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 大青葉
拼音名 Daqingye
英文名 FOLIUM ISATIDIS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lán)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葉。
夏、秋二季分2~3 次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 本品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cm,寬2~6cm;上表面暗灰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cm。
淡棕黃色。
質(zhì)脆。
氣微,味微酸、苦、澀。
鑒別 (1) 本品粉末綠褐色。
下表皮細(xì)胞垂周壁稍彎曲,略成連珠狀增厚;氣孔不等式,副衛(wèi)細(xì)胞3~4個。
葉肉斷面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無明顯區(qū)分。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靛藍(lán)、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靛藍(lán)、靛玉紅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的藍(lán)色斑點和淺紫紅色斑點。
炮制 除去雜質(zhì),略洗,切碎,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
歸心、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用于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fā)斑發(fā)疹,黃疸,熱痢,痄腮,喉痹,丹毒,癰腫。
用法與用量 9~15g 。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
拼音名 Daqingye
英文名 FOLIUM ISATIDIS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lán)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葉。
夏、秋二季分2~3 次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 本品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
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cm,寬2~6cm;上表面暗灰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cm。
淡棕黃色。
質(zhì)脆。
氣微,味微酸、苦、澀。
鑒別 (1) 本品粉末綠褐色。
下表皮細(xì)胞垂周壁稍彎曲,略成連珠狀增厚;氣孔不等式,副衛(wèi)細(xì)胞3~4個。
葉肉斷面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無明顯區(qū)分。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靛藍(lán)、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靛藍(lán)、靛玉紅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的藍(lán)色斑點和淺紫紅色斑點。
炮制 除去雜質(zhì),略洗,切碎,干燥。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
歸心、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用于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fā)斑發(fā)疹,黃疸,熱痢,痄腮,喉痹,丹毒,癰腫。
用法與用量 9~15g 。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