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00版一部:安坤贊育丸

字號:

中藥名稱 安坤贊育丸
    拼音名 Ankun Zanyu Wan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
    纖維束鮮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
    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
    橡膠絲呈條狀或扭曲成團,表面帶顆粒性。
    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
    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
    內(nèi)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棕紅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質(zhì)塊。
    種皮石細胞淡黃色,壁波狀彎曲,胞腔含棕色物。
    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
    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3~60μm,外壁具短刺和點狀雕紋,有3 個萌發(fā)孔。
    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
    內(nèi)種皮細胞棕黃色,表面觀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
    石細胞長方形或長條形,直徑50~110μm,紋孔極細密。
    處方 香附(醋制)96g 鹿茸 24g 阿膠 24g 紫河車 20g 白芍 16g 當歸 16g 牛膝 14g 川牛膝 14g 北沙參 12g 沒藥(醋制)12g 天冬 11.5g 補骨脂(鹽制)11g 龍眼肉 10g 茯苓 8g 黃柏 8g 龜甲 8g 鎖陽 8g 杜仲(鹽制) 8g 秦艽 8g 鱉甲 8g 艾葉(炭) 8g 白薇 8g 延胡索(醋制)8g 山茱萸(酒制) 8g 鹿尾 7.5g 枸杞子 6g 雞冠花 6g 黃芪 6g 乳香(醋制) 6g 赤石脂(煅) 6g 鹿角膠 6g 菟絲子 4g 肉蓯蓉(酒制) 6g 雞血藤 4g 桑寄生 4g 琥珀 4g 甘草 4g 人參 2g 烏藥 3g 絲棉(炭) 2g 血余炭 2g 白術(麩炒) 24g 西紅花 0.8g 地黃 16g 砂仁 24g 沉香 13g 酸棗仁(炒) 16g 續(xù)斷 10g 陳皮 14g 橘紅 8g 川芎 12g 澤瀉 8g 黃芩 10g 青蒿 6g 遠志(制) 8g 肉豆蔻(煨) 6g 藁本 6g 紅花 4g 柴胡 6g 木香 2g 紫蘇葉 5g 熟地黃 16g 丹參 2g
    制法   以上六十三味,除白術、砂仁、地黃、酸棗仁、沉香、陳皮、續(xù)斷、川芎、橘紅、黃芩、澤瀉、遠志、青蒿、藁本、肉豆蔻、柴胡、紅花、紫蘇葉、木香、丹參、熟地黃粉碎成粗粉外,其余香附等四十二味,置罐中,另加黃酒400g,加蓋封閉,放高壓罐內(nèi)加熱或隔水燉至酒盡,取出,與上述粗粉摻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13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補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止帶。
    用于氣血兩虧和肝腎不足所致之形瘦虛贏,神倦體疲,面黃浮腫,心悸失眼,腰酸腿軟,午后低燒,骨蒸潮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產(chǎn)后虛弱,瘀血腹痛,大便溏瀉。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
    注意   孕婦遵醫(yī)囑服用。
    規(guī)格 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