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1)~(35)每小題2分,共70分)。
下列各題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1)在數據結構中,從邏輯上可以把數據結構分為__________。
A)動態(tài)結構和靜態(tài)結構 B)緊湊結構和非緊湊結構
C)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 D)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
答案:C
評析:邏輯結構反映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一對一的關系,非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系。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是根據數據元素之間關系的不同特性加以分類的,即是從邏輯上加以分類的。
(2)若進棧序列為1,2,3,4,進棧過程中可以出棧,則下列不可能的一個出棧序列是__________。
A)1,4,3,2 B)2,3,4,l
C)3,1,4,2 D)3,4,2,l
答案:C
評析:棧是一種后進先出表,選項c中,先出棧的是3,說明此時棧內必然有l(wèi),2,由于1先于2進棧,所以1不可能在2之前出棧,故選項c這種出棧序列是不可能的。
(3)排序方法中,將整個無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并分別進行插入排序的方法,稱為__________。
A)希爾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選擇排序
答案:A
評析:希爾排序法的基本思想是:將整個無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別進行插入排序。
(4)在順序表(3,6,8,10,17,15,l 6,18,2l,25,30)中,用二分法查找關鍵碼值l1,所需的關鍵碼比較次數為__________。
A)2 B)3 C)4 D)5
答案:C
評析:二分法查找是用查找的關鍵碼與線性表的中間元素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結果來判斷是結束查找,還是在左邊或者右邊子表按相同的方法繼續(xù)查找。本題中,與11比較的關鍵碼分別為15,8,10,12,故比較次數為4。
(5)對于n個結點的單向鏈表(無表頭結點),需要指針單元的個數至少為__________。
A)n-1 B)n C)n+l D)2n
答案:C
評析:在n個結點的單向鏈表(無表頭結點)中,每個結點都有一個指針單元(即指針域),加上頭指針,至少需要n+1個指針單元。
(6)在軟件開發(fā)過程中,軟件結構設計是描述__________。
A)數據存儲結構 B)軟件體系結構 C)軟件結構測試 D)軟件控制過程
答案:B
評析:從工程管理角度來看,軟件設計分兩步完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概要設計(又稱結構設計)將軟件需求轉化為軟件體系結構、確定系統(tǒng)級接口、全局數據結構或數據庫模式。
(7)模塊本身的內聚是模塊獨立性的重要性度量因素之一。在7類內聚中,具有內聚的一類是__________。
A)順序性內聚 B)過程性內聚 C)邏輯性內聚 D)功能性內聚
答案:D
評析:內聚性是一個模塊內部各元素間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的度量。內聚是從功能角度來度量模塊內的聯(lián)系。內聚共有7類,它們之間的內聚性由弱到強排列順序為:偶然內聚、邏輯內聚、時間內聚、過程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和功能內聚。
(8)數據存儲和數據流都是__________,僅僅是所處的狀態(tài)不同。
A)分析結果 B)事件 C)動作 D)數據
答案:D
評析:數據流圖有4種成分:源點或終點、處理、數據存儲和數據流。數據存儲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數據,數據流是處于運動中的數據。
下列各題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正確選項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1)在數據結構中,從邏輯上可以把數據結構分為__________。
A)動態(tài)結構和靜態(tài)結構 B)緊湊結構和非緊湊結構
C)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 D)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
答案:C
評析:邏輯結構反映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一對一的關系,非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系。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是根據數據元素之間關系的不同特性加以分類的,即是從邏輯上加以分類的。
(2)若進棧序列為1,2,3,4,進棧過程中可以出棧,則下列不可能的一個出棧序列是__________。
A)1,4,3,2 B)2,3,4,l
C)3,1,4,2 D)3,4,2,l
答案:C
評析:棧是一種后進先出表,選項c中,先出棧的是3,說明此時棧內必然有l(wèi),2,由于1先于2進棧,所以1不可能在2之前出棧,故選項c這種出棧序列是不可能的。
(3)排序方法中,將整個無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并分別進行插入排序的方法,稱為__________。
A)希爾排序 B)冒泡排序 C)插入排序 D)選擇排序
答案:A
評析:希爾排序法的基本思想是:將整個無序序列分割成若干小的子序列分別進行插入排序。
(4)在順序表(3,6,8,10,17,15,l 6,18,2l,25,30)中,用二分法查找關鍵碼值l1,所需的關鍵碼比較次數為__________。
A)2 B)3 C)4 D)5
答案:C
評析:二分法查找是用查找的關鍵碼與線性表的中間元素比較,然后根據比較結果來判斷是結束查找,還是在左邊或者右邊子表按相同的方法繼續(xù)查找。本題中,與11比較的關鍵碼分別為15,8,10,12,故比較次數為4。
(5)對于n個結點的單向鏈表(無表頭結點),需要指針單元的個數至少為__________。
A)n-1 B)n C)n+l D)2n
答案:C
評析:在n個結點的單向鏈表(無表頭結點)中,每個結點都有一個指針單元(即指針域),加上頭指針,至少需要n+1個指針單元。
(6)在軟件開發(fā)過程中,軟件結構設計是描述__________。
A)數據存儲結構 B)軟件體系結構 C)軟件結構測試 D)軟件控制過程
答案:B
評析:從工程管理角度來看,軟件設計分兩步完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概要設計(又稱結構設計)將軟件需求轉化為軟件體系結構、確定系統(tǒng)級接口、全局數據結構或數據庫模式。
(7)模塊本身的內聚是模塊獨立性的重要性度量因素之一。在7類內聚中,具有內聚的一類是__________。
A)順序性內聚 B)過程性內聚 C)邏輯性內聚 D)功能性內聚
答案:D
評析:內聚性是一個模塊內部各元素間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的度量。內聚是從功能角度來度量模塊內的聯(lián)系。內聚共有7類,它們之間的內聚性由弱到強排列順序為:偶然內聚、邏輯內聚、時間內聚、過程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和功能內聚。
(8)數據存儲和數據流都是__________,僅僅是所處的狀態(tài)不同。
A)分析結果 B)事件 C)動作 D)數據
答案:D
評析:數據流圖有4種成分:源點或終點、處理、數據存儲和數據流。數據存儲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數據,數據流是處于運動中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