完全一樣的。這是36題。
第37題是資源能源問題,材料題涉及不多,答案強調兩點,這是搞經濟學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因為我們實際上是講增長方式轉變是重大政策問題。原來我在強化班上作為增長方式轉變講,到串講班、精講班作為分析題講的。它第一個得分點是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到串講班、精講班的時候,特別強調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要求,這個題關鍵是增長方式轉變基本要求一定要清楚,就是要依靠投入、消耗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原來我們粗放型增長依靠投入,依靠資源進行能源消耗,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而不是簡單的消耗問題了。第二,依靠數(shù)量增長轉到提高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兩個方面結合。這和能源如何結合呢?老師講到兩個要求的時候沒有提到資源力量。我說了這兩個實際上是從“三高一低”轉到“三低一高”,就是“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轉為“低消耗、低投入、低污染、高效益”。第一得分點少應該是四分,或者本身就是五分,第二點,如果按照資源發(fā)展的要求,要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要講兩點,假設有同學說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的措施,可能這個點是6分他得4分,因為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這句話一定要說明出來,科學發(fā)展觀和資源節(jié)約型有什么關系呢?講這個有把握,如果講這個了,措施也講了,6分就全拿,如果只講措施就會少1—2分。
科學發(fā)展觀講的是科學發(fā)展觀、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是什么關系,一個是指導思想,一個是科學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本身就包含了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兩個內容,一個是科學發(fā)展觀是指導思想,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友好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本身包含了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反過來落實科學發(fā)展的具體實踐,因為資源節(jié)約就要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友好就是要落實人和自然友好發(fā)展的。把這個講出來,三個題就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栽趺匆彩?—5.5分的樣子,我這么一說,同學自己的分數(shù)就可以算出來了。經濟學這個完全是重點問題,重大問題,也是教材里面的基本問題。
同時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節(jié)約資源、有效利用資源,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友好型就是使人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和諧社會。
第38題是熱點地區(qū)的和平努力。在形勢和政策上面強調三大熱點,在精講班我說是強調兩大熱點,這是六大題里面的失誤,我后的時候強調了中東問題、伊朗核問題,但是我在分析動蕩的原因也講到了,如果按照我的講法,怎么樣也是9分。第一個是石油,第二個是民族宗教,第三個是地理因素,因為它處在三洋四海四洲的重要之地。而且這是美國的戰(zhàn)略重點,到目前為止它的戰(zhàn)略重點仍然在中東,因為中東有石油,亞洲只涉及到大國力量對比的問題,中國有崛起,但是中國沒有石油,就算他把中國干掉也拿不到石油,后是控制石油,控制石油就是控制大國,他首先要控制石油。所以美國的第一戰(zhàn)略重點是石油,第二戰(zhàn)略重點才是在亞洲遏制中國崛起的問題,第三個戰(zhàn)略重點是確保歐洲的穩(wěn)定。
熱點地區(qū)的和平努力這道題除了這方面要回答,回答他的私有,回答地理位置重要,和民族宗教沖突的重要,強調這是美國戰(zhàn)略重點以外,還有一個是要進行理論分析,同學要靈活掌握知識,就是文明沖突論,為什么*長期不斷呢?就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在中東的剝削和掠奪造成的貧困和落后,貧困和落后誰造成的呢?就是美國和西方對整個中東的侵略、剝削和掠奪,尤其是中東的石油資源,中東有那么多的石油,依然有那么多的窮人,就是掠奪造成的,假如同學只按地理位置來分析,石油問題來分析,宗教問題來分析,老師寬一點給6—7分,老師緊一點會給5—6分。除了這些點之外,還要從理論上講,因為第一方面,所以第二方面,從理論上講,上升到理論高度,美國和發(fā)達國家對中東地區(qū)石油資源的侵略和掠奪,是中東長期動蕩不安的原因。第二,美國在中東施行的偏袒以色列的強權政策是造成中東沖突的直接原因。把這個答了,這個題就會上升到9—9.5分的高度。
不僅要說到這個題,還要給同學說出得分的答案,答案是二百五,一樣拿不到分。這個題一個強調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實際上就是宗教、石油、戰(zhàn)略。一個是戰(zhàn)略地位,還有一個是文明沖突論。
第39題就是中國的和諧發(fā)展和建設和平世界。胡錦濤的觀點一個講的是文明多樣性理論,就是文明之間是有沖突的,但文明之間主要是交流和合作,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基本特點。能展開可以,不展開也基本可以得分了,第一個問題說了,怎么樣也是4—4.5分,就是強調文明多樣性是當前世界的一個特征,世界多樣性是世界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世界發(fā)展沖突是次要的,交流和互補、相互取長補短是主要的,基本觀點一出來,下面解釋一下就行了,在競爭中要取長補短,任何文明都是有長有短,都是有缺點的。這是強調世界文明多樣性。
第二點是強調中國和平發(fā)展對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意義。這點在我們書上有非常清楚的答案,就是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4,強調中國的地位。中國是世界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主要經濟增長點,所以中國和平發(fā)展實現(xiàn)了,那么世界和平發(fā)展就可以成功了。而且它可以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一種新的發(fā)展模式和新的選擇。第一個強調中國發(fā)展的地位、重要性,本身是世界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1/4,所以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世界的發(fā)展,中國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就成為世界和諧奠定基礎的重要意義??陀^上能夠為發(fā)展中國家新的發(fā)展模式,新的道路,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