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00版一部:歸芍地黃丸

字號:

中藥名稱 歸芍地黃丸
    拼音名 Guishao Dihuang Wan
    性狀 本品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糊化淀粉團塊類白色。
    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
    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
    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
    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
    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8μm。
    木栓細胞淡紅色至微紫色,壁稍厚。
    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
    (2) 取本品小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硅藻土3g,研勻;或取水蜜丸6g,研碎,加乙醚40ml,低溫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醚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當(dāng)歸對照藥材1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白色熒光斑點。
    處方 當(dāng)歸40g 白芍(酒炒)40g 熟地黃160g 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 山藥80g 茯苓60g 澤瀉60g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 與適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煉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檢查   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   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
    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zāi)垦?,耳鳴咽干,午后潮熱,腰腿酸痛,腳跟疼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2~3 次。
    規(guī)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