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計算東方海洋公司2007年度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2)計算東方海洋公司2007年度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和2008年12月31日轉回的資產減值損失;
(3)分析說明該公司如何選擇折現率和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哪種觀點應予以采納?并通過填寫下表分別計算此觀點下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
項 目 A生產線 B生產線 C生產線 合計
資產組賬面價值
各資產組剩余使用壽命
各資產組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各資產組加權計算后的賬面價值
總部資產分攤比例
總部資產賬面價值分攤到
各資產組的金額
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賬面價值
部分的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可收回金額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各資產組減值額分配
給總部資產的數額
資產組本身的減值數額
(4)編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有關會計分錄。(單位:萬元)
[NextPage]
【答案】
(1)2007年度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丁產成品可變現凈值=350-18=332(萬元),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500-332)-100=68(萬元);
丙產成品的生產成本=1000+300=1300(萬元),丙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應區(qū)分有合同與否:有合同部分:900-55×80%=856(萬元);無合同部分:(1100-55)×20%=209(萬元),分別與其成本1300×80%=1040(萬元)和1300×20%=260(萬元)比較,均發(fā)生減值,因此應計算乙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
乙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也應區(qū)分:有合同部分:900-300×80%-55×80%=616(萬元);無合同部分:(1100-300-55)×20%=149(萬元)。乙原材料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1000×80%-616)-0]+[(1000×20%-149)-0]=235(萬元)。
2007年末甲公司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68+235=303(萬元)。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
①2007年度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資產減值損失
2007年12月31日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前,該債券的攤余成本
=97.22+97.22×4%—100×3%=97.22+3.8888-3=98.1088(萬元)
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98.1088-1×70=28.1088(萬元)
②2008年1月1日,該債券的攤余成本=98.1088-28.1088=7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回轉前,該債券的攤余成本
=700000+700000×4%—1000000×3%=70+2.8-3(元)=69.8(萬元)。
2008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90(萬元)
應回轉的金額=90-69.8=20.2(萬元)
[NextPage]
(3)該公司應選擇15%作折現率,這是因為折現率的選擇應能夠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公司選擇的折現率15%是稅前利率,是該資產的最低必要報酬率,且已經考慮有關的貨幣時間價值和特定風險的影響。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應采納第2種觀點。理由:企業(yè)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應以資產的當前狀況為基礎,不應考慮與該資產改良有關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因此,盡管2009年該生產線將進行更新從而改良資產績效,提高資產未來現金流量,但在2007年年末對其進行減值測試時不應將其包括在內。
首先,將總部資產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資產組;然后比較各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最后將各資產組的資產減值額在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之間分配。計算過程如下表:
項 目 A生產線 B生產線 C生產線 合計
資產組賬面價值 400 500 600 1500
各資產組剩余使用壽命 5 10 15
各資產組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1 2 3
各資產組加權計算后的賬面價值 400 1000 1800 3200
總部資產分攤比例 12.5% 31.25% 56.25% 100%
總部資產賬面價值分攤到
各資產組的金額 50 125 225 400
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賬面價值
部分的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450 625 825 1900
可收回金額 460 480 580 1520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0 145 245 390
各資產組減值額分配
給總部資產的數額 0 145×125/625=29 245×225/825=66.82 95.82
資產組本身的減值數額 0 145-29=116 245-66.82=178.18 294.18
(4)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①借:資產減值損失 303
貸:存貨跌價準備 303
②借:資產減值損失 28.1088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8.1088
③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2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2
④借:資產減值損失 39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總部資產(辦公樓) 95.82
——B生產線 116
——C生產線 178.18
(1)計算東方海洋公司2007年度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2)計算東方海洋公司2007年度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和2008年12月31日轉回的資產減值損失;
(3)分析說明該公司如何選擇折現率和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哪種觀點應予以采納?并通過填寫下表分別計算此觀點下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
項 目 A生產線 B生產線 C生產線 合計
資產組賬面價值
各資產組剩余使用壽命
各資產組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各資產組加權計算后的賬面價值
總部資產分攤比例
總部資產賬面價值分攤到
各資產組的金額
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賬面價值
部分的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可收回金額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各資產組減值額分配
給總部資產的數額
資產組本身的減值數額
(4)編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有關會計分錄。(單位:萬元)
[NextPage]
【答案】
(1)2007年度12月31日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丁產成品可變現凈值=350-18=332(萬元),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500-332)-100=68(萬元);
丙產成品的生產成本=1000+300=1300(萬元),丙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應區(qū)分有合同與否:有合同部分:900-55×80%=856(萬元);無合同部分:(1100-55)×20%=209(萬元),分別與其成本1300×80%=1040(萬元)和1300×20%=260(萬元)比較,均發(fā)生減值,因此應計算乙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
乙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也應區(qū)分:有合同部分:900-300×80%-55×80%=616(萬元);無合同部分:(1100-300-55)×20%=149(萬元)。乙原材料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1000×80%-616)-0]+[(1000×20%-149)-0]=235(萬元)。
2007年末甲公司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68+235=303(萬元)。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
①2007年度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fā)生的資產減值損失
2007年12月31日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前,該債券的攤余成本
=97.22+97.22×4%—100×3%=97.22+3.8888-3=98.1088(萬元)
應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98.1088-1×70=28.1088(萬元)
②2008年1月1日,該債券的攤余成本=98.1088-28.1088=7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回轉前,該債券的攤余成本
=700000+700000×4%—1000000×3%=70+2.8-3(元)=69.8(萬元)。
2008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90(萬元)
應回轉的金額=90-69.8=20.2(萬元)
[NextPage]
(3)該公司應選擇15%作折現率,這是因為折現率的選擇應能夠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公司選擇的折現率15%是稅前利率,是該資產的最低必要報酬率,且已經考慮有關的貨幣時間價值和特定風險的影響。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應采納第2種觀點。理由:企業(yè)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應以資產的當前狀況為基礎,不應考慮與該資產改良有關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因此,盡管2009年該生產線將進行更新從而改良資產績效,提高資產未來現金流量,但在2007年年末對其進行減值測試時不應將其包括在內。
首先,將總部資產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至各資產組;然后比較各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最后將各資產組的資產減值額在總部資產和各資產組之間分配。計算過程如下表:
項 目 A生產線 B生產線 C生產線 合計
資產組賬面價值 400 500 600 1500
各資產組剩余使用壽命 5 10 15
各資產組按使用壽命計算的權重 1 2 3
各資產組加權計算后的賬面價值 400 1000 1800 3200
總部資產分攤比例 12.5% 31.25% 56.25% 100%
總部資產賬面價值分攤到
各資產組的金額 50 125 225 400
包括分攤的總部資產賬面價值
部分的各資產組賬面價值 450 625 825 1900
可收回金額 460 480 580 1520
應計提減值準備金額 0 145 245 390
各資產組減值額分配
給總部資產的數額 0 145×125/625=29 245×225/825=66.82 95.82
資產組本身的減值數額 0 145-29=116 245-66.82=178.18 294.18
(4)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①借:資產減值損失 303
貸:存貨跌價準備 303
②借:資產減值損失 28.1088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8.1088
③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2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2
④借:資產減值損失 39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總部資產(辦公樓) 95.82
——B生產線 116
——C生產線 17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