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00版一部:大黃蟄蟲丸

字號:

中藥名稱 大黃蟄蟲丸
    拼音名 Dahuang Zhechong Wan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濃,味甘、微苦。
    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
    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于薄壁細(xì)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xì)胞中含數(shù)個簇晶。
    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xì)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
    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xì)。
    纖維束周圍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體壁碎片黃色或棕紅色,有圓形毛窩,直徑8~24μm,有的具長短不一的剛毛。
    體壁碎片金黃色或棕色,毛窩雙圈狀,有時表面可見疣狀或針尖狀突起。
    體壁碎片淡黃色,毛窩邊緣為重疊圈狀。
    (2) 取本品6g,切碎,加硅藻土3g,研勻,加乙醇4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半量的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鹽酸1ml,置水浴上加熱30分鐘,立即冷卻,用乙醚振搖提取2 次,每資15ml,合并乙醚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大黃對照藥材50m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鈉為粘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酯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氨蒸氣中熏后,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3) ?。坭b別](2) 項下的剩余濾液,蒸干,殘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滌3 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黃芩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中含2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于同一用4 %醋酸鈉溶液制備的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5:3:1: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吹干,噴以1 %三氯化鐵乙醇溶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處方 熟大黃 300g 土鱉蟲(炒) 30g 水蛭(制) 60g虻蟲(去翅足,炒)45g 蠐螬(炒) 45g 干漆(煅) 30g桃仁 120g 苦杏仁(炒) 120g 黃芩 60g地黃 300g 白芍 120g 甘草 90g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30~45g 與適量水,泛丸,干燥;或加煉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活血破瘀,通經(jīng)消痞。
    用于瘀血內(nèi)停,腹部腫塊,肌膚甲錯,目眶黯黑,潮熱羸瘦,經(jīng)閉不行。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
    注意   孕婦禁用。
    若出現(xiàn)皮膚過敏者停服。
    規(guī)格 大蜜丸每丸重3g
    貯藏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