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江蘇旅游景點(diǎn):錫惠公園

字號(hào):

錫惠公園
    在無錫市西郊,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 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nèi)容 豐富多彩,展現(xiàn)了南朝以來各個(gè)朝代的歷史文化古跡,流傳著 許多生動(dòng)的人文傳說。 惠山古稱華山、歷山、西照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 處,故唐以后稱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龍,又稱九龍山。山 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余處泉眼,故俗稱 惠泉山。 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突起處,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shí)盛 產(chǎn)錫礦,故名。又傳秦大軍曾在此埋鍋燒飯時(shí)挖出巨石,上有 二句偈語:“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平”。漢時(shí)錫竭, 因此此縣名為無錫,諺稱“無錫錫山山無錫”。錫山是九龍山 龍頭上的一顆明珠。錫山頂上的龍光塔,又是無錫城市的風(fēng)景 標(biāo)志之一。 從錫惠公園的古華山門入園,可直達(dá)惠山寺、寄暢園、天 下第二泉等地。此處是全園的精華?;萆剿率墙厦麆x之一, 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幾次游惠山,親書“惠山寺 ”匾額,香火旺盛。主要游覽點(diǎn)有唐宋經(jīng)幢、金剛殿、雪花橋、 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華門東折即為“寄暢園”。該園在元 朝時(shí)為二僧房,名“南隱”、“謳寓”。明正德年間,當(dāng)時(shí)兵 部尚書秦金罷官后,回鄉(xiāng)將此處開辟為園,名“風(fēng)谷行窩”, 后又更名為“寄暢園”。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內(nèi)疊 石引水,步步得景,處處有畫,寄暢園更趨完美。 寄暢園的東部是一個(gè)南北狹長的水池,名錦匯漪。池畔有 繞池回廊?;乩确蹓ι翔偳吨┐啊@戎卸蔚牧峭ぶ?,安放 著石桌、石凳,相傳是乾隆皇帝與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盡頭 有一九脊飛檐的方亭,名“知魚檻”,游人可在此倚欄觀魚。 池北林木幽深處,八音澗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園的西部則 以假山樹木為主。太湖石壘成的“九獅臺(tái)”,可以憑想像去尋 找騰躍、靜臥,姿態(tài)各異的獅子。寄暢園與惠山九峰、錫山龍 光塔連成一片,成為園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 乾隆皇帝游此園后,即命人在北京頤和園中仿此建一國林,取 名“諧趣園”。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稱陸子泉。此泉開鑿于唐大歷元 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質(zhì)甘香重滑。我國古代的 茶道專家,唐朝人陸羽在他的《茶經(jīng)》中,稱天下水品二十等, 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時(shí),此水成為貢品。唐宋以后, 一些的詩人常來此游歷,留下了許多盛贊此泉的詩句,從 此,天下第二泉聞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 “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上池八角 形,水質(zhì),斟過杯口數(shù)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 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長方形,鑿于宋代。此處有 二泉亭、漪瀾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觀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 堂的茶座中,品嘗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賞二泉附近景色,石 刻螭首中,泉水從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聲。民間音樂家瞎 子阿炳(華彥鈞),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調(diào)悠 揚(yáng),如泣如訴,更使二泉美名遠(yuǎn)播天下。 從二泉亭北上,還有清代竹爐山房、秋雨堂、云起樓等。 秋雨堂結(jié)構(gòu)精巧,陳設(shè)古雅,電影《家》曾取景于此。聽松亭 也在二泉附近。亭內(nèi)一方古銅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橫臥一人, 稱“石床”。一端鐫有“聽松”二字,是唐代書法家李陽冰所 書。唐詩人皮日休曾常來此聽松濤之聲,留下“殿前日暮高風(fēng) 起,松子聲聲打石床”的名句。 杜鵑園是錫惠公園的園中園。構(gòu)筑精巧,布局得體,幽徑 橋邊,軒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鵑。每逢花期,姹紫嫣紅的杜鵑, 竟相開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錫山頂上的龍光塔、龍光寺,山底的龍光洞、愚公 谷、九龍壁、動(dòng)物園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無數(shù)的中 外游客,在這座露天的歷史博物館中,人們看到了江南文化的 燦爛異彩。