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斷層破碎帶施工技術(三)

字號:

3.3 噴射混凝土
    開挖后為縮短圍巖的暴露時間,防止圍巖進一步風化,必須先初噴混凝土3~5cm厚再封閉圍巖;待鋼格柵及鋼筋網(wǎng)安設好后,再噴混凝土10~12cm°;最后在下一循環(huán)噴射混凝土時分兩次噴射至設計厚度。
    (1)采用摻STC型粘稠劑半濕式噴射混凝土工藝,減小洞內(nèi)粉塵污染及回彈量。
    (2)噴射前用高壓風將巖壁面的粉塵和雜物吹干凈,水泥、粗、細骨料加少量水,用攪拌機干拌,水量按水灰比配制混凝土應加入水總量的20%;拌好后將干料運至噴射作業(yè)點再進行人工拌和,并按水泥用量的10%摻入粘稠劑。
    (3)噴射作業(yè)分段、分片由下向上依次分層進行,每段長度為3m.為加快混凝土強度的增長速度及提高混凝土的噴射效果,用多盞碘鎢燈提高作業(yè)環(huán)境溫度。
    (4)噴頭噴射方向與巖面偏角小于10°,夾角為45°;噴頭至受噴面距離在0.6~1.0m之間,噴頭呈螺旋形均勻緩慢移動,一般繞圈直徑在0.4m為宜。
    3.4 注漿
    在初噴混凝土封閉圍巖后按設計布設錨桿和注漿。錨桿孔位誤差控制在《鐵路隧道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的誤差范圍之內(nèi)。
    3.4.1 鉆進
    用YT—28型手持式風動鑿巖機鑿孔并清孔,應沿徑向進行鉆孔,確保錨入穩(wěn)定巖層的深度。
    3.4.2 插入錨桿
    將安裝好錨頭的WTD25中空注漿錨桿插入錨孔,錨頭上的倒刺立即將錨桿掛住。
    3.4.3 安裝止?jié){塞、墊板、螺母
    在錨桿尾端安裝止?jié){塞、墊板和螺母。
    3.4.4 注漿
    通過快速注漿接頭將錨桿尾端和UB6型注漿機連接。開動機器壓注1:1水泥漿,摻水泥用量3%的40Be的水玻璃,為了保證錨固質(zhì)量及改良圍巖結構,注漿終壓必須達到0.8MPa.
    3.5 掛鋼筋
    鋼筋網(wǎng)片采用∮6圓鋼,除銹處理后按設計加工成100cm×200cm的網(wǎng)片;掛設時網(wǎng)片必須隨受噴面的起伏鋪設,與受噴面間留3cm作為保護層,網(wǎng)片與系統(tǒng)錨桿焊接牢固,確保噴射混凝土時不移動。
    3.6 安設鋼格柵
    鋼筋除銹后按設計要求分節(jié)加工成型,鋼格柵分節(jié)間通過鋼板用螺栓聯(lián)接。
    (1)鋼格柵嚴格按設計間距架立。
    (2)為充分發(fā)揮鋼格柵的承載能力,首先要求鋼格柵必須垂直且與線路方向垂直;其次,架立拱部鋼格柵時,嚴格控制左、右拱腳標高,以防拱架偏斜,影響與邊墻鋼格柵架的圓順連接或侵入襯砌厚度。
    (3)為方便拱部鋼格柵與邊墻鋼格柵的連接,在拱腳連接處鋪不小于20cm厚的粗砂或石屑。邊墻鋼格柵底部必須置于基巖上,以防下沉變形。
    四、監(jiān)控量測
    初期支護完成后,在拱頂、拱腳及邊墻的內(nèi)軌頂面標高處埋設測點進行拱頂下沉和水平收斂量測。測試元件用∮12圓鋼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長25cm,錨入初期支護體20cm,外露5cm,以防震動影響量測結果。水平收斂量測采用鐵科院武漢巖體力學研究所研制的收斂儀進行觀測。量測頻率開始6h觀測1次,然后根據(jù)變形量的減小而減小量測頻率,即12h、24h、48h、72h、168h,根據(jù)量測結果及時調(diào)整工序及預留變形量、開挖進尺等,便于指導施工,確保施工安全。量測點每隔5m布設1組。經(jīng)量測,拱頂累計下沉量為11mm,水平累計收斂量為13mm.
    通過對斷層破碎帶采用超前小導管棚預支護、人工環(huán)形及周邊開挖技術和錨噴初期支護措施,且通過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得出以下結論:
    (1)周邊人工開挖可減小對圍巖的擾動,有效控制超欠挖。
    (2)超前小管棚注漿預支護,可以大量減少拱部圍巖的掉塊,保證了施工安全、質(zhì)量和進度。
    (3)通過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將預留變形量由設計的10cm調(diào)至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