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一
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jié),植樹是保護環(huán)境、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為了植樹活動深入人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地宣傳植樹、參加植樹。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商量如何植樹,把植樹節(jié)過的更有意義一些,我們決定在附近地方去找找有沒有活樹,我們在正在修建的濕地公園內的小徑旁,在被推土機推的亂七八糟的土堆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沒有管的樹,不知道它們是什么樹,我和爸爸一邊挑樹,一邊看挖得出來,爸爸挑了一棵小樹,使勁拔,根有些松動,于是又使勁拔,啊!終于拔出來了。我發(fā)現(xiàn)這棵樹的根部發(fā)黃,很象人參,我們姑且叫它“人參樹”吧。我們要把它種在我家后院的菜地里,我們沒有專用工具,只有一根帶尖的木棍和一把小鏟子,爸爸用木棍把泥土扎松,我用小鏟子把坑里的泥土“挖”出來,我還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只蚯蚓呢,啊,生命無處不在,我們將在蚯蚓的家種上一棵新生命。我一邊挖一邊把土里的石子、磚塊、破玻璃等垃圾撿出去,給小樹營造一個充滿營養(yǎng)的家。挖啊挖啊,哎呀,真累呀,鏟了半天總算把樹坑挖好了。爸爸把樹小心翼翼地把樹放進去,生怕把哪里弄壞了,放平后,把剛才挖出來的泥土往回填,填到一半時再把樹往上拉一拉,讓小樹的根須伸展一些,讓它的“腿腳”放的更舒適一些,然后繼續(xù)回填,直到填滿樹坑,就大功造成了。再給它澆澆水,它就能茁壯成長了。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檢出來石塊等垃圾裝在塑料袋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
在我們移植樹的地方,還有一些大點的樹,如果有人能把這些樹移植到更好的地方,發(fā)揮它的作用那就更好了。
我們今天種下的是一棵小樹,明天它就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植樹雖然很累,但是我相信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因為樹能為我們改善環(huán)境,幫我們抵御風沙,所以我要呼吁大家,大家多種樹吧,多種下一棵樹,就可以減少一分大自然對人類的危害。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二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fā)展林業(yè)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下面是植樹節(jié)由來及意義,歡迎參考閱讀!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jié)時節(jié)有插柳植樹的傳統(tǒng),據(jù)《資治通鑒》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是現(xiàn)在的里程碑。
韋孝寬上任后,發(fā)現(xiàn)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跟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并且不需要修補。
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xiāng)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xiàn)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而近代植樹節(jié)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fā)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guī)定植樹節(jié),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yè)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guī)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jié)。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guī)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jié)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爾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xié)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植樹節(jié)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爾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jié),并于1932年發(fā)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jié)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jié)是一個州定節(jié)日,沒有全國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jié)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guī)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jié)日期。每當植樹節(ji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跟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jié)氣候、促進經濟發(fā)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yè)資源,美化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jié)。隨著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tài)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yǎng)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跟木材價值,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wèi)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wèi)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fā)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jù)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shù)叵募镜臍鉁乜山档?.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qū)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jù)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余萬元。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三
植樹節(jié)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jié)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jié)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huán)保的問題。
其一,森林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其二,森林能防風固沙。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yè)、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其三,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能夠調節(jié)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還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1厘米厚的落葉層能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的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而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卻是純草的1000多倍。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達2600多億元。另外,森林對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災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減緩作用。
其四,森林能夠涵養(yǎng)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環(huán)。落雨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落葉和雜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jù)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yǎng)量為3473億噸,相當于現(xiàn)在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yǎng)價值達2500多億元。
其五,森林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森林是“物種之家”,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基因資源的最大儲存庫。世界上物種的50%以上在各類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棲息 !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一
三月十二日是植樹節(jié),植樹是保護環(huán)境、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為了植樹活動深入人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力所能及地宣傳植樹、參加植樹。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商量如何植樹,把植樹節(jié)過的更有意義一些,我們決定在附近地方去找找有沒有活樹,我們在正在修建的濕地公園內的小徑旁,在被推土機推的亂七八糟的土堆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沒有管的樹,不知道它們是什么樹,我和爸爸一邊挑樹,一邊看挖得出來,爸爸挑了一棵小樹,使勁拔,根有些松動,于是又使勁拔,啊!終于拔出來了。我發(fā)現(xiàn)這棵樹的根部發(fā)黃,很象人參,我們姑且叫它“人參樹”吧。我們要把它種在我家后院的菜地里,我們沒有專用工具,只有一根帶尖的木棍和一把小鏟子,爸爸用木棍把泥土扎松,我用小鏟子把坑里的泥土“挖”出來,我還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只蚯蚓呢,啊,生命無處不在,我們將在蚯蚓的家種上一棵新生命。我一邊挖一邊把土里的石子、磚塊、破玻璃等垃圾撿出去,給小樹營造一個充滿營養(yǎng)的家。挖啊挖啊,哎呀,真累呀,鏟了半天總算把樹坑挖好了。爸爸把樹小心翼翼地把樹放進去,生怕把哪里弄壞了,放平后,把剛才挖出來的泥土往回填,填到一半時再把樹往上拉一拉,讓小樹的根須伸展一些,讓它的“腿腳”放的更舒適一些,然后繼續(xù)回填,直到填滿樹坑,就大功造成了。再給它澆澆水,它就能茁壯成長了。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檢出來石塊等垃圾裝在塑料袋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
在我們移植樹的地方,還有一些大點的樹,如果有人能把這些樹移植到更好的地方,發(fā)揮它的作用那就更好了。
我們今天種下的是一棵小樹,明天它就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植樹雖然很累,但是我相信對我們人類是有益的,因為樹能為我們改善環(huán)境,幫我們抵御風沙,所以我要呼吁大家,大家多種樹吧,多種下一棵樹,就可以減少一分大自然對人類的危害。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二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fā)展林業(yè)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下面是植樹節(jié)由來及意義,歡迎參考閱讀!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jié)時節(jié)有插柳植樹的傳統(tǒng),據(jù)《資治通鑒》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是現(xiàn)在的里程碑。
韋孝寬上任后,發(fā)現(xiàn)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沖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跟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并且不需要修補。
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xiāng)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陜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鐘,十分喜愛并且廣為種植,現(xiàn)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征,被確定為市樹。而近代植樹節(jié)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fā)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guī)定植樹節(jié),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yè)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guī)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jié)。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guī)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jié)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爾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xié)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植樹節(jié)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爾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jié),并于1932年發(fā)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jié)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jié)是一個州定節(jié)日,沒有全國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jié)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guī)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jié),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jié)日期。每當植樹節(ji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跟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jié)氣候、促進經濟發(fā)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yè)資源,美化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jié)。隨著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tài)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yǎng)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跟木材價值,總計創(chuàng)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wèi)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wèi)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fā)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jù)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shù)叵募镜臍鉁乜山档?.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qū)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jù)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余萬元。
植樹節(jié)的意義演講稿篇三
植樹節(jié)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jié)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jié)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huán)保的問題。
其一,森林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其二,森林能防風固沙。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yè)、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其三,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能夠調節(jié)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還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1厘米厚的落葉層能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的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而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卻是純草的1000多倍。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達2600多億元。另外,森林對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災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減緩作用。
其四,森林能夠涵養(yǎng)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環(huán)。落雨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落葉和雜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jù)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yǎng)量為3473億噸,相當于現(xiàn)在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yǎng)價值達2500多億元。
其五,森林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森林是“物種之家”,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基因資源的最大儲存庫。世界上物種的50%以上在各類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棲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