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園
位于蘇州市城西閶門外留園路。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 1566年),為明太仆寺卿徐泰時的私家花園,時稱東園。清嘉慶 年間(1796~1819年)為劉蓉峰所有,人稱劉園。光緒年間(18 75~1908年)歸盛康所有,重加擴(kuò)建。后因此園在歷次戰(zhàn)火中未 遭毀壞,取“劉”、“留”同音,改名“留園”,即“長留天地 間”之意。 留園是以中國的古代建筑藝術(shù)與山水花木融為一體的代表作, 享譽中外。留園布局緊湊,廳堂敞麗、裝飾精雅,尤以建筑空間 的藝術(shù)處理著稱,擅于利用許多建筑群,把全園的空間巧妙分隔 成各具特色又不失整體藝術(shù)的景區(qū),并用曲廊相聯(lián)。全園曲廊長 達(dá)700 多米,隨形而變,順勢而曲,使園景顯得深遠(yuǎn)而又富于變 化。留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留園全園分四部分,中部以山水為主,東部以建筑見長,北 部系田園景色,西部是山林風(fēng)光。 入園過兩重小院,直到中部,折過“花步小筑”,繞過“明 瑟樓”,即是中部主廳“涵碧山房”,這里是全國精華所在。廳 內(nèi)軒敞高爽,陳設(shè)精雅。在此四望,中國諸景盡收眼底:“小蓬 萊”飛落碧水之中;曲橋棚上繁花累累;東首“汲古得綆處”; “情風(fēng)池館”、“西樓”、“曲溪樓”等亭樓掩映千古木奇石之 間”;池西山腰處,“聞木樨香軒”和池北山頂?shù)摹翱赏ぁ边b遙 在望,景色由此左折,循爬山長廊而行登臨聞木樨香軒,看 涵碧山房、明瑟樓、綠蔭軒,花墻樓閣高低錯落,倒影池中,是 一幅絕妙的畫卷。 飽覽了中部園景后,來到曲溪樓,向東便是華麗的東部庭院 建筑群。高大豪華的“五峰仙館”為主廳,建筑高深寬敞,陳設(shè) 華麗,梁柱均用捕木,故又名楠木廳。廳前院中峰石挺秀,館東 是3 個曲折恬靜的小院,“鶴所”居前,“揖峰軒”、“還我讀 書處”居后,為蘇州園林中最靈巧精致的小院。再東即為“林泉 耆碩之館”,也稱鴛鴦廳,中間有銀杏木精雕的月宮門、屏風(fēng)分 隔,是我國古典廳堂建筑的精品。廳前矗立著的留園三峰: 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映襯左右,相傳是宋代花石綱 遺物。四周尚有冠云亭、冠云臺、冠云樓、佇云庵。冠云樓上的 題額為“仙苑停云”,意謂此處乃神仙所居之地。 從東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跨過曲廊就到園的北部,這 里有月季花圃、葡萄藤棚、盆景園,一派田園景色,頗饒農(nóng)村風(fēng) 味。 棚架盡處為西部山區(qū),此處有高大的黃石堆砌的土山,拾級 而上,林木蔭森,點綴“舒嘯”、“至樂”兩亭。山下且有小溪 一灣;盡頭處為“活潑潑地”水軒,出“別有天”門,又回到“ 涵碧山房”,留園景物,即盡于此。
位于蘇州市城西閶門外留園路。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 1566年),為明太仆寺卿徐泰時的私家花園,時稱東園。清嘉慶 年間(1796~1819年)為劉蓉峰所有,人稱劉園。光緒年間(18 75~1908年)歸盛康所有,重加擴(kuò)建。后因此園在歷次戰(zhàn)火中未 遭毀壞,取“劉”、“留”同音,改名“留園”,即“長留天地 間”之意。 留園是以中國的古代建筑藝術(shù)與山水花木融為一體的代表作, 享譽中外。留園布局緊湊,廳堂敞麗、裝飾精雅,尤以建筑空間 的藝術(shù)處理著稱,擅于利用許多建筑群,把全園的空間巧妙分隔 成各具特色又不失整體藝術(shù)的景區(qū),并用曲廊相聯(lián)。全園曲廊長 達(dá)700 多米,隨形而變,順勢而曲,使園景顯得深遠(yuǎn)而又富于變 化。留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留園全園分四部分,中部以山水為主,東部以建筑見長,北 部系田園景色,西部是山林風(fēng)光。 入園過兩重小院,直到中部,折過“花步小筑”,繞過“明 瑟樓”,即是中部主廳“涵碧山房”,這里是全國精華所在。廳 內(nèi)軒敞高爽,陳設(shè)精雅。在此四望,中國諸景盡收眼底:“小蓬 萊”飛落碧水之中;曲橋棚上繁花累累;東首“汲古得綆處”; “情風(fēng)池館”、“西樓”、“曲溪樓”等亭樓掩映千古木奇石之 間”;池西山腰處,“聞木樨香軒”和池北山頂?shù)摹翱赏ぁ边b遙 在望,景色由此左折,循爬山長廊而行登臨聞木樨香軒,看 涵碧山房、明瑟樓、綠蔭軒,花墻樓閣高低錯落,倒影池中,是 一幅絕妙的畫卷。 飽覽了中部園景后,來到曲溪樓,向東便是華麗的東部庭院 建筑群。高大豪華的“五峰仙館”為主廳,建筑高深寬敞,陳設(shè) 華麗,梁柱均用捕木,故又名楠木廳。廳前院中峰石挺秀,館東 是3 個曲折恬靜的小院,“鶴所”居前,“揖峰軒”、“還我讀 書處”居后,為蘇州園林中最靈巧精致的小院。再東即為“林泉 耆碩之館”,也稱鴛鴦廳,中間有銀杏木精雕的月宮門、屏風(fēng)分 隔,是我國古典廳堂建筑的精品。廳前矗立著的留園三峰: 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映襯左右,相傳是宋代花石綱 遺物。四周尚有冠云亭、冠云臺、冠云樓、佇云庵。冠云樓上的 題額為“仙苑停云”,意謂此處乃神仙所居之地。 從東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跨過曲廊就到園的北部,這 里有月季花圃、葡萄藤棚、盆景園,一派田園景色,頗饒農(nóng)村風(fēng) 味。 棚架盡處為西部山區(qū),此處有高大的黃石堆砌的土山,拾級 而上,林木蔭森,點綴“舒嘯”、“至樂”兩亭。山下且有小溪 一灣;盡頭處為“活潑潑地”水軒,出“別有天”門,又回到“ 涵碧山房”,留園景物,即盡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