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fā)表透疹——用于風熱頭痛,麻疹透發(fā)不暢。
本品性味辛苦寒,輕浮上行,既升散,又清泄,功善升散發(fā)表、解毒透疹,常用于風熱頭痛,麻疹透發(fā)不暢。
(1)治外感風熱,陽明頭痛。可配石膏、黃芩、白芷等;若夾濕邪,常與蒼術(shù)、薄荷等配伍,如清震湯。
(2)治麻疹透發(fā)不暢。常配葛根、白芍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
2. 清熱解毒——用于熱毒所致多種病證。
本品既能發(fā)散風熱,又可清熱解毒,且尤善清陽明熱毒,用治多種熱毒證。
(1)治陽明熱盛,胃火上攻所致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證。常與黃連、石膏等相伍,如清胃散。
(2)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常配桔梗、玄參等。
(3)治熱毒上攻,痄腮丹毒,可與黃芩、黃連、玄參等同用,如普濟消毒飲。
(4)治熱毒瘡瘍,常與蒲公英、銀花、連翹等配伍。
(5)治溫病發(fā)斑。可與大青葉、石膏等同用?!】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3. 升舉陽氣——用于中氣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不止。
本品又善引清陽之氣上升,常治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內(nèi)臟下垂等證,為升陽舉陷要藥。
(1)治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證。常與柴胡、黃芪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2)治氣虛之崩漏下血,可與人參、黃芪等同用,如舉元煎。
(3)治氣虛下陷之短氣、神疲,可與柴胡、黃芪等同用,如升陷湯。
本品性味辛苦寒,輕浮上行,既升散,又清泄,功善升散發(fā)表、解毒透疹,常用于風熱頭痛,麻疹透發(fā)不暢。
(1)治外感風熱,陽明頭痛。可配石膏、黃芩、白芷等;若夾濕邪,常與蒼術(shù)、薄荷等配伍,如清震湯。
(2)治麻疹透發(fā)不暢。常配葛根、白芍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
2. 清熱解毒——用于熱毒所致多種病證。
本品既能發(fā)散風熱,又可清熱解毒,且尤善清陽明熱毒,用治多種熱毒證。
(1)治陽明熱盛,胃火上攻所致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證。常與黃連、石膏等相伍,如清胃散。
(2)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常配桔梗、玄參等。
(3)治熱毒上攻,痄腮丹毒,可與黃芩、黃連、玄參等同用,如普濟消毒飲。
(4)治熱毒瘡瘍,常與蒲公英、銀花、連翹等配伍。
(5)治溫病發(fā)斑。可與大青葉、石膏等同用?!】荚嚧缶W(wǎng)站整理
3. 升舉陽氣——用于中氣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不止。
本品又善引清陽之氣上升,常治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內(nèi)臟下垂等證,為升陽舉陷要藥。
(1)治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證。常與柴胡、黃芪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2)治氣虛之崩漏下血,可與人參、黃芪等同用,如舉元煎。
(3)治氣虛下陷之短氣、神疲,可與柴胡、黃芪等同用,如升陷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